缅怀堂伯
查楚
漂泊外乡,念家的情愫涌向心头。心里装着老家的山山水水;脑海里,亲人们家长里短、笑容满面的模样,是那样可亲可敬。
家族祖祖辈辈的血缘关系,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事、一些人,值得留恋、回忆、感恩。总有那么几句话,感动于心。
出门在外,每次回家,都要拜访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与他们唠唠家常。倾听他们对往事的追忆;长辈们都说,感恩生逢好时代,言语中流露出对共产党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哀叹家族中有很多人、以前由于生活困苦,而过早离世,包括:那时候,无米下锅,而活活被饿死。由于无钱治病,而在家中病死等,有很多“短命鬼“。同时,长辈们又暗喜,他们都是幸运儿。每当他们说起这些,我就打岔,免得他们提起伤心事、不开心。
与尊长们喝茶、聊往事,也是在学习,了解真实历史、家族史。聆听尊长们对往事的剖析与做人的道理。虽然说,他们大部分人都没有念过书,但是,他们凭着亲身感受、阅历,也能够说出很多十分深刻的哲理。尊长们说:家人们历代善良俭朴、勤劳能干,帮贫济困,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所以,族人们在周边有良好的口碑。
岁月催人老,春来花竞放。不老的光阴里,有很多可亲可敬之人离去。岁月是一把“残酷的刀子”。有人说,老叶子的飘零,是新叶的“催生”。
老家,有一位堂伯,在去年也过世了,我心里面很是悲痛。以前,每次回家,我都要到他那里坐,一坐就是半天。他见我去,十分客气。一见面,他总是起身接待,我们互相望着对方,望很久,好像在搜寻流失的岁月。望着对方,看是否过得好不好。望着对方的脸,瘦了没有。再全身上下打量一番。堂伯总是大声说:“伢,嗯(你)回来了?!”顿时,我的眼睛有些湿润。接着,他又是泡茶、又是递烟。然后,堂伯又指着靠他的座位说:“坐这里。”我挨着他,坐下来。美滋滋地听堂伯诉说着家乡面貌喜人的变化……。今年,堂伯已经不在。脑海里,清晰地忆起他老人家临终前的慈容。
记得,在2009年,我正月去长沙打工,由于工作关系,期间,整年没回家。到腊月二十后,才回家过年,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望堂伯。见到堂伯后,他风趣地说:“伢,嗯(你)一年都不回家看看,你不想看看我,我还想看看你呢!要是你过年都不回来看看,我都要坐车到长沙去看看你哟…。”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堂伯的父母亲过世早(其八岁左右父母早逝)。一生中,凭他一双勤劳的双手,娶亲生子,组建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十分不易。没有念过一天书的堂伯,十分聪明,农闲时,做泥瓦匠养家。起早摸黑劳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责任制刚到户那几年,由于家贫,除了把自己家里的庄稼种好,还替吃“国家粮”的人家做重活。那时候,吃“国家粮”的门户“月月红”,堂伯家手头紧时,到他们家借钱方便一些。记得堂伯替那些人家打稻谷,每次肩挑四包,约一百七八十斤左右。堂伯总是说:“年轻时吃点苦、累一点,算什么呢?难日子,挺一挺就好了。”那时候,每次看到堂伯,他总是乐呵呵的面容。
堂伯还是“扶犁掌耙”的能手。大集体时代,有一些牛在耕作时很慢。就是说,别人在耕作时,用这种牛,慢悠悠的,没有工作效率。如果是堂伯用这种慢牛耕作农田,经他一声吆喝,再用赶牛的“桐油鞭子”一抽打,只见,这种慢牛,到堂伯手里“健步如飞”。堂伯犁田时会计算,他看到田的形状,知道从那里下犁,再到那里收尾,这也关系到犁田的效率。所以,堂伯“会用牛”的称号,也是人人皆知。
堂伯十五岁那年,跟着本村里的泥工师傅学了半年手艺后,就能够单挑上户,替主户做泥工活。他师傅也经常说起堂伯聪明能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堂伯帮人家“搭锅台”十分好用,不但省柴,而且,烟囱出烟顺畅。故此,周边要是有人家“搭锅台”,都请他去。
堂伯要是高兴起来,经常说些笑话。有一次,堂伯说他师傅年轻时也“好色”。有一天,师傅在一主户家砌土砖外墙时,见一年轻貌美的漂亮女子走他身边路过,惊讶,他立即放下砖刀,斜着眼睛看美女,而且,还要三百六十度大转弯看,也不顾周边有人在看他。只见,师傅待美女走远,看不见了,才回过神,继续砌墙。惹得周围人们捧腹大笑。他自己也笑了起来。原来,堂伯师傅家的老婆,离世早,当时,其师傅带着两个儿子过日子,生活也十分艰难。
聪明的堂伯,由于人勤快,会很多手艺。他没有学过木工,但是,也可以做些简单的木工活。周边人家要做锅盖、锄头柄等活,堂伯都会尽义务替人家做好;他还开垦荒地 ,种“扫帚草”,其株高50—100cm,春播秋收。堂伯制作的扫把经久耐用,拿在手上扫地,十分好用。每年他制作的扫把,除了卖钱,隔壁邻居还免费送两把。
堂伯说话,有时候也很幽默。那时候,堂伯由于孩子多、且小,他家里面只有三间土砖瓦房,面积也不大。别人笑话他说:“你自己做这样红火瓦匠,天天帮别人家建好华居,自己住这样的破屋?”堂伯笑着说:“伢呐,我后几年建新房子,比他们现在建的还时髦些,现在急着建干嘛呢?” 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想起几句名言:……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昔日孤身一人的堂伯,经过千辛万苦,撑起一片天。白手起家的堂伯,现在儿孙满堂。堂伯虽然已经离去,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是那样可亲可敬!
作者简介: 查楚 ;原名:查结明;安徽省太湖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安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有文学作品在报刊杂志、新媒体平台上发表。闲暇时用朴实文字点缀平凡的生活。有多篇文章获得征文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