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是与非
田道钰
我们在评论一件事或者一个人时,常常提到"是"与"非″两个字,而"是″与"非″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是以"良知,道德′′分不开的。
当然,站在不同的立场就会有不同的是非观。判断的标准亦取决于所选择的角度。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在不断变化,曾经被视为异端的思想可能在后世成为真理。曾经被赞扬的行为也可能在今天遭受唾弃,这种变化使得是非的界线变得模糊而动态。比如,搀扶摔倒的老人,可能意味着美德,也可能意味着麻烦。我们站在人生岔路口的选择,应当像古琴调弦般从容,既不让他人的节拍扰乱自己的韵律,也不因固执偏见错过天籁清音。而应将"择″与"执″化作并行的江水,就能在岁月的长河里漂来智慧的橹声。
生活中,当我们处于进退两难的泥潭时,必须要学会明辨是非。如:小马过河。牛伯伯说河水很浅,而松鼠却说河水很深。究竟谁是谁非?这时就要用客观意识去判断。牛的高大,松鼠的矮小,进行深思维,用心感悟,答案就自然出来了。同时我们必须保持开放心态,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去分析问题,真理就在"是″与"非″的交锋之中。因此,在判断"是非"时,我们不应固守陈规,要勇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世界。
又如:电影《搜索》中,公众的舆论与批判只聚焦于女主不给老人让座,行为不道德。却从没有人关注其背后的真相,事实被铺天盖地的谩骂,不堪众多网友人肉搜索,与言论批判的女主最终选择了自杀。倘若有人站出来为这位女子说话,或许结果不会这样。在当今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乌合之众的肓从和野蛮,最缺的是群起攻击时,只有那几个零零散散的清醒者。一般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现象,难以体会当事人那内心的情感与处境,这种主观视角容易导致片面判断。故"不是局中人,莫论是与非″。这句话强调了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它提醒人们要珍惜自己的言论自由,不要滥用这种自由去伤害或者误导他人。总之"非局中人,莫论是与非″是一句具有深刻内涵的谚语,它教导人们要以更加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去看周围的人和事,不要轻易去评论他人。之所以"智者不言”,是因为真正的智者都知道事物的复杂性,所以从不轻易言淡。
又如,航海要辨清方向,否则将船翻人亡。开车要看清路线,否则重者车损人亡,轻则耗油费事。购物要辨真伪。考古要明辨清历史真相。为人处世要分清好坏,是非,真假,善恶,忠奸。
辨需要智慧,善辨则明,善辨则智。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一弯皎月悬额前,一块明镜高悬于大堂中央,一双慧眼,一腔正义,一颗忠心,洞察是非,明辨忠佞,分清好歹善恶。世俗的浊浪搅不混他明辨是非真假的心灵,这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白品行。
回首干秋功过,细观漫卷青史,历史就是由是与非,真与假,黑与白,好与坏,清与浊构成。有君子就会有小人,有高尚就会有鄙贱。但只要你炼就一双慧眼,一双分辨是非善恶之心,拥有一颗虎胆,一种坚持正义的高尚品德,社会也就在这是非善恶清浊的流转中曲折前行。
在当今互联网信息发达的时代,三人成虎,便可积非成事,轻则扰人心智,重则毁人于前程,置人于死地。所以,要保持清醒的头恼和怀有一颗明辨是非的心,用正义的良知去说事!
作者简介:田道钰,女,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繁华落尽固人情》曾获钟祥市冯道信文艺二等奖,兰台文艺三等奖。另有诗,散文,小小说常见诸报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