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入伏
作者/毛生韬
入伏,是指进入“三伏”的意思。民谚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
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当骄阳似火,大地被烤得发烫,入伏的脚步便悄然来临。入伏,也叫初伏,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气温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攀升。原本还能忍受的燥热,在入伏后变得愈发难耐,空气仿佛都被热浪扭曲,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滚烫的温度。
入伏后,生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白天,街道上少了许多行人,大家都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活动。商场、超市、图书馆成了人们避暑的好去处,那里有凉爽的空调,能让人暂时忘却外面的炎热。夜晚,气温稍有下降,人们便纷纷走出家门,到公园、广场纳凉。老人们摇着蒲扇,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构成了一幅热闹的夏夜图。
作息方面,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为了避开高温时段,人们通常会早起晚睡。清晨,趁着太阳还未完全升起,出去晨练,呼吸新鲜空气。中午则尽量午休,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以应对下午的炎热。晚上,等气温降下来后再入睡,睡眠质量也会更好。
养生保健在入伏时尤为重要。饮食上,要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汤、西瓜、苦瓜等。绿豆汤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西瓜水分充足,能补充人体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苦瓜则有清热泻火的作用。此外,还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或淡盐水,避免脱水。同时,要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适当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入伏,虽然带来了炎热,但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清凉的时光。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只要我们做好防暑降温措施,调整好生活作息,注重养生保健,就能安然度过这个夏天。
诗曰: 节临初伏暑威彰,炎气蒸腾日影长。午梦难安思竹簟,晨游渐早觅清凉。瓜蔬解暑三餐妙,茶水生津一味香。莫负熏风调摄意,安然度夏体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