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观:诗性人所共有,诗意无所不在。
十年潮起待渡亭,诗心共向大江流。
西津渡——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黄金水道”的交汇点,是李白笔下“孤帆远影碧空尽”的目送处,是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的灵感源,更是辛弃疾“何处望神州”的北望台。千年间,多少人在此停舟系缆,或暂歇行旅,或待渡前程。
而十年前,一群心怀诗梦的人在此驻足,以“待渡”为名,埋下了一粒种子——待渡亭诗社的初创,是一场跨越山海的诗约的起点。2025年7月11日,重逢于斯,不仅因西津渡的烟火与月光,更因一张张熟悉又鲜活的面孔。
十年“待渡”,渡的是什么?是游子暂歇的行囊,是诗人未竟的诗稿,更是一群人对精神原乡的守望。十载春秋,从“待渡”到“共渡”,从“独吟”到“同和”,诗,早已不是个人的独白,而是一群人共同划动的船桨——桨声里,有历史的回响,有时代的涛声,更有对未来的期许。
“十年一觉待渡亭”2025西津渡诗歌论坛,成为会诗台神州诗旅中的又一座灯塔,照亮下一个十年的“待渡”与“共渡”!
——尘世美
◎ 千年古渡漾诗澜
——十年一觉待渡亭”2025诗歌论坛在镇江圆满落幕
2025年7月11日,一场跨越十年诗心的文化盛筵,在长江之畔的千年古渡西津渡悄然绽放。由镇江市诗词楹联协会、粤港澳大湾区会诗台文化传播中心、扬州市诗歌学会、待渡亭诗刊社、会诗台读书会、太阳诗报、诗词之友、沧浪雅苑诗社、浮诗绘朗诵团、PIA戏配音学院·新凤凰社、宁海·稳筑瀛发行级录音棚、广东中山青青农场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联合主办的“十年一觉待渡亭”2025诗歌论坛,在西津渡玉山楼圆满落幕。来自全国的诗人、艺术家及镇江、扬州、南京文化界人士二十余人汇聚于此,以“穿越时空的诗意对话”为主题,共话诗心传承,续写古渡新章。

部分与会者合影
一、古渡诗缘:十年光阴淬就待渡精神
西津渡,自三国起便是长江南北要冲,吴楚咽喉的码头上,曾印刻过唐人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的羁旅,承载过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的乡思,见证过无数文人“停舟问渡”的求索。7月11日的玉山楼,朱檐黛瓦,骤雨江风,一场关于“待渡”的十年诗意回望徐徐展开。
西津渡标志物
2015年7月10日,三位怀揣诗心的友人——北京戴其苍、扬州马健、榆林袁军等一行人,来到西津渡,以“待渡亭”为名结社。会诗台领队戴其苍回顾那段时光,仿佛让人回到了十年前那个“风起云欲落,雨中夏似秋”的夏日。作为国内通过网络互动兴起的民间原生态诗歌组织,待渡亭诗社从最初的三枚火种,以溪水汇流之势,逐渐成长为辐射港澳台及海外的现代汉语诗歌原创群体,成长为会诗台集创作、研究、朗诵、影像传播于一体的多元平台。戴其苍的声音里带着岁月的沉淀:“十年待渡,不是等待,而是以诗为舟,为更长远的路续航。”
会诗台领队 戴其苍
二、诗脉传薪:古今对话中的文化共振
江苏省公共关系协会秘书长林爱民作为特邀嘉宾发表致辞,为盛事送上热烈祝贺,并围绕长三角与粤港澳文化艺术交流的时代价值展开阐述。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文化艺术交流绝非单纯的软连接,而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硬支撑。
来自南京的诗人 林爱民
镇江市诗词楹联协会主席蒋光年开幕致辞,称本次雅集为“中国当代诗歌史上一次有意义的创作总结与诗化社会实践”。他挥毫泼墨题写“古渡千秋,难羁归客;大江万里,好送行舟”一一西津渡待渡亭联 。这幅对联应时入景、洒脱自在,他将墨宝赠予待渡亭诗刊社社长马健(煮梦子),寄望全国各地的诗人们,为镇江注入新的文化基因。
镇江诗人、书法家 蒋光年
扬州市诗歌学会会长陈跃,以一水相连的地域渊源联起两座诗城的情谊。他说:“今年恰逢扬州市诗歌学会成立十周年,瓜洲渡的月光曾同沐镇扬两地诗笺,今日待渡雅集,既是对停舟问渡传统的接续,更是携手渡河的新起点。”诗心本无界,江河自相通。
扬州诗人 陈跃
“镇江是诗歌之城、爱情之城、文化之城、英雄之城”。镇江市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思丞的话,令与会者耳目一新。他说到甘露寺刘备的招亲,说到辛弃疾何处望神州的壮怀,说到米芾、柳永等古代文人与镇江城发展的共生关系。他说:“诗是城市的精神指纹,西津渡的每一块青石板,都藏着有待被破译的诗密码。”
镇江诗人 朱思丞
三、诗光映月:艺术交融中的精神盛宴
待渡亭诗刊社社长、主理人马健(煮梦子)讲述了自己的诗歌创作经历和感悟,分享了十五年前在待渡亭上创作的一首原创诗歌作品,触动人心。
北京的高校教授、会诗台读书会会长嘉川博士,分享现代诗的古典基因;扬州著名诗人庄晓明说出了当代诗人的责任和使命;太阳诗报主编宗德宏谈及他认识的镇江,希望与诗友沟通学习,共同进步。
会诗台诗人 嘉川
会诗台诗人 宗德宏
陕西诗人袁军讲述塞北诗心与江南诗韵的碰撞;北京诗人欧罗巴海分享文明意识与诗歌创作;扬州市诗歌学会秘书长张庆除了负责全场摄影,还发表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心得和见解。
镇江市诗词楹联协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王祯安表达自己对古诗词与现代诗异同的见解;扬州市诗歌学会理事俞林讲述了对待渡精神的艺术理解;新凤凰社创始人炫一辉演绎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扬州著名音乐人陆军华带来了他的歌词作品集《清唱》。
镇江诗人 王祯安
扬州诗人俞林
会诗台诗人、朗诵家 炫一辉
扬州诗人、音乐人 陆军华及他的著作《清唱》
论坛更以多元艺术形式勾勒诗的立体轮廓。广陵派第十二代传人蔡伟抚琴登场时,玉山楼内骤起松风。一曲《流水》潺湲如诉,似在回应伯牙子期的千古知音;一曲《渔樵问答》疏朗淡远,恰合古人诗酒趁年华的洒脱。
广陵派第十二代传人 蔡伟
四、勒马听风:从洛阳到镇江的神州诗旅
下午2:30到5:30,会诗台读书会首届活动暨《勒马听风》诗集首发品鉴会举行,镇江诗人王桢安、扬州诗人王将、南京诗人林爱民,与会诗台诗人进行沟通交流,其中诗人们激烈辩论,各抒己见,真情流露。
左 王桢安 中 王将 右 林爱民
会诗台读书会以“聚诗心、传文脉”为旨。从2024月11月9日在北京成立以来,今日首聚,恰逢19位诗人合集《勒马听风》付梓,既是对当代诗歌的一次集中呈示,亦是诗友共话的起点。
平台优惠价¥88/元(国内包邮)
会长嘉川讲述诗集编纂历程:“2025年4月份12位诗人前往洛阳以勒马听风为意象,共谱自然哲思与人间烟火。诗集收录103首诗歌作品和18篇文章,既是个体的精神注脚,亦是时代的诗意切片。”
会诗台诗人 嘉川
以“一诗一思”为脉络,主宾依次分享创作感悟或对诗集的解读,副会长欧罗巴海总结:“今日不只是一本诗集的诞生,更是一个诗的共同体的启程。会诗台未来将定期举办主题诗会、经典共读等,让诗从纸页走向生活。”
五、以诗为舟:从“待渡”到“横绝”的精神突围
活动全程通过会诗台文化传播中心直播,屏幕内外的海内外诗友同步参与这场云诗会。中国大湾区诗汇副主席兼秘书长施维担任主持。会诗台以诗是跨越山海的密码为引,线上线下互动。思想的火花在屏幕与古亭间跳跃,传统与现代在此达成奇妙共振。
会诗台诗人 施维
“我们进行诗歌创作,不是为了打捞沉船,而是准备横绝江海!”戴其苍的总结发言将论坛推向高潮。他以“待渡”的双重隐喻作结:千年古渡是物理的暂驻之所,而诗人的待渡,实则是以诗为杖、以诗为舟的精神求索——既仰望古典诗词的明月,传承大江东去的豪放与晓风残月的婉约;更直面当代生活的烟火,书写快递车穿过弄堂的鲜活与数据云里的哲思。
中国大湾区诗汇顾问、会诗台领队 戴其苍
这场持续六小时的论坛,最终在“写好诗、交好友、做好人”的共识中落下帷幕。当暮色漫过西津渡的飞檐,与会者漫步古街,江水依旧奔涌,而诗心升腾如云——十年待渡,不是终点,而是更壮阔旅程的起点;古渡的灯火里,正酝酿着下一个十年的神州诗旅。
会诗台诗人于待渡亭前合影
会诗台诗人于待渡亭前合影
延伸阅读
“十年一觉待渡亭”2025诗歌论坛参与人员如下:
林爱民(南京),江苏省公共关系协会秘书长
蒋光年(镇江),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兼书画艺委会副主任,镇江市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
朱思丞(镇江),中国楹联学会理事,镇江市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祯安(镇江),镇江市诗词楹联协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
鹤羽(镇江),元同斋,蔡伟古琴工作室主理人。
蔡伟(镇江),广陵派第十二代传人。
陈跃(扬州),扬州市诗歌学会会长。
张庆(扬州),扬州市诗歌学会秘书长。
俞林(扬州),扬州市诗歌学会理事。
庄晓明(扬州),著名诗人、评论家。
陆军华(扬州),著名诗人、音乐人。
王将(扬州),著名诗人。
戴其苍(北京),会诗台领队,中国大湾区诗汇顾问,浮诗绘创始人,待渡亭诗社原创成员。
煮梦子(江苏扬州),待渡亭诗社创始人,待渡亭诗刊主编,中国大湾区诗汇副主席。
嘉川(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会诗台读书会会长。
宗德宏(北京),资深媒体人,《太阳诗报》执行主编。
袁军(陕西榆林),中国大湾区诗汇副秘书长,待渡亭诗社原创成员。
炫一辉(山东烟台),新凤凰社创始人、PIA戏配音学院院长、浮诗绘朗诵团导师、宁海稳筑瀛发行级录音棚主。
欧罗巴海(北京),资深律师,会诗台读书会副会长,中国大湾区诗汇副主席。
施维(香港),会诗台文化传播中心首席执行官,中国大湾区诗汇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主办单位:
镇江市诗词楹联协会
粤港澳大湾区会诗台文化传播中心
扬州市诗歌学会
待渡亭诗刊社
会诗台读书会
太阳诗报
诗词之友
沧浪雅苑诗社
浮诗绘朗诵团
PIA戏配音学院·新凤凰社
宁海·稳筑瀛发行级录音棚
广东中山青青农场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