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江
熏风赫日蔚蓝天。花艳柳如烟。蜻蜓点水穿云燕,蝶蜂舞,蝉噪蛙喧。龙首峰青,辽河水秀,心曲涌情澜。
骚人墨客聚铭缘。盛会发期刊。玉锋圈主呕心血,十四载,身教言传。笑看今朝,唐风宋雨,儒子遍尘寰。
作者注:
铭缘:指铁岭市铭缘宴会酒店
玉锋:即辽北圈圈主、《辽北文学》杂志社主编田玉锋老师
江城子·贺辽北文学第十三期发行
文/陈素英(秋宇)
熏风不动暑天长,叶凝光,墨生香。铁岭铭缘,文友聚华堂。十三卷书凝众志,承古韵,续新章。
笔如飞絮意飞扬,诉衷肠,解彷徨。字里行间,风雨亦温良。最是书香能致远,同此乐,共流芳。
2025.7.19
沁园春•贺《辽北文学》第十三期发行会在铁岭铭缘酒店召开
文/殷伟明
辽北文旌,柴水扬波,铁岭飞觞。
聚诗坛俊侣,畅言今古;铭缘雅阁,共赋沧桑。
墨泼三番,情倾一册,妙笔同描大雅章。
惊回首,这十年硕果,满目琳琅。
曾经岁月悠长,有多少诗心寄远方。
忆春描龙首,秋题白塔。晨吟书院,夜咏荷塘。
薪火相传,风流再续,词漫银州賦北疆。
抬望眼,正辽天浩瀚,凤集鸾翔。
沁园春 贺《辽北文学》第十三期发行会在铁岭铭缘酒店圆满落幕
王秀文
辽北风吟,雅集铭缘,墨韵盈堂。玉风师振臂,群贤毕至;文星聚首,四海同襄。酒盏传情,诗笺寄意,共话初心岁月长。凝眸处,正清词漱玉,妙笔生光。
铭缘细数华章,引多少丹心向此方。念田师引领,情牵皓首;诸师唱和,意暖柔肠。十三期刊,万千气象,尽是乡音与热肠。同携手,待他年再聚,共谱新章。
我们的摇篮
——庆祝《辽北文学》总第十三期发行
文/陈素英(秋宇)
蝉鸣把空气烤成透明的块
一群人围坐,让文字在欢乐里舒展
第十三次,《辽北文学》的墨迹漫过欢乐灼浪
像某种约定,在盛夏的里欢呼
我们说这里是摇篮
比大海更轻,比夜空更稠
笔尖划过纸页的声响
是婴儿初啼,撞碎沉默的茧
我们把笔下的文字当成倾诉的朋友
以解心中的郁闷
我们把困境拆成偏旁
焦虑在句读里慢慢降温
那些说不出的褶皱
也被隐喻熨烫成平整的月光
文字是会呼吸的风
掠过心田时,带起细碎的潮声
墨香漫过之处
每一张纸都在胸腔里起伏
像无数颗心,在共同的频率里跳动
不必讲究平仄的规矩
让情绪顺着笔尖自然流淌
可以是暴雨骤歇的清明
也可以是烈酒入喉的滚烫
当词语在纸面扎根
沉默便有了脉搏
那些在现实里打结的藤蔓
正沿着分行的土壤
悄悄长出新的年轮
不必追问意义
当墨色漫过盛夏的门槛
每一行字都是一扇窗
有人从中看见自己
有人望见,比夏天更远的远方
2025.7.19
文/翟英兰(兰花)
炎夏生梦
熏风解愠醉铁岭
文学种子破新壤
汇聚灵魂的盛宴
墨香织就的星芒
辉映着时代的潮响
辽北的惠风
拂过智慧的田垄
赋予了稻谷的灵魂
朝暮躬耕,行至天光
灵魂的执念坚守
深扎在垄上
汗珠凝成的穗浪
今朝丰稔
涌向《辽北文学》无垠的书囊
万纸豪情笔阵纵横
人才济济才情奔涌
墨浪千叠漫卷辽河
每一粒稻谷都恩于《雨风》的浇灌
方能香彻云疆
祝《辽北文学》龙首昂
衔住新梦再启航
——于2025年瓜月《辽北文学》新书发行会有感。
《贺辽北文学第十三期发行》
文/牛俊影
7月19日的晨光 已经揉碎在油墨的纹路里
第十三张书页 正沿着辽北的脉络舒展
像田埂上第十三茬新麦 举着饱满的锋芒
文友们站成流动的星座
每一声发言 都是未被收录的诗行
年轻的喉结滚动着青涩的火焰
资深的语调里 沉淀着墨池的厚度
快门切开空气 把此刻腌制成
可以反复咀嚼的时光
曹革成站在词语的阡陌上
指尖划过的轨迹 长出新的田垄
关于端木前辈的故事 不是标本
是正在抽芽的根须 缠紧这片土壤
我们俯身 像初次学步的孩童
接住从岁月筛下来的 细碎的光亮
以及和曹铁斌一样 所有文友的葫芦梦
田玉锋的名字 被无数声气托举
像老井里的月光 照过多少
摸索着蘸墨的夜晚
那些被修改的病句 长出翅膀
那些迟疑的笔尖 开始学会奔跑
敬意不是突然涨潮的河
是千万滴晨露 慢慢汇成的溪流
两小时很短 短得像一句未完的韵脚
两小时很长 足够让一群人
把心跳调成同一频率
纸页翻动的声响 与土地的呼吸共振
每道折痕里 都藏着
下一个春天的 第一声胎动
这不是终点 是无数个起点的重叠
当第十三期的油墨干透
会有更多双眼睛 沿着这些字迹
找到属于自己的 那片可以扎根的
辽北的 深厚的 温热的土壤
纸页上的辽北
——贺《辽北文学》第十三期发行
林景泉
花露溢出墨香的晨光里
我们站成金色的麦子
快门按下时,所有沉默涌成穗浪
老主编的银发间
挂着刚校对的标点
年轻作者田垄般的格纸上
正分蘖,灌浆的语言
钢笔犁开冻土层——长出新绿
此时字粒在晒场脱壳
那些装着星光的退稿函
突然盖上滚烫的太阳邮戳
当装订线缝合大地的封皮
我们成为第十三行带麦芒的铅字
刘亚玲
散发着辽北黑土地的芬芳,沁润着辽北文化的浓浓的墨香,辽北文学第十三期成功发行。
我记得著名文学家汪曾祺说过:“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也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作为文学爱好者,我在辽北圈这块文学热土上边学习边成长,也懂得了一个道理:“没有感情没有温度的文字,只能叫文字,而不是叫文学”。我们的《辽北文学》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段文字,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作者们倾注了最真挚的情,最炽热的心去写就。辽北文学成功发行,更要感谢辽北圈圈主雨风老师和管理员以及编辑,是他们的无私奉献辛苦付出,才给了我们这个学习交流和展示自己的平台。才让辽北文学之花绽放异彩!我要再次对他们说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