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塔赋》
巍巍虎丘,峙立吴东。塔影斜斜,映照千年春秋;梵音袅袅,回荡百代风云。五代遗构,江南砖塔之冠;斜而不倾,中华建筑之奇。登临绝顶,俯瞰姑苏,山川锦绣,风物悠长。余心驰神往,遂作此赋,以颂其美。
虎丘者,吴中第一名山也。昔吴王阖闾葬于此,三日有虎踞其上,故号“虎丘”。山不甚高,而气势雄浑;地不甚广,而景致幽深。塔立山巅,若擎天巨柱,凌空而起。登塔远眺,太湖烟波浩渺,姑苏城郭繁华,尽收眼底。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云:“尝登虎丘,望太湖,四面云气,若图画然。”
塔建于五代吴越国时期,距今已逾千年。虽历经风雨,战火兵燹,仍巍然屹立,尤以塔身微斜而闻名天下,倾斜角度达3.59°,乃中国最早之斜塔,早于比萨斜塔六百余年。砖构精巧,斗拱飞檐,皆江南建筑之典范,匠心独运,巧夺天工。
塔为七级浮屠,楼阁式砖塔,高四十余米,层层飞檐,翼角凌空。塔身微斜,似欲倾而实稳,似动而静,奇而不怪,妙不可言。古人有云:“斜塔如美人斜倚,愈斜愈美。”此塔之斜,非因年久失修,实因地基下沉所致,然千年不倒,实为奇迹。
宋代文豪苏轼曾游虎丘,赋诗曰:“塔影如剑插云霄,钟声穿林度晚潮。”塔影斜照,钟声悠扬,山林幽静,香火缭绕,一派禅意。塔内有螺旋阶梯,盘旋而上,步步登高,步步生莲。登至塔顶,极目四望,天地开阔,心胸豁然开朗。
虎丘不仅有塔,更有诸多名胜古迹。剑池幽深,传为阖闾藏剑之地;千人石平坦如砥,相传可容千人坐禅;冷泉清冽,饮之沁人心脾;试剑石裂痕如刀,传说吴王试剑所留。每一处遗迹,皆有一段传说;每一方石碑,皆有一段历史。
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吟咏不绝。李白曾赋诗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杜甫亦有诗云:“塔影摇晴空,钟声出云外。”王安石、范仲淹、陆游、唐寅等皆曾登临,留下千古绝唱。塔下碑林林立,篆刻历代名士题咏,字字珠玑,句句锦绣。
虎丘塔,不仅是江南砖塔之代表,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之象征。斜而不倾,正如中华民族历经风雨而愈挫愈勇;塔影斜照,恰似文明之光照耀千秋。塔虽古,而精神不老;山虽小,而气象万千。
明代书画家唐寅曾题虎丘塔联曰:“塔影斜飞千嶂月,钟声遥度一江云。”此情此景,令人神往。塔影斜斜,映照的是历史的厚重;钟声悠悠,回响的是文化的脉动。
虎丘塔兮,吴中胜迹;千年斜影,万古流芳。愿后人登临斯塔,不仅观其形胜之美,更悟其文化之深。愿塔影长存,愿文明永续!
赋毕,敬书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