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作行
八天前熟人的孩子考博,托我咨询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清民老师。
吴老师原是我们临沂市工业学校(原临沭县职业中专)的同事。他为人师表、平易近人、和大家关系相处融洽,多次帮助我。他从山东农业大学毕业后、在我们学校任教;他好学上进、发奋图强,三十岁时终于考上中国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接着又获得博士学位、至今已经三十年了。
在美国做了二年的访问学者、有绿卡。他治学严谨、孜孜不倦、成绩斐然,有好几项科研成果在世界领先。
我和他多年没联系了,因为他很忙,无事不忍打扰。通过丁来瑞老师找到了吴老师的手机号,通话后清民老师热情地作了解答。我问:你在美国、还是在北京?他说在老家焦作。
三个多月前,他的父亲突发疾病,在焦作市人民医院抢救。他马上从北京开车来到焦作,一晃几个月过去了。兄妹几个天天轮流照护…祸不单行!二十天前,年仅48岁的弟弟也染病,一家人度日如年。
吴老师作为长子,家里还有八十多岁的老母需要照顾。老家离医院十多里路,心力交瘁。他的妻子武老师在京照护女儿一家大小、分身乏术。
触景生情,回想起二十年前我在老家看护母亲一个多月倍受煎熬…多么盼望亲朋好友,过来和我拉呱分忧啊!
我当即告知他,五天后(我有约诊看病的)我去焦作,他很高兴。
本计划下周一(19号)去,孩子一查临沂到焦作没有直达的飞机和火车(我不愿转乘),汽车是隔日发。放弃坐诊、于18日(周日)早上,孩子开车把我送到临沂汽车站,八点坐上开往焦作的汽车,下午三点到达郑州。司机说此车不到焦作了,不得已拼车。古稀之年、行程一千多里,十多个小时,下午六点才入住医院附近的昆仑乐居酒店。虽疲劳无比,但如释重负。
简单洗了把脸,马上告知清民老师:我已来到焦作,他很惊讶地说:你不是周一来吗?我说:周一无班车,心急如焚,一天也不愿多耽误了。
见面后二人相拥而泣,毕竟二十四年没见面了!虽然他已经吃过晚饭,但又陪着我去饭店点了我喜欢吃的东西。
拉不完的知心呱、诉不尽的离别情…几近晚上九点。我说:你回去吧。他几个妹妹和外甥担心他累垮了,不让他值夜班。毕竟他也六十岁了,又是家庭的顶梁柱。和他约定明天早六点半一起去医院。
到病房后很恐怖!一个屋子里住着五个人,都是一样的病…个个身上插着多根管子。他弟弟刚从lcu转过来,和父亲的病床靠在一起,都昏迷不醒无意识。几个妹妹、外甥齐上阵,轮流值班,苦难中显现出、多么温馨的亲情啊!
而后和清民老师开车来到家里,拜见了他的老母。老人家很喜欢吃我带的山东煎饼和咸菜,因为他们一家在山东郯城生活了几十年。
我的目的已达到,家中还有很多事、决定回山东。他们一家执意挽留我再住几天,要带我看看焦作当地景点。我说:云台山五年前我已经看过了,以后有时间再玩吧。
清民老师给我订了12点50分焦作到徐州东的高铁票、在徐州转乘到东海的高铁。
上车前,他带我转了几个地方,要找个体面的小吃店,我说随便吧。刚买了东西要吃,一看来不及了,赶快去候车吧!
没有车票,只是手机上有订票讯息,他带我用身份证验证后过安检。检票员不允许他进去,他只有把东西交给我:两盒焦作铁棍山药,一兜咸鸭蛋,我的挎包,还有等待吃的一宗东西,我手忙脚乱地抱着向里走。下意识地看看身份证带了吗?一看没有,大吃一惊。马上给清民老师打电话,他过来后,检票员同样不让进。可巧!检票处落下一个身份证,我认为是人家拿错了,急得团团转,清民老师和检票员理论要进去被拒,我也不顾放在很远的东西了。
无可奈何。离发车还有五分钟时,我下意识地再翻一下老年证一看,身份证居然放在里面、大喜!一看:挎包被人拿走了。抱着东西一路小跑,距发车还有一分钟,总算上了车,不然车票作废;更重要的是又得多住一天,何况夜间我感冒了,吃了风寒感冒颗粒,万一发烧被车站扣留观察,那就麻烦了。因为此时新冠疫情的防控政策:发热患者按规定隔离观察十天。
坐到十二车厢,找人一看票说:你这票是二号车厢的一等座。我抱着东西跌跌闯闯、不断碰人、道歉不断。好歹到了二号车厢,出了一身大汗,感冒不药而愈!我当即告知清民老师:身份证找到了已上车。他很为我丢失的东西惋惜!我说没关系,只要身份证和手机在,别的无所谓了。
这是多年来自己单独第一次乘车。一路上接触的都是年轻人、高科技、现代化…这时才感觉落伍了、老了!
晚上六点二十二分到东海站。孩子开车接我回家,好在孩子们理解我的心情。感谢我的孩子们!他(她)们用无声的言行完美地诠释了孝顺;感谢我的老伴,她不顾自己身体不好,任劳任怨操持家务、处处迁就我、把我当成了天!
老伴平时希望我呆在家,哪里也不要去!年龄大了,土埋半截了…。
想起十多年前,我的好友、七十多岁的曹天云厂长要跟团去港澳旅游,老伴和孩子们都不同意,他大发雷霆:我的任务完成了。生有地、死有处、你们管不着!顺利地去了港澳旅游。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他八十多岁了,身体倍棒;同样五年前刘洪坤大哥要下江南看望战友,孩子们也不同意。他执意去了,如今也八十多了,身体好得很!
人生在世,无事不要找事;有事不要怕事和回避,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该做的事,不要犹豫、不要彷徨!否则、纠结不已,遗憾终生!
2021年4月20日杨自坤于临沭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杨自坤:1952年生,笔名:沂河岸边,临沂市作协会员,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副主任中医师,全球执业中医师联合会会员,杨九楼理事会荣誉会长。
1970年冬,作为特种兵,服役国防科委在新疆罗布泊的第二十一核试验基地。
自幼酷爱文学。从戎入医门,先后在部队受嘉奖、立功、入党。
1996年入编中华特色名医辞典、并入选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7年应邀参加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研讨会。
2010年就读临沭县老年大学文学班。
2012年先后在《沭水诗社》发表作品:《上大学》《母逝十年祭》《卖豆腐》《贺女儿读研》《游台湾》
2022年5月15日在临沂客户端发表《灵性的小黄猫》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沭县作协副主席,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日照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