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浦运河边的纤工号子
郭应昭
京杭大运河上的清江大闸又名龙王闸、龙汪闸,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点,它也曾是淮安市清江浦区历史上最热闹的一个地方。由于本人青少年时家住东大街,向东经花街去大闸口不远,垂髫之年曾多次在清江大闸口处游玩看呆(热闹),特别是对绞关拉船过闸感兴趣。记得每次绞关拉船上闸时,岸边总会有很多人在围观,设在南、北岸边的绞关要听锣声指挥,协同着力……拉船过闸的过程紧张、刺激、好玩,其险令人揪心。
1959年前,拉船过闸的绞关有大小9个,越闸西边3米处河岸上就有一个大绞关。当年使用的绞关与现放在清江闸南边的模型有一定差距。占地没有那么大,推柄没有那么长,绞关工有男也有女(都是等钱买米下锅的人),身材没有那么魁伟,绞关有点像放大的放风筝用的辘轳。由于清江闸上游水流急,船过闸后,船工要赶紧摇橹撑篙将船行到越闸西并靠近北岸,并要迅速地将纤绳扔给河边的纤工,纤工毫不迟疑地扣上竹或硬木纤板,弓腰着力,一步一步地沿河向西一直拉到北门桥。在这段距离内拉纤的有不少人就是打零工的,拉到北门后再返回,苦两个脚力钱。
拉纤需步调一致,协同作力,应该有个纤工号子。清江浦文史资料中没有这方面的文字记载,方家们曾为有无拉纤号子有过讨论和争议。说实在话,本人尽管看过拉纤,但也没清晰地听过纤工们唱了什么。我听过打夯号子,那个号子是为了一齐向上向下发力,内容与劳动者身边的人和事息息相关,打夯号子语言诙谐、俏皮,甚至粗俗,起到了协调动作、消除疲乏、提振精神的作用。拉纤是一项简单往复的体力劳动,我以为即兴随口、哼哼唱唱定然有之。
为弥补这一缺憾,留住对清江浦运河上拉纤的记忆,现借鉴清江浦的打夯号子,步着纤工沿河拉纤的脚下节奏,结合清江浦运河段的风情、纤工劳作和生活,我用Al谱曲演唱我写的清江浦运河上纤工号子若干,从中选出比较接近拉纤节奏和清江浦风韵的一首,供关注者品鉴。
(清江闸东)
运河长呀嘿哟嗨
拉纤忙啊嘿哟嗨
运河宽呀嘿哟嗨
不能慢啊嘿哟嗨
弓腰走呀嘿哟嗨
为糊口啊嘿哟嗨
河水急呀嘿哟嗨
多用力啊嘿哟嗨
小大娘呀嘿哟嗨
让我疼啊嘿哟嗨
瓜子脸呀嘿哟嗨
没得选啊嘿哟嗨
樱桃嘴呀嘿哟嗨
真正美啊嘿哟嗨
亲一口呀嘿哟嗨
快点走呀嘿哟嗨
河下街呀嘿哟嗨
店铺多啊嘿哟嗨
穿草鞋呀嘿哟嗨
走得快啊嘿哟嗨
纤板重呀嘿哟嗨
肩膀痛啊嘿哟嗨
为了家呀嘿哟嗨
死劲拉啊嘿哟嗨
快要到呀嘿哟嗨
旧石桥啊嘿哟嗨
老街上呀嘿哟嗨
有米行啊嘿哟嗨
买点米呀嘿哟嗨
老婆喜啊嘿哟嗨
打点肉呀嘿哟嗨
肥肠肚啊嘿哟嗨
要喝酒呀嘿哟嗨
用大碗啊嘿哟嗨
前有树呀嘿哟嗨
小心路啊嘿哟嗨
不要愁呀嘿哟嗨
到闸口啊嘿哟嗨
月河边呀嘿哟嗨
吃袋烟啊嘿哟嗨
歇歇脚呀嘿哟嗨
真正好啊嘿哟嗨
(清江闸西)
船离闸呀嘿哟嗨
人刷刮啊嘿哟嗨
穿短裤呀嘿哟嗨
撅屁股啊嘿哟嗨
厅门口呀嘿哟嗨
石板路啊嘿哟嗨
七道湾呀嘿哟嗨
弯连弯啊嘿哟嗨
花明楼呀嘿哟嗨
消人愁啊嘿哟嗨
丰济仓呀嘿哟嗨
转漕粮啊嘿哟嗨
拱宸门呀嘿哟嗨
进出人啊嘿哟嗨
开浮桥呀嘿哟嗨
撑船篙啊嘿哟嗨
往前走呀嘿哟嗨
过浦楼啊嘿哟嗨
……
202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