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 着 》
关 东 月
活着,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蕴含着无尽的深意与重量,宛如一片深邃的海洋,表面平静,内里却汹涌着生命的波涛。
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大地上,唤醒了沉睡的世界。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它们活着,为了那一片蓝天,为了那一声声婉转的啼鸣。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它们活着,为了绽放那绚烂的色彩,为了散发那醉人的芬芳。世间万物,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活着的意义。
人,作为万物之灵长,活着的意义更为复杂多元。回首往昔,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人在活着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活着,是为了追寻内心的宁静,是为了坚守那一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在那简陋的茅屋下,在那片自己耕种的土地上,他的生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他活着,不为功名利禄,只为心中的那片桃花源。
而在现代社会,活着似乎变得更加不易。大街小巷,人们行色匆匆,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生活重担。为了家庭,父母们日夜操劳,他们早起晚睡,在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只为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孩子们在学业的重压下,埋头苦读,他们活着,是为了知识的积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在那堆积如山的书本和无尽的考试中,他们也在探寻活着的价值。
然而,活着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生活就像一场暴风雨,时不时地给我们带来挫折与磨难。有人在失业的困境中挣扎,望着空空的双手,心中满是迷茫与无助;有人在病痛的折磨下煎熬,身体的疼痛如影随形,考验着他们对活着的信念;有人在感情的漩涡中迷失,心碎成一片片,不知道该如何重新拼凑起对生活的希望。
可是,正是这些挫折,让活着变得更加有意义。当我们从失业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找到工作时,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韧性;当我们战胜病魔,重新站在阳光下时,我们体会到了生命的顽强;当我们在感情的废墟上重建自己的心灵家园时,我们领悟到了生命的成长。
活着,也是一种责任。我们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更是为了那些爱我们的人,为了那些我们所牵挂的人。当看到亲人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当感受到朋友那真挚的关怀,我们就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常常在忙碌中迷失自己,忘记了活着的初心。我们追逐着物质的享受,追求着功名利禄,却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求。其实,活着的真谛或许就在于内心的充实与满足。
夕阳西下,那一抹余晖将天空染得通红。老人坐在摇椅上,静静地看着落日,回忆着自己的一生。那脸上的皱纹,是岁月的痕迹,也是活着的见证。他们的一生,有欢笑,有泪水,有成功,有失败,但他们依然活着,依然在这最后的时光里享受着生命的宁静。
活着,是一场漫长的旅程,途中有美丽的风景,也有险峻的悬崖;有温暖的阳光,也有凛冽的寒风。但只要我们心怀希望,坚守信念,珍惜每一个瞬间,我们就能在这活着的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让生命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
作者 关东月,吉林人,现居广东佛山。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世界诗人》签约作家,《中外华语作家》签约作家,经典文学网签约作家,《黑土文韵》特约作家,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当代文学艺术》副总编,《中外文化传媒》副主编,《当代精英文学》顾问。作品散见于诗刊,《春风》《蔘花》,《青年月刊》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羊城晚报等全国报刊杂志及各大媒体网络平台,有多篇获奖作品被选编入《当代华语作家获奖文集》,《中国亲情诗典》,《中国实力诗人优秀作品集》,《中国最美爱情诗选》,《中国精典小说,散文,诗歌集》等多部国家出版物文集。荣获全国首届东岳文学奖,第三届孔子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