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的家乡蕲春
龚太银
蕲春的雨,下得极有分寸。不似江南梅雨的缠绵悱恻,也不似北方暴雨的蛮横霸道。它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候降临,在人们需要它的时候出现,又在人们厌倦它之前悄然退场。这几日的雨,便是如此——酷夏中每日一场,或中饭前后,或傍晚时分,酣畅淋漓,不长不短,多则一个多小时,少则十几分钟。雨后的空气里,泥土的芬芳与草木的清香交织,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仿佛整个肺腑都被洗涤得干干净净。
蕲春的土地,似乎天生就懂得如何与雨水相处。它既不会像某些地方,一场暴雨便成泽国,也不会像干旱之地,望眼欲穿却等不来一滴甘霖。这里的土地像是被上天特别眷顾,雨水来时,它欣然接纳;雨水停时,它安然自若。即便是在2025年6月,当暴雨红色预警在其他地方引发山洪、泥石流时,蕲春的山水依旧沉稳如初,不曾让一滴多余的水酿成灾祸。我想,这便是蕲春的智慧——它懂得平衡,懂得节制,更懂得如何在自然的韵律中安然生存。
家乡的雨,总是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温柔。它不会像某些地方的雨,下得人心惶惶,担心房屋被淹、道路被毁。2023年7月,青石镇曾遭遇强降雨,但灾情发生后,干部群众迅速反应,第一时间抢修道路,转移群众,当天下午便恢复了通行。而在更早的2016年,当特大洪涝灾害袭击蕲春时,红色旅游公路虽遭受重创,但公路局迅速组织突击队,调派大型机械,24小时不间断抢险,最终让道路恢复如初。这些故事,让我深深感受到,蕲春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有一群懂得守护这片土地的人。
蕲春的四季,也总是温和得恰到好处。寒冬不会冷到刺骨,酷暑总有雨水滋润。即便是最炎热的夏日,一场及时的雷阵雨便能将暑气驱散。2025年6月28日,当暴雨黄色预警发布时,雷暴大风与短时强降水虽来势汹汹,却并未造成灾害,反而为燥热的土地带来了清凉。而冬季的蕲春,虽偶有寒意,却从未像北方那样凛冽刺骨。这里的冷,是一种可以忍受的冷,是一种让人依然愿意走出家门的冷。
家乡的地质,也似乎格外安稳。不闻地震声响,不见泥石流侵害。即便是在2013年6月,当大同镇梨木岭村和檀林镇田桥牛冲村发生山体滑坡时,当地党委政府迅速应对,受灾群众无一伤亡,全部得到妥善安置。而在2016年7月,大同镇两河口村的山体滑坡虽造成房屋被埋,但救援行动迅速展开,最终将损失降到最低。这些事件,让我更加珍视蕲春的平安与稳定。
我爱我的家乡蕲春,爱它的雨,爱它的土地,爱它的四季,更爱它那份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这里的雨水,不是灾难的预兆,而是生命的馈赠;这里的土地,不是无情的吞噬者,而是温柔的养育者;这里的四季,不是极端的折磨,而是恰到好处的轮回。蕲春,就像一位懂得分寸的长者,既不贪婪,也不吝啬,总是以最恰当的方式,给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最舒适的生存环境。
每当雨过天晴,我总喜欢站在高处,眺望这片被雨水洗刷得更加清新的土地。远处的山峦青翠欲滴,近处的田野绿意盎然,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芬芳。这一刻,我深深感到,能生在蕲春,长在蕲春,是何等的幸运。这里的雨,下得刚刚好;这里的风,吹得刚刚好;这里的一切,都恰到好处。这便是我的家乡——蕲春,一个既无水涝又无旱灾,不闻地震声响,不见泥石流侵害,寒冬冷不到刺骨,酷暑总有雨水滋润的地方。
作者简介:龚太银,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历任蕲春县电大校长、理工中专校长、教育督导室正局级督学,现为蕲春县教育局退休干部,中外共工共和联合会办公室主任。喜爱教育理论研究和散文、现代诗、古体诗词创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多平台特邀作家、诗人,《双馨文苑》湖北社长兼总编,著有《素质教育研究》《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21世纪教师职业技能教程》等书,所撰散文、现代诗、近体诗词在报刋杂志和网络媒体发表1000余篇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