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会宁红军会师纪念塔感怀
子枫
青碑直上接云光,会师精神铸塔章。
万里烽烟凝浩气,三军鼓角震穹苍。
红旗曾映山河赤,热血终教日月长。
凭吊犹闻征马啸,初心未改继华章。
注:首联写纪念塔高耸入云,碑石与塔体镌刻着会师的历史功绩,点出其象征意义;颔联回溯长征历程,万里烽烟中凝聚的英雄气概,三军会师时的鼓角声仿佛仍震撼天地,凸显历史场景的壮阔;颈联赞红军红旗染红山河,革命热血换来了日月般长久的安宁,呼应牺牲与奉献的主题;末联写凭吊时仿佛听见战马嘶鸣,暗喻革命精神代代相传,今人当继承初心续写新篇,升华对红色历史的缅怀与时代担当的感悟。
黄昏时游会宁长征景园有感
子枫
夕照园林染翠红,余晖渐敛韵尤浓。
亭台影落清波里,花木香浮晚霭中。
石径斜通幽处月,柴门半掩旧时风。
凭栏细品黄昏趣,一抹残阳醉客容。
注:首联写夕阳为园林镀上红绿霞光,余晖虽渐收却韵味更浓,点出"余晖"下的景园基调;颔联绘近景,亭台倒影入清波,花香随暮霭浮动,显园景的静谧与芬芳;颈联拓开视角,石径通向隐于暗处的月色,半掩的柴门似带着往昔的风致,暗含时光流转之感;末联抒怀,言凭栏品味黄昏意趣,残阳余晖令人沉醉,尽显对暮时园景的眷恋与悠然心境。
参观刘家峡水电站感怀
子枫
黄河万里蓄锋芒,高坝横空锁浊浪。
闸启雷霆奔电泽,渠分星斗润田桑。
千层浪叠山河壮,一派光腾日月长。
最是初心凝伟力,改天换地谱华章。
注:首联写黄河万里奔腾的气势在此汇聚,高坝横亘锁住浊浪,点出水电站的雄姿与驯服江河的壮举;颔联状其功能,闸门开启如雷霆奔涌,输送电能;渠道分流似星斗布列,滋养农桑,凸显工程的实用价值;颈联绘壮阔景象,千层浪涛显山河之壮,电站光芒与日月同辉,喻其功绩深远;末联升华主题,言建设者的初心凝聚成改天换地的伟力,谱写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壮丽篇章,尽显对这一水利奇迹的赞叹与对建设者的敬意。
参观长江三峡大坝感怀
子枫
巨坝横江锁巨龙,劈开巫峡贯西东。
平湖万里浮星斗,高闸千层起电虹。
昔日惊涛吞日月,今朝安澜惠农工。
宏图不愧千秋业,敢教山河换新容。
注:首联以"巨坝锁巨龙"喻大坝扼守长江之势,"劈开巫峡贯西东"点其连通上下游的地理意义,尽显雄姿;颔联写建成后的景象,万里平湖倒映星斗,高闸发电如彩虹贯空,展现工程的壮阔与效益;颈联对比今昔,昔日惊涛骇浪仿佛能吞噬日月,如今江水平稳惠及百姓,凸显其防洪、利民之功;尾联赞其为千秋伟业,敢让山河变新颜,既颂工程壮举,亦赞人类改造自然的魄力与担当。
游会宁县汉岔乡铁木山感怀
子枫
陇原孤岫接苍黄,古刹残碑记渺茫。
铁木犹存千劫迹,风烟曾锁几兴亡。
登临自感山河壮,俯仰方知岁月长。
一抹残阳凝远思,梵音隐隐入穹苍。
注:首联写铁木山矗立陇原,孤峰接天地,古刹残碑暗含其历史沧桑;次联聚焦"铁木"之名,言其历经劫难仍存,风烟中见证世事兴亡,勾连此地作为古战场与宗教场所的过往;颈联抒登临之感,见山河壮阔而觉自身渺小,观岁月悠长而悟时空浩渺;末联以残阳、梵音收束,将思绪融入苍茫暮色与隐约禅音,尽显对历史与天地的敬畏。
游华山感怀
子枫
太华孤标接昊穹,危崖万仞倚晴空。
千盘磴道穿云险,一线天开破壁雄。
斧劈石痕留禹迹,棋亭仙影忆松风。
登临始悟浮生趣,胜境由来在险中。
注:首联写华山孤高接天,悬崖倚天而立,尽显其"奇险天下第一山"的气势;颔联状登山所见,千级石阶穿云而上的艰险与一线天的破壁雄姿,紧扣"险"字;颈联融入传说,"斧劈石"关联大禹治水遗迹,"棋亭"忆陈抟老祖弈棋典故,勾连人文底蕴;尾联由登山之险悟人生之理,谓绝美胜境与人生真谛,往往在历经艰险后方能得见,升华游山感悟。

游山西古交千佛寺感怀
子枫
太行余脉孕奇峰,佛窟千年倚翠浓。
石佛无言观世相,山风有语诉禅踪。
阶苔印履寻真意,云岫藏幽隐梵钟。
一晌登临尘虑远,心随岚气入空濛。
注:首联点出古交千佛寺属太行余脉,奇峰翠色间藏千年佛窟,勾连地理与人文;颔联以"石佛无言"与"山风有语"相对,写石窟造像的静默观照与山间禅意的流动;颈联记登山所见,阶上青苔印着游人足迹,云雾深处似藏梵钟,暗写寻幽访古之情;尾联抒感悟,言登临片刻便涤荡尘烦,心随山雾融入空灵之境,尽显游山时的清净与超脱。
游终南山楼观台感怀
子枫
古观深藏翠霭间,
青牛曾此度函关。
五千言启玄门秘,
风送松涛满道山。
注:首句写楼观台隐于终南翠色之中,点其清幽环境;次句"青牛度关"暗合老子在此传经的典故,勾连历史传说;第三句直指《道德经》五千言开启道家玄机,道尽拜谒时对经典奥义的体悟;末句以松涛风声呼应"道法自然"之境,融景入情,尽显楼观台作为道源圣地的空灵与深邃。
谒羲娲龙马洞感龙马
子枫
人祖双栖肇始恩,
河图洛书破蒙昏。
龙马一跃灵光照,
万古文明自此奔。
注:首句点出伏羲女娲共为人类始祖,开创之恩泽深远;次句言河图洛书因龙马献瑞而现,破除蒙昧开启智慧;第三句聚焦"龙马显灵",以"一跃灵光"写其神异,呼应传说中龙马负图的神圣瞬间;末句赞此灵迹催生万古文明,展现拜谒时对始祖与灵物开启华夏文明的敬畏与赞叹。
拜黄陵
子枫
桥山柏翠护灵根,
华夏同宗一脉存。
俎豆千秋承圣德,
龙魂永铸耀乾坤。
注:首句以桥山翠柏起笔,点出黄陵所处环境,"灵根"暗喻黄帝为华夏文明之源;次句直抒"同宗一脉"的认同感,体现拜谒时对民族根源的感知;第三句写千百年来祭祀不断,传承黄帝功德;末句以"龙魂"喻民族精神,赞其光耀天地,升华拜谒时的民族自豪感。
登八卦台感怀
子枫
高台仰止接苍溟,
一画开天肇文明。
万象森罗归数理,
千年智慧照心程。
注:首句写登台远眺,仰感天地辽阔,暗合伏羲观天象创八卦之意;次句“一画开天”直指伏羲画卦开创华夏文明之壮举;第三句言八卦以简驭繁,将宇宙万物规律归于数理推演;末句赞圣祖智慧跨越千年,仍照亮后人认知世界、修心前行之路,呼应拜谒时的敬畏与启迪。
登莫高窟感怀
子枫
沙山千载护灵窟,壁画飞天印佛心。
经卷曾随丝路远,一龛光影照尘今。
注:首句写鸣沙山千百年来守护着莫高窟,点其地理环境与岁月沉淀;次句聚焦壁画与飞天,以"印佛心"暗合石窟承载的信仰与艺术;第三句忆藏经洞经卷沿丝绸之路传向远方,勾连其文化交流意义;末句以洞窟光影收束,言其跨越古今,仍以智慧照亮尘世,道尽登临所见的震撼与对文明传承的感慨。
游五泉山感怀
子枫
皋兰山下古刹幽,五泉涌玉润兰州。
晨钟唤醒尘中客,暮鼓催归物外游。
汉柏秦松凝岁月,唐碑宋碣记风流。
登临莫叹兴亡事,一脉清辉映九州。
注:首联点五泉山坐落皋兰山下,以"古刹幽"写其静,"五泉涌玉"点得名由来及滋养兰州之功;颔联以晨钟暮鼓呼应山寺气象,写其唤醒世人、引人超脱的意趣;颈联借汉柏秦松、唐碑宋碣,串联历史遗存,显岁月厚重与人文风流;尾联由登临所见生发感悟,劝人不必沉湎兴亡之叹,盖因五泉山所承载的文化血脉如清辉般映照九州,暗含对地方文脉与民族精神延续的感慨。
观秦兵马俑感怀
子枫
黄土深埋十万兵,寒光犹带旧威声。
阵形暗合乾坤象,甲胄凝藏霸业情。
一冢尘封千载梦,九州同仰始皇名。
残陶不语兴亡事,独对残阳照渭城。
注:首联写兵马俑从黄土中出土,十万陶俑似仍带着当年的军威杀气;颔联状其军阵暗合天地规律,甲胄间凝结着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豪情;颈联由俑坑勾连骊山陵墓,言千载尘封难掩霸业幻梦,而始皇之名至今为九州所共知;末联以"残陶不语"反衬历史沧桑,残阳下与渭城相对,将兴亡之感融入苍茫暮色,尽显对秦代兴衰与历史洪流的深沉感慨。
游观天祝县天堂寺感怀
子枫
雪山环抱梵宫幽,经幡摇曳接云头。
法号一声尘念远,酥油灯照万缘休。
注:首句写天堂寺被雪山环抱的清幽之境,点出其地处天祝的地理特征;次句以经幡摇曳直触云端,绘出藏传佛教寺庙的庄严与神圣;第三句写法号声起,涤荡俗世杂念,显观寺时的心灵净化;末句借酥油灯的微光,喻佛法照破迷障,让人放下万千牵绊,道尽参观时对信仰力量的体悟与宁静之感。
登观麦积山感怀
子枫
孤峰崛起插云根,万佛龛中隐法身。
峭壁悬梯连紫府,飞檐接雾绕青旻。
泥塑千年凝慧相,苔痕几劫印前尘。
登临忽觉禅心起,一抹烟岚隔世尘。
注:首联写麦积山孤峰拔起直连云雾根源,万千佛像在石窟中藏其法身,点出山体特征与造像盛况;颔联状登山之路,峭壁悬梯似连仙境,飞檐在雾中环绕苍天,显其险峻与神圣;颈联聚焦艺术遗存,千年泥塑凝结着智慧法相,石上苔痕印刻着岁月沧桑;末联抒观览之感,登临间禅意自生,山间烟岚仿佛隔绝尘世,尽显对这处"东方雕塑馆"的敬畏与心灵触动。
拜谒伏羲庙感怀
子枫
羲皇庙貌肃苍苍,古柏凝烟护圣章。
一画初分天地象,六爻早定岁时纲。
龟图洛书传真意,俎豆馨香续脉长。
瞻拜犹闻先哲语,民心万古系穹苍。
注:首联写伏羲庙的庄严气象,古柏含烟守护着圣祖留下的文化典籍(圣章);颔联紧扣伏羲功绩,"一画分天地"指画卦开创认知,"六爻定岁时"言八卦对历法时序的指导,凸显其智慧;颈联延伸至文化传承,龟图洛书承载真理,世代祭祀延续着民族血脉;末联写拜谒时仿佛听见先哲教诲,感悟到圣祖精神早已融入民心,与天地同存,升华对华夏文明源头的敬畏与认同。
瞻仰毛主席纪念堂有感
子枫
丰碑静立诉沧桑,仰瞻英颜意未央。
八角楼灯明暗夜,秋收火种绽晨光。
挥师破雾三山倒,沥血兴邦九域昌。
今日山河披锦绣,犹思伟绩韵悠长 。
首联描绘毛主席纪念堂庄重的氛围,表达瞻仰时内心无尽的缅怀。颔联回顾毛主席在八角楼时,灯光照亮革命的暗夜;发动秋收起义,播下革命火种,带来希望曙光。颈联写毛主席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为国家昌盛呕心沥血。尾联展现如今国家繁荣,引发对毛主席丰功伟绩的深深追思。
观故宫博物院感怀
子枫
紫禁巍峨岁月悠,红墙金瓦映千秋。
丹墀曾见朝仪盛,宝殿犹闻史韵留。
御道苔痕凝旧忆,宫檐燕影掠新愁。
兴衰阅尽沧桑变,华夏文明耀眼眸 。
首联总写故宫的宏伟气势和悠久历史,红墙金瓦历经岁月洗礼,见证千秋更迭。颔联具体描绘故宫昔日的辉煌,丹墀之上曾举行盛大朝仪,宝殿之中历史韵味留存。颈联聚焦御道苔痕、宫檐燕影,借景抒情,抒发对往昔的追忆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尾联总结全诗,指出故宫历经兴衰,承载着华夏文明,令人瞩目。
登八达岭长城有感
子枫
雄关万里接苍溟,古堞千寻卧峻岭。
砖石犹凝秦汉血,烽烟曾照晋唐星。
风摇戍角思边士,云锁城楼忆帝庭。
踏遍残垣追往迹,江山依旧夕阳明。
注:首联写八达岭长城如巨龙蜿蜒,雄关连接天际,高峻城堞横卧山岭,尽显其磅礴气势;颔联聚焦城墙砖石,言其凝结着秦汉以来戍边者的血汗,烽烟中曾映照过晋唐时代的星辰,勾连千年历史;颈联由景及情,风声似戍角牵动对边关将士的思念,云锁城楼引人追忆历代王朝的兴衰;末联写踏遍残垣追寻往昔,而眼前江山依旧在夕阳下焕发光彩,暗含对历史厚重与山河永恒的感慨。
作者简介
姓名:董永杰.字子枫.男,汉族,本科学历,生于1963.年4月,1982年3月参加工作任教,爱好诗词,诗作散见于《白银日报》《白银晚报》报刊,《甘肃诗词》诗刊及诗集《风雅铜城》《守望甘沟驿》《中国当代诗歌辞典》《当代华语诗歌精华》《中国各省市诗人全记录》《2018年中国对联作品集》《绚丽景泰,醉美湿地》等诗集和《塔影河声》《黄土风情》《都市头条》《北方诗韵》等多种网络微刊。《都市头条》认证编辑,《都市头条》中任《枫叶正红诗苑》编辑。系中国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白银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会宁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