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乡愁寄山花
——评曾建瑛诗集《梦在山花开》
作者:张中杰
曾建瑛的诗集《梦在山花开》犹如一扇通往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又似一条蜿蜒于生活百态间的河,收纳了乡情乡愁、爱情、童心世界、美好自然、红色文化家国情怀以及梦想与现实对悟等多元主题,在六辑篇章中徐徐铺展,构建起一个丰富而深邃的诗歌宇宙。
多元主题:生活的诗意映射
乡情:灵魂归巢的呢喃而歌
乡情乡愁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根系,在曾建瑛的诗里,这一情感被雕琢得细腻而深沉。《中秋月》以中秋月为核心意象,“明晃晃的镰刀”既是月的具象,又隐喻时光收割四季与牵挂,从月的“半到满”暗合游子从离散到团聚的期盼。下阕以“明镜”喻月,映照代代人的“望欲穿”,月饼的甜与生活“悲欢”的苦、秋水的缠绵与乡愁“愁怨”的难解相互交织,将乡愁具象为味觉、视觉与心绪。“千古流传”的故事与“谁能填满”的宫词,将个人乡愁上升到人类共通的灵魂叩问,展现诗人深刻的文化寻根意识。
爱情:诗意与坚守的恋曲
爱情在诗人笔下是细腻动人的恋曲。《艳艳》以夏日为背景,“烈焰红唇”点燃回忆,“青梅素果”与“枝头繁茂”象征爱情的青涩与浓烈,风与雨藏着错过的怅惘,“回到夏日那场恋”满是不舍。《无题》将暮春空寂与爱恋渴盼相融,“空空的枝头”与“干瘪的眼眸”刻画等待的隐忍,“久别的情书在季节里忘词”暗喻爱意传递滞涩,“等待一场爱恋的雨”是对重逢的执着。于平淡日常中见深情,展现爱情的纯真与坚韧。
童谣:纯真无邪的童心世界
儿童诗歌是温暖明亮的色彩,引领读者走进童趣世界。《窗外的鸟》中,鸟儿“拉家常”“不咸不淡”闲聊,像孩子碎碎念,“收收嘴,收收心”的叮嘱,把寻春写成童趣探险,与“当主播”的“我”比嘴功,满是天真。《小蜗牛》展现孩童式敏感与治愈,阴雨天“藏在小蜗居”似孩子受委屈躲角落,“舔痛疗伤”“写忧伤的诗”是对情绪的认真,天晴后“歌唱阳光”透着乐观,演绎成带小情绪却能迅速明朗的童年心事,唤起对纯真的向往。
自然:生命赞歌的美好和弦
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如生命赞歌。《桐花》“多雪亮的桐花”以视觉冲击抓人,“照见”赋予穿透距离的力量,“看了又看”藏着眷恋,“心里的小雪花飘落”“洗白尘埃角落”凸显涤荡心灵的魔力。《万年青》以拟人化手法,描绘成“一袭青衣”“一头秀发”“一脸素颜”的淡然象征,“请给我一杯清水就好”道破生命本真秘诀,是对生命动人的礼赞,于凝望中倾注深情,在自然品性里悟真谛。
红色基因:担当家国的铿锵鼓角
曾建瑛以诗歌为号角,抒家国情怀。《“山竹”台风来了》从市井视角,写灾害中人们的应对,“辣妹子”喻暗藏危机,班主任忙碌、领导叮嘱,将个体责任融入集体守护,“大美和平固若金汤”显平凡人筑牢的家国防线。《这个清明》直击凉山英烈事迹,“绿色的承诺”“血肉之躯抗衡山火”,将牺牲升华为“赤胆忠诚”的青春之歌,清明“红色印记”替代“雨纷纷”,杜鹃花开象征对英烈精神的滚烫传承,勾勒出家国情怀的厚重轮廓。
对悟:梦想现实的心灵交响
诗人对梦想与现实有深刻思考。《追梦的脚步》中,“不经意的眼神”是梦想初动,“小鹿不敢靠近粗粝的手”暗喻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夜鸟惊起的记忆、清风里的醉意藏着对初心的眷恋,“与花共语、邀月共舞”是心灵对梦想的温柔坚守。《自己与自己干杯》直面现实复杂,亲情冷暖、爱情甘苦、生活起伏皆是“不离不弃的记忆”,与自己对饮、笔纸交语是心灵与现实的和解,让梦想余温融于当下,引发读者对自身的反思。
语言艺术:质朴与灵动的交融
诗歌的语言艺术独具魅力,既质朴平实,贴近生活本真,又灵动鲜活,充满诗意的想象力。
乡情乡愁的表达中,“明晃晃的镰刀”“望欲穿”等语言质朴形象,让读者轻易触摸到深沉情感,毫无雕琢却直击人心。爱情描绘里,“烈焰红唇”“青梅素果”等词汇生动勾勒爱情不同阶段特点,充满画面感,使情感表达细腻入微。儿童诗歌语言充满童趣,“拉家常”“收收嘴,收收心”等口语化表述,贴合儿童语言习惯,自然亲切,让童心世界跃然纸上。
自然主题诗歌中,“多雪亮的桐花”“一袭青衣”等语言,质朴中透着灵动,赋予自然万物鲜活生命力,精准呈现自然之美。红色文化家国情怀诗歌语言简洁有力,“安全重于泰山”“赤胆忠诚”在质朴表述中彰显庄重与力量。梦想与现实对悟诗篇里,“小鹿不敢靠近粗粝的手”等语句,以质朴语言构建独特意象,巧妙传达抽象情感与思考,使诗歌在平实中蕴含深刻哲理。
意象运用:情感与思想的载体
诗集中意象的运用精妙而独特,成为情感与思想的重要载体。
中秋月在乡愁主题中反复出现,承载故乡、童年、亲情、团圆等多重情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游子与故乡的精神纽带。自然意象如桐花、万年青,分别象征纯净的生命状态与简约自足的生命态度,被赋予深刻哲学思考。爱情主题中的夏日、暮春等季节意象,以及风、雨等自然元素,营造出或炽热或怅惘的情感氛围,烘托爱情的复杂与美好。
童心世界里的鸟儿、小蜗牛等动物意象,被赋予孩童般性情与情感,生动展现童真童趣。红色文化家国情怀诗歌中,山竹台风、凉山山火等意象,与人物行为和精神相互映衬,凸显平凡人在灾难面前的担当以及英烈们的英勇无畏。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构建起丰富而立体的诗歌意象群,使诗歌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思想内涵更丰富多元。
诗集以其多元的主题、独特的语言艺术和精妙的意象运用,在当代诗歌创作中独树一帜。诗集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更是对生活、自然、历史和人性的深情礼赞,为读者带来一场丰富而深刻的心灵之旅,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与现实意义,值得在诗歌的长河中被细细品味与珍藏。
(2025年7月17日)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