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巻书 行万里路
——川藏篇(之十六)
布达拉宫:信仰与历史的巍峨丰碑
文:王安诺
踏上西藏这片神秘而广袤的土地,布达拉宫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红山之巅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吸引着无数向往者的目光。怀着满心的敬畏与期待,我们于15日下午开启了这段探寻布达拉宫奥秘的旅程。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之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它始建于公元631年的松赞干布时期,后因战火损毁,于1645年的五世达赖时期重建。主体建筑由红宫、白宫组成,红宫有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白宫是达赖喇嘛生活和理政之所。布达拉宫集宫殿、寺院和城堡为一体,建筑风格独特,采用了土、木、石三种材料,还有白玛草墙、阿嘎土等特色材料。宫内收藏有各类佛像、佛塔、唐卡、佛经等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初临布达拉宫,那宏伟壮观的建筑瞬间映入眼帘。它依山而建,气势磅礴,白色的墙体与红色的宫顶相互映衬,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宫墙高大厚实,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沿着曲折的石阶缓缓而上,每一步都像是在穿越历史的长河。周围身着传统藏服的信徒们,手持转经筒,口中念念有词,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仰,他们的身影与这古老的建筑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神圣的画面。
终于走进了布达拉宫的内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精美的壁画。墙壁上、天花板上,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壁画栩栩如生,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古老的传说和历史故事。有的描绘着佛教的神祇,他们面容慈祥,仪态万千;有的展现着西藏的风土人情,热闹的集市、盛大的庆典,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这些壁画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西藏历史文化的生动记录。
继续前行,便来到了各个殿堂。每一个殿堂都供奉着佛像,香烟袅袅,佛灯闪烁。佛像大多用珍贵的金属和宝石制成,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他们的面容端庄而亲切,眼神中流露出对彼此的深情以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看着这两座塑像,我不禁想起了那段汉藏和亲的历史佳话,感受到了民族融合的深厚情谊。在殿堂中,还有许多信徒虔诚地跪拜着,他们的神情专注而投入,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已与他们无关,唯有心中的信仰。
布达拉宫的珍宝馆更是令人惊叹不已。这里收藏着无数的文物,有精美的唐卡、华丽的法器、珍贵的典籍等等。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让人不禁为古代藏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所折服。在这些珍宝中,有的历经千年依然保存完好,它们见证了布达拉宫的兴衰变迁,也见证了西藏历史的发展进程。
参观完布达拉宫,我站在宫殿的观景台上,俯瞰着整个拉萨城。这座城市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宁静祥和,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此时,我心中充满了感慨。布达拉宫不仅是一座建筑奇迹,更是藏族人民信仰的象征,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见证了无数的故事。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它能够让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自己的内心,创造出如此辉煌灿烂的文化。(因布达拉宫内不让拍照,故缺少室内照片)
拉萨的夜来得迟,八点钟天还亮着。我们来到布达拉宫广场,看着远处的布达拉宫渐渐隐入暮色。今日所见的金碧辉煌、香烟缭绕、虔诚面孔,走马灯似的在脑海里转个不停。忽然明白,于藏人而言,佛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融入了每日每夜的生活,如同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清水。而我们这些匆匆的过客,终究只能看见金顶的反光,却照不进那经筒转动间的虔诚心意。
天终于全黑了,布达拉宫亮起了灯,宛如悬在夜空中的一座仙阁。回首望去,布达拉宫依然屹立在红山之巅,宛如一位沉默的守护者,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这段布达拉宫的游记,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
2025年5月15日于拉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