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忠信
管理学鼻祖彼得·德鲁克曾留下振聋发聩的警示:“未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用旧逻辑去应对它。”如今,我们置身于技术迭代瞬息万变、市场环境波谲云诡的时代浪潮中,愈发能体会到,在这片充满变数的天地里,“因循守旧”所带来的危害,远比“未知”本身更为致命。那些深陷经验泥沼的组织与个体,恰似执迷于用昨日的陈旧地图,去探寻明日广袤无垠的荒原,其结果,注定是迷失方向。
所谓“旧逻辑”,究其实质,不过是路径依赖衍生出的顽固惯性。在当今数字化洪流奔涌的时代,部分企业却依然沉醉于曾经的成功模式,犹如困兽般死守传统渠道,对数字化转型的大势视而不见;而一些个体,亦被困在舒适区的狭隘技能体系内,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浪潮下,顽固地拒绝认知升级,闭目塞听。就如曾经胶片相机领域的巨头柯达,凭借百年积累的光学技术优势,却妄图以陈旧的经验逻辑对抗数码革命的汹涌浪潮,最终,只能在自己亲手筑起的逻辑壁垒中,无奈地轰然崩塌。事实上,危机绝非突如其来的惊涛骇浪,而是旧逻辑与新现实不断碰撞摩擦所产生的细微裂痕,一旦这些裂痕逐渐蔓延,演变成难以跨越的鸿沟,届时,即便想要转身突围,也已再无立足之地。
然而,打破旧逻辑,绝非对过去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勇敢地重构认知坐标系。以华为为例,其在5G领域能够一骑绝尘,领先全球,正是源于毅然跳出“技术跟随”的陈旧思维定式,构建起自主创新的全新逻辑体系;新能源车企能够颠覆传统造车行业,靠的并非摒弃汽车的本质属性,而是重新构建以“用户体验至上”为核心的价值逻辑。真正的破局者,深知应将历史经验转化为应对变化的坚实底气,而非成为束缚自身发展的沉重枷锁。
在这个时代,有着最为公平的法则,那便是对“守旧者”毫不留情的淘汰,以及对“创新者”慷慨丰厚的馈赠。当危机如狂风骤雨般袭来,有人只能看到穷途末路的绝境,而有人却能将其视为实现跨越的跳板——其间的差别,就在于是否拥有敢于果断按下逻辑“重启键”的勇气与决心。毕竟,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通行证上永远醒目地印刻着“适变”二字。唯有顺应变化、敢于破局,方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抢占先机,驶向光明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