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大村)2025 “浈江走笔·地标巡礼”短诗擂台争霸赛征集令
“风采楼前浈水起,东街往事如霞。韶阳雄蔚灿莲花。皇岗思舜德,大鉴月天涯。”半阕临江仙,一幅地标画。“浈水应知造化心,风生遐远;江花胜似升腾火,日出湛明。”何以浈江?诗笔流香。为活跃诗城韶关的创作氛围,提升风采浈江的美誉度,让文艺更有力地放飞中国梦,值此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经研究决定,举办2025 “浈江走笔·地标巡礼”短诗擂台争霸赛。浈江有料,等你来爆!具体事项如下:
一、主办单位
韶关市浈江区作家协会
韶关作协国企分会
二、网络推广
《风度荟萃》公众号
《诗的红三角》公众号
《韶关作协国企分会》公众号
三、创作要求
本届擂台围绕浈江区历史地标、人文地标、美食地标等城乡景观进行创作,凸显区域特性,打造专属名片。面向浈江作协会员、韶关作协国企分会会员、全市文学创作者,以及关注诗城韶关发展的网络诗歌作者。应征诗歌(包括现代新诗、格律诗词)严格控制在4-20行之间,题材不限,篇数不限。
四、奖项设置
本届擂台争霸赛共分10场海选资格赛,1场年度总决赛。其中海选赛每场评出风采奖1名(奖励30元)、韶阳奖1名(奖励20元)、大村奖1名(奖励10元)、学宫奖5名(各奖8元);总决赛由海选赛晋级者自动获得入场券,评出年度风采奖1名(奖励300元)、年度韶阳奖1名(奖励200元)、年度大村奖1名(奖励100元)、年度学宫奖5名(各奖80元)。
五、评审团队
总策划:粟立新 桂汉标 朱华茂
评委组:罗明生 虞永新 唐学连 程茸荣 朱敏锐 朱华茂
六、参赛方式
邮箱地址:2450750618@qq.com。请参赛者正文粘贴即可,切勿以附件形式发送,所投稿件不接受修改。请注明“浈江走笔·地标巡礼”短诗赛,并附上作者姓名、性别、年龄、通讯住址、电话号码。为活跃创作氛围,欢迎评委参赛,但不纳入评奖。
七、征评流程
全程擂台赛定于2025年3月开幕,2026年1月收官,活动征稿期为每月1日至25日,月底完成评审。海选赛采用一言堂评审机制,总决赛严格遵循初评、复评、终评三步流程,按预定名额选出获奖作品。每月月底准时公布评奖结果,并兑付奖金,所有获奖作者均颁发电子荣誉证书。
附:浈江地标景点
风采楼、韶阳楼、百年东街、大鉴禅寺、韶州府学宫、北伐战争纪念馆、中共粤北省委机关旧址、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大村)、新韶龟谷、犁市当铺、通天塔
海选赛第六场地标: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大村)
题目:自拟
征稿时间:2025年7月19日—8月15日
重要通知:
为了配合2025年8月17日将在韶关书城举办的《冼玉清传》新书发布会,经研究决定,“浈江走笔·地标巡礼”短诗擂台争霸赛第六场地标景点与第八场对调。也就是说,第六场安排的地标景点是: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大村)。且赛事提前,从7月19日开始到8月15日截稿,与第五场(韶州府学宫)征稿时间部分重叠。
本场创作主题结合大村古村落历史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展现老一辈教育家对华南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征集纪念冼玉清诞辰130周年的诗歌作品,一并纳入评奖。
大村村位于韶关市浈江区犁市镇北部。抗战时期,私立岭南大学、私立东吴大学文理学院、私立岭大附中等相继迁校到此,在敌人的炮火下坚守办学。这里曾走出一批杰出名家大师,包括当代杰出女学者、诗人冼玉清。
今年恰逢冼玉清诞辰130周年,为了了解冼玉清的生平事迹,敬仰这位“岭南第一才女”“不栉进士”的学术成就和历史贡献,激化作者诗写冼玉清的创作热情,赛事主办方决定于2025年7月19日组织一次大村采风活动,参观“玉清书舍”,了解“岭南第一才女”的学术与人格魅力。
景点简介:
附件1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大村)沿着浈江一路往北,在武广高铁与京广铁路两条大动脉交汇不远处的群山里,有一个以盛产茶花、香樟而闻名的小村庄——犁市镇大村。当走进大村,两棵盘旋合抱的巨大古香樟树顿时映入眼帘。 1937 年,日军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东南沿海教育发达地区相继沦陷,伴随着战火不断蔓延,中国的教育事业饱受摧残。岭南大学、东吴大学为了坚持“教育救国”的理念,分别从香港、上海搬迁至大村继续办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各类专业人才,为抗日救亡,为教育救国作出了伟大贡献。 但时过境迁,战时的校园建筑早已被拆除或自然损坏,老村也逐渐破败,空心化严重。2019年以来,广东省各级各部门加大投入,分类归纳了岭大、东吴大学等抗战办学史料和大村古村落历史文化资源等遗产位置,将保护利用理念贯穿规划布局始终,用古驿道、校道、碧道等线性空间,将分散的校舍遗迹和村庄文化资源串联起来。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大村)主要以私立岭南大学、私立东吴大学、广州协和神学院及其私立岭南大学附属中学四所高校、中学等办学遗址、旧址构成。目前,大村在办学旧址复建了怀士堂、东吴大学校门、商业古街、运动场、100米跑道等设施,利用闲置的破旧砖房建设了玉清书舍、四姑医务室等设施,还修缮了多处祠堂、古民居、风水塘、古井、古道、古桥,保护古树名木,正在朝“文、旅、农、教、研、体、艺、航”等相结合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迈进。 作为韶关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韶关学院实习等的实训基地,大村研学基地在不断推出不同的研学体验项目,项目多因地制宜而设计。集中展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华南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反映了岭南莘莘学子为新中国的蓬勃发展而作出的伟大成就。
附件2: “岭南第一才女”冼玉清 冼玉清(1895年—1965年),女,广东南海人,生于澳门,毕业于岭南大学。诗人、学者、广东文献专家。 1928年夏,冼玉清应燕京大学教务主任周钟岐之邀,北游燕京。适钟荣光亦因事来到故都。由钟介绍会晤曾任清廷驻藏大臣和驻英、法、美公使的张荫棠,并参观了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及长城等处,眼界为之大开。 翌年,钟荣光为使冼玉清在岭大安心教学,除晋升她为教授外,并破例拨给校园内“九家村”的一座房子给她。从此,冼在居住、潜修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照顾,这就是“碧琅玕馆”的所在地。经过北游和陆续接触名流、硕学、诗人、艺术家之后,冼玉清的学术修养日益深厚,她对学术研究的兴趣更加浓郁。冼玉清是一位非常勤奋的学人。偶然也参加雅集,寻幽访古,但大都为了学术。她的大部分时间都埋头工作。她从岭大任教时起,先后兼任过前广州市博物馆顾问、广州市政府文献委员、勷勤大学教授、广东通志馆纂修、广东文献委员会顾问、《广东文物》编纂委员、南京国史馆协修,后来晋升为部聘一级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冼玉清继续在岭大任教。1952年,广州各大学作院系调整后,岭大并入中山大学,冼玉清转任中山大学教授兼中山纪念室(后称馆)主任,1955年退休。1956年任广东省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在任期间,多次到省内外参观访问,写过不少歌颂社会主义的诗篇。1960年,她因病回澳门就医,在澳亲友都力劝她留下,但她毅然回穗,并将存款调返祖国。冼玉清一生俭朴,乐于助人,曾资助冼星海赴法国留学。冼玉清终生未婚。冼玉清自称“以事业为丈夫,以学校为家庭,以学生为儿女”,终身不曾婚嫁。 她毕生沉迷典籍,勤于著书立说,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极深的造诣,特别在诗词创作方面,卓然成家,有“广东才女”之誉。解放前着有《碧琅玕馆诗抄》多集。1949年出版《流离百咏》,这是她在抗战时期颠沛流离中的忧时愤世之作。她的主要著述是在学术研究和整理广东文献方面,学术著作不下300万字。已出版的专著有《赵松雪书画考》、《广东印谱考》、《招子庸研究》、《更生记》、《广东鉴藏家考》、《广东女子艺文考》、《广东丛贴叙录》和《广东文献丛谈》等。 冼玉清是岭南当代杰出的女诗人、学者、广东文献专家。她夙慧勤学,能诗善画,其诗屡受陈三立、陈寅恪等大家好评。冼老师一生写下多篇学术论文,对研究岭南文化、文献,作出重要贡献。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大村)、“岭南第一才女”冼玉清详情可搜索百科词条,并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