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镇劝善团助力乡村振兴勇担当——记“五老”调解员梁文礼与团队的坚守
在界首市光武镇,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由老党员、老战士、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五老”劝善团(后发展为“五老调事室”),他们以“老当益壮”的热情和“为民解忧”的担当,成为化解乡村矛盾、守护基层和谐的重要力量,而70多岁的梁文礼正是这支队伍的核心带头人。作为镇司法所聘用的调解员、老年协会劝善团团长,他“人老心不老、人退心不退”,带领团队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持续发力,用一件件扎实的工作成果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扎根基层,做矛盾纠纷的“化解器”
光武镇作为工业强镇、农业大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地宅基、婚姻彩礼、邻里关系等矛盾纠纷也频发,其中不少是积压多年的“硬骨头”。梁文礼自2011年担任村治调主任起,便与基层调解工作结下不解之缘,2019年到镇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室工作后,更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矛盾化解中。
在他的带领下,劝善团(“五老调事室”)制定规范的调解制度,7名骨干调解员轮流值班,每天3人在岗,全年无休,梁文礼更是坚持每天带班值守。他们自备电动三轮车,无论雨雪寒暑,总能第一时间进村入户,将调解现场搬到群众家门口。2023年,团队接待群众221人次,调解纠纷160件,成功化解149件,涵盖婚姻家庭、土地宅基、农民工工资、交通事故等多个领域;2024年1-3月,又快速调解69起纠纷,效率与口碑并存。
面对毕寨村两户因彩礼纠纷险些引发群体冲突的紧急情况,梁文礼带领调解员在结婚当日赶到现场,3个多小时里反复宣讲法律、晓以情理,最终促使女方当场退还彩礼,避免了矛盾升级;西街社区一起延续8年的门面房租分配纠纷,即便法院裁决后仍未平息,梁文礼先后10多次实地调查,找准矛盾根源后依法融情调解,终让双方握手言和。这些案例中,既有剑拔弩张的紧张时刻,也有僵持多年的难解僵局,却都在“五老”们的耐心调解下迎刃而解。
情法交融,做乡风文明的“引导者”
劝善团的工作不止于化解纠纷,更在于通过调解传递法治理念与传统美德,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梁文礼和团队始终坚持“依法调解、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在处理彩礼纠纷时,既明确法律中关于彩礼返还的规定,又劝导双方摒弃攀比陋习;调解邻里矛盾时,既讲清权责界限,又倡导“远亲不如近邻”的相处之道。
疫情防控期间,梁文礼带领“五老”志愿者值守防控点、服务学校防疫;日常里,他组织团队开展治安巡逻,深入街道乡村宣传法律知识、预防电信诈骗、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用“接地气”的方式提升村民法治意识。在他的影响下,光武镇不少村民从“遇事冲动”变为“遇事先找调解”,从“不懂法”到“信法用法”,乡风民风持续向好。
坚守奉献,做乡村振兴的“护航员”
10多年来,梁文礼带领劝善团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多起,他个人因公平公正、积极肯干,成为群众心中“信得过”的调解员,不少群众在纠纷化解后送来锦旗表达感激。如今,已年过七旬的他依然坚守岗位,周六周日也准时出现在“五老调事室”,用行动诠释着“为民服务没有终点”。
这支以劝善团为核心的“五老”队伍,不仅为光武镇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更通过化解矛盾、倡导文明,为乡村振兴扫清障碍。他们用经验与威望架起党群“连心桥”,用责任与担当筑牢基层“稳定墙”,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一道温暖而坚实的风景线,彰显了基层力量在时代发展中的硬核担当。(刘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