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毕春生,男,1972年10月出生,山东巨野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90年从军入伍,毕业于山东济南陆军学院,2000年转业到巨野县科技局工作至今,自幼热爱文学,特别对诗歌、散文、新闻报道情有独钟。个人爱好主要是写作、旅游、书法和健身运动。
读 懂 人 性 文/毕春生
人性这东西,向来是难懂的。我活了大半辈子,见过的人也不算少,却每每觉得人性如雾里看花,愈看愈模糊。有时自以为摸透了,却不知何时又变了模样。人性究竟是善是恶,抑或善恶相杂,这问题自古争论不休,至今也无定论。
然而我们日日与人相处,若不懂些人性,便难免要吃亏的。人性之本质,大抵是自私的。这自私并非贬义,不过是生存的本能罢了。人皆求利己,此乃天性。即便是那些号称大公无私者,细究起来,亦不过是求个心安,或是图个名声。
我曾听说过古时候有一位地主,平日极是吝啬,连一文钱也要计较,却在大灾之年捐出大半家产赈灾。人问其故,他道:"积些阴德罢了。"你看,便是行善,亦是为己。人性之自私,由此可见一斑。为人处世之道,首要在于明白这人性的自私。明白之后,便不会对他人抱有过高期待。
同学少年时,我曾有一挚友,形影不离,无话不谈。后来我遭了难,向他求助,他却避而不见。当时我愤懑不已,如今想来,不过是人性使然。他怕受牵连,怕损了自身利益,故而退缩。这不是他的错,是我当初不懂人性。看淡过往,学会释怀,便是基于对人性的了解。人与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多半起于期望与现实的落差。你对人好,便期望人同样待你;你帮了人,便期望人感恩图报。一旦期望落空,便生怨恨。其实何必?人性如此,你付出是你的事,人家如何回应是人家的事。
我认识村里一位老者,年轻时帮过许多人,晚年却无人问津。旁人替他抱不平,他却笑道:"我帮人时并未想着要人报答,如今又何来失望?"这老者是懂人性的。至于放手,更是处世的大智慧。强扭的瓜不甜,强留的人不忠。无论是情爱还是友谊,到了该散的时候,死死抓住只会徒增痛苦。
我见过一对高学历的大城市夫妻,明明已经无情无义,却为了面子硬撑了十年,最终两败俱伤。若能早些放手,何至于此?人性喜新厌旧,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与其苦苦挽留,不如潇洒放手,至少留些体面。保护自己,不与烂人烂事纠缠,这是读懂人性后的必然选择。人性中有光明面,亦有阴暗面。遇上那些损人利己之辈,远离便是,何必与之纠缠?
我曾有个亲戚,专好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最初我还试图与之理论,后来明白这是他的本性,改不了的,便不再往来。果然,那些继续与他交往的亲友,无不遭其毒手。烂人如同沼泽,越挣扎陷得越深,不如绕道而行。保持平常心,或许是应对人性变幻的最佳姿态。得势时门庭若市,失势时门可罗雀,这是常态。同学、战友、亲戚、朋友,这些关系看似牢固,实则脆弱。
我曾有位同窗,当年同吃同住,情同手足。后来他飞黄腾达,而我原地踏步,同学聚会时他竟装作不识。起初我还愤懑,后来想通了,这便是人性啊。趋利避害,人之常情。保持平常心,便不会因他人的态度而大喜大悲。真诚与善良,虽看似与人性自私的本质相悖,实则是处世的大智慧。人人都有感知真诚的能力,你的真诚或许不会立刻得到回报,但终将在人性中种下一颗善的种子。
我村中就有这么一个人,对谁都掏心掏肺,常被人嘲笑。后来他病了,全村人都说他是好人,竟轮流帮忙,直至痊愈。问其故,村民道:"这样一个大好人,怎能不帮?"可见人性中亦有善的一面,只是需要真诚去唤醒。知恩图报,这是人性中可贵的光辉。虽然忘恩负义者不少,但感恩图报者亦有人在。
我的高中班主任任老师曾资助过一个穷学生,后来考上北大,在北京混的风生水起,恰巧老师的孩子大学毕业后真赶上疫情,找不到工作,困境之时,他竟千里迢迢赶来相助。不仅在北京给孩子安排了理想的工作,还帮忙给孩子介绍了对象,可谓是爱情、事业双丰收,老师感激不尽,逢人就夸自己教的学生多么优秀。
问他为何如此,他道:"当年若无恩师相助,哪有今日之我?"这样的人性光辉,虽不常见,却真实存在。因此,我们仍应心存善念,毕竟人性并非全然的黑暗。
做好自己,让自己优秀,这是应对复杂人性的根本之道。人性固然难测,但只要你足够强大,便不会被人性的阴暗所伤。正如一棵大树,不会在意脚下小草的摇摆。
我认识一位乡村医生,手艺极精,从不参与村里的尔虞我诈。初时还有人试图拉他下水,后来见他始终如一,反倒敬重起来。如今他在村里说话极有分量,正因他专注于做好自己,不随波逐流。人性如镜,你笑它亦笑,你哭它亦哭。你看透了它,它便伤不了你;你了解它,便能与之和平共处。不必苛责人性的自私,亦不必对人性的阴暗过分失望。做好自己,保持真诚与善良,只要你足够优秀,对别人有利用价值,亲戚、朋友都会高看你一眼,这才是读懂人性后的通达之道。人生在世,读懂人性,便读懂了大半世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