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幸福密码 过好潇洒晚年
去年10月10日,在重阳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团回信,对他们多年来开展的志愿者活动予以高度评价,并亲切勉励、寄于厚望,要求他们继续引导广大老同志自觉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拥护者、践行者、推动者,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奉献"银发力量".重温回信精神,不禁使我心情澎拜,激动不已,并深入思考,我们这一代老年人到底如何过好余下的日子?习主席的回信给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我本人,在二十年前从县政协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就始终坚持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党,一直从事关心下一代和老年体协的工作,和其他老同志一起全身心的投入,努力拼命的工作,使我县关心下一代工作迈入了全国的先进行列,我本人也获得了全省"五老"楷模、"模范老人"、"健康老人"、全市“五老”志愿者先进个人和优秀离退休干部等不少荣誉.今年已进入了耄耋之年,老伴的身体也进入了"半自理"状态,我将辞去这两项工作,那又该怎么办呢?思虑再三,确定继续寻找幸福密码,过好潇洒晚年。那么,晚年的幸福密码到底是什么?那就是“五做”,即做一个仁爱有德的长者、做一个生龙活虎的长者、做一个永不停歇的长者、做一个永不落伍的长者、做一个干净利落的长者:
做一个仁爱有德的长者。近几年,网上不断报道出个别老年人逼迫年轻人让座、不让就座到人家身上、跌倒被扶后又讹诈人家、参加老年活动和比赛,为争地盘和名誉,大打出手。相互攻击漫骂等,引起了公众“是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老人跌倒到底扶不扶”的大讨论。所以,目前老年群体如何自律并有尊严地与社会相处变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应该说,老人在与群体相处时,还要始终遵循“德字当头”“以德为先”的原则,并以此作为立身之本,要活得“仁爱有德”“境界高远”“情操高尚”,切不可“老而失德”“为老不尊”。因为老人活得长、经历多,更要严格地苛求自己,为年轻人做出表率,要做一个年龄与品德相匹配的长者,切不可像孔子说的那样,“老而不死是为贼”。要学会感恩,这是通往幸福的“密钥”,感恩我们的党和政府、感恩眼前的这个社会、感恩所有的挫折和磨难,感恩生命中发生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幸福和美好,始终保持着阳光的心态,做一个仁爱有加的长者。
做一个生龙活虎的长者。现在的老年人已不同于以前,退休后始终围绕锅台转、买菜做饭干家务、含饴弄孙享天伦,而是互联网上当“网红”、说走就走去旅行,或跳广场舞、或走创业路、重开人生第二春。所以,网络上出现了“满大街都是生龙活虎的老年人”的网络用语。这批老年人的确值得去点赞,因为年龄大了,更应该使劲地活着,扩大活动范围、广交朋友圈、亲近大自然,让大自然去慰藉内心的焦躁,这就是晚年的幸福密码。老年人最充足的是时间,要做一个会“玩”时间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让无法避免的老龄社会,始终充盈着满满的活力和青春的朝气。关工委的职务辞掉了,还可以继续当“五老”志愿者和“爱心使者”,在关心下一代广阔的舞台上继续发挥余热和倾情奉献。
做一个永不停歇的长者。不少老年人在退休前后都会感到很焦虑,以致发展到长期无法适应退休的生活,甚至会衍生出焦虑症和抑郁症。每个老年人都应该明白,自己已经是老年人了,既然老了就必须接受,因为这是人生中的必经之路,要想尊严地变老,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坦然面对、继续走好未来的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基础条件制订一个详细的退休计划,让自己的退休生活变得更精彩;要学会健忘,对以往事业上的不快、生活中的烦恼、交往中的点滴彻底忘掉,帮了别人别再念念不忘,别人帮了你,要时刻牢记,这是一门高超的“学问”,是一种处世待人的“技巧”,更是一种人格“修养”;要学会“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从中领略其中的趣味。大千世界,精彩纷呈,美不胜收,值得去欣赏;各种文化艺术及体育活动,要积极参与,这对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调剂精神,都有很大的好处;要变“闲”为“忙”,找点事干,千万别吃饱等饿、吃饱等死,更不能整天缩在家里打麻将、看电视,这是一种“慢性自杀”;要注意培养一种或几种爱好,没有爱好也要找爱好,并情注其中、倾心参与,做一个永不停歇的长者。
做一个永不落伍的长者。时代在飞速发展、科技在迅速进步,特别是AI技术在全球的开发利用,更为我们开创了广阔的天地。作为老年人要彻底改变旧思想、旧理念、旧习惯,大胆的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不与时代脱节。“青春”不仅是年华,而是心境。对于老年人来说,“青春”更是久经岁月冲洗和磨练后依然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向往。所以,要想永不落伍必须永葆青春和活力。要时刻保持着忙碌的工作常态,精力充沛、永不停止前进的脚步,对充斥着各种网络的信息要时刻保持包容的态度,并有批判的接受。读书,是用低廉的成本走最高级的成长之路,读书不一定能带来功名利禄,但却能凝聚亲情、学会包容、增加才干,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让生活更加充实。所以,要克服“老学不宜”的陈旧观念、“老而无用”的消极心理、“老学吃力”的畏难情绪 ,坚持“多读书、多读报、多关时事政治,把“老有所学”当作生活的乐趣, 持之以恒,成为一生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与时代脱节、永不落伍。
做一个干净利落的长者。衣着光鲜、外表整洁干净,不仅代表你的外表,也同样代表你的内心。衣着得体、色彩搭配科学、外表洁净不邋遢,特别“养眼”,不仅使你内心会舒适,也让外人感到舒畅。人到老了,不要穿着随意马虎、油腻破烂、浑身充满“老人味”。现今,老年人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打扮自己,买几件像样的衣服“喝茶”,时髦得体、优雅美丽,并不是件多难的事情。当然也不要穿的太鲜艳、花里胡哨的,只要整洁得体就行。爱干净是一个人最起码的素养,这是一种生活品味。爱干净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心灵的修炼 。所以,不仅外表干净,还要保持内心的干净、敞亮,去除各种私心杂念和过高的“欲望”,做到心地善良、积极向上。再是办事要干脆利落、说干就干,不要过多地瞻前顾后、过多的作各种准备而迟迟不下手。这是因为,时间会被毫无意义的拉长,最后在蹉跎中耗掉气力、一事无成。
最后,要想实现“五做”,关键的问题是人老了,要活出“无龄”感来。这是因为,年龄只是个数字,并不能定义老年生活方式;年龄也并不是追求梦想和快乐的障碍,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会有路;脸上的皱纹,只是岁月的痕迹,只要心态美、状态好,充满正能量的生活才会更加精彩。人身体虽老了,但是只要积极向上,就能活出自我、活出韵味、浑身散发出迷人的魅力、潇洒自如、气质非凡。也只有这样,才能打破社会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传递出积极向上的力量,展现出真实厚重的生命价值,共同绘制出丰富多彩的和谐社会。
曹广真(曹县政协退休干部)
2025年6月28日

本期编辑|高巧云
图片|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