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工读”名家启读计划之徐清源:
让济南全民写作成为现实

“写作不能猎奇,而要扎根于实实在在的生活,用真诚写出与时代同步的作品!”这是7月19日上午,在市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举办的2025年“泉城工读”名家启读讲座中,济南市作协副主席徐清源与文友交流时反复提及的话题。

作为曾经出版《走出军营还是兵》《大观园》等优秀作品的一线作家,徐清源从1987年开始进入全职写作,迄今为止创作超过3000万字,荣获济南市2020年度、2021年度“泉城十大作家”称号。

为什么要提倡“济南全民写作”?徐清源说,当前,文学写作的底层逻辑、写作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AI的出现,客观上为济南作家的本地化写作插上了有力的翅膀,“济南全民写作”有望成为现实。他说,要写出好作品,既不能沉浸在猎奇或闭门造车的状态中,更不能摆错位置,要把自己融入真实的、火热的生活当中,融入人民群众之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眼界打开了,认知提高了,写作就会有质的飞跃。对一座城市的描写,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写作和无意义的写作,而要把握城市在大变革中的思想脉络、历史发展过程关键所在,经过沉淀、思考、过滤才能写出好作品。
在谈到读书与交流的关系时,他说,作为一位作家,或者是一位写作者,要不停地阅读,把一切碎片化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对于像《红楼梦》《百年孤独》《老残游记》等经典,要反复读,认真读。另外,还要重视与同行的交流和参加各种采风活动,通过深入生活,发现身边的美,让自己的作品更接地气,更加厚重。
他强调,作家要有阵地意识。写作虽然是个体行为,但作品发表出来之后就属于社会,属于时代。尤其是AI已经进入到我们的写作之中,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挑战,既要正视并运用它工具性的一面,又要坚守我们内心的真实情感,用个性化风格来实现写作水平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文友互动环节,大家情绪高涨,纷纷表示,作为一位青州人,徐清源老师写出了分量很重、地域味很浓的长篇小说《大观园》,让生活在济南这座城市几十年的人们心存愧疚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份对他的尊重,正是对这座城市充满真挚的热爱,促使他深入研究济南历史发展脉络,以大观园为镜,折射出济南的婉约与豪放、悲怆与欢乐、沧桑与青春,最终成就了这部“海右文学”精品。提倡全民写作,实现全民发声,强化阵地意识,拥抱美好济南,是大家的共同心声。
(文/臧景亮 摄影/王炜淇 黄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