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长空铸英魂——记空军英烈高志航
一罗培永
1937年8月14日,上海虹桥机场的晨雾尚未散尽,刺耳的防空警报突然划破天际。18架日军轰炸机正从台湾方向扑来,企图摧毁中国空军的有生力量。危急时刻,一个身着飞行服的身影猛地跃上战机,引擎轰鸣中,他率先驾机冲上云霄,身后,26架战机如利剑出鞘,在他的带领下迎向敌机。这个身影,便是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高志航。
高志航的蓝天梦,始于动荡的少年时代。1907年,他生于吉林通化的一个农民家庭,原名高铭久。彼时的中国,正遭受列强环伺,航空事业几乎一片空白。1924年,17岁的他怀揣着“航空救国”的理想,远赴法国莫拉诺高等航空学校深造。在异国的训练场上,他克服了语言障碍和身体不适,以惊人的毅力掌握了驾驶技术,成为同期学员中第一个单飞的中国人。毕业后,他婉拒了国外航空公司的高薪邀请,毅然回国,投身于刚刚起步的中国空军建设。
归国后的高志航,很快展现出卓越的飞行天赋和指挥才能。1934年,他被任命为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教官,负责培养新一代飞行员。在教学中,他首创了“俯冲攻击”“低空缠斗”等战术,将国外先进经验与中国战场实际相结合,带出了一批技术过硬的空中勇士。他常对学员说:“身为空军,就要有与敌机同归于尽的决心。”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后来成为中国空军的灵魂。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高志航迎来了他军事生涯中最壮烈的时刻。8月14日,日军鹿屋航空队的18架九六式轰炸机直扑杭州笕桥机场,妄图一举摧毁中国空军主力。当时,高志航正率领第4航空大队从河南周口转场至笕桥,刚落地便接到作战命令。他来不及补充油料,立刻下令:“升空迎敌!”
空战中,高志航驾驶着霍克Ⅲ战机,如一道闪电切入敌机群。他瞄准为首的敌机,果断开火,短短几分钟内便将其击落,首开中国空军抗战史上击落敌机的纪录。在他的带领下,第4航空大队的飞行员们奋勇作战,最终以击落日机6架、己方零伤亡的战绩,取得了“八一四空战”的完胜。这一战,打破了“日军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国民政府后来将8月14日定为“空军节”,以纪念这场辉煌的胜利。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11月21日,日军再次大举空袭南京,高志航奉命率队拦截。在激战中,他的战机被多架敌机围攻,机翼中弹起火。僚机飞行员哭喊着劝他跳伞,但他毅然拒绝:“我是大队长,不能临阵退缩!”他驾驶着着火的战机,撞向一架敌机,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30岁。
高志航牺牲后,国民政府追授他少将军衔,将其灵柩护送回杭州,安葬于笕桥机场附近。周恩来亲赴吊唁,称他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如今,在通化、杭州等地,都建有高志航的纪念馆,他的事迹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高志航的一生,如同一颗流星,短暂却璀璨。他用生命践行了“航空救国”的誓言,诠释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与担当。在那个国家危难的年代,正是无数个像高志航这样的英烈,用血肉之躯筑起了空中长城,让侵略者明白:中华民族永不屈服。他们的精神,早已融入蓝天,成为永恒的航标。
少年负笈越重洋
万里归来志未忘
铁翼凌云驱日寇
丹心泣血卫家邦
笕桥一战惊天地
浩气千秋映日光
纵使英魂归碧落
长空犹记霍克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