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专刊·第二故乡】隋卫民:古风:第二故乡民和情*八一 永远是青春的模样(散文)*北京头条·西安头条·都市头条发布!
古风·《第二故乡·民和情》
作者:隋卫民
2025.7.16
夏日艳阳热滚烫,湟水河畔号角响。
青海民和再聚首,都是熟悉的模样。
马场垣边向远望,百感交集涌心房。
风霜雪雨渡几时,月光下面我站岗。
晨曦阳光初照上,军号依旧响四方。
祖国强大民生福,又闻曾经百果香。
重返民和军营旁,湟水河畔忆站岗。
滔滔河水轻流过,军姿风中更坚强。
青春年华握钢枪,我为祖国守边防。
青藏高原报国志,南疆有我志坚强。
终南山下我启航,为了祖国筑栋梁。
青海高原献青春,奉献一生永难忘。
国防建设忠诚当,陕甘宁青练兵场。
遇山劈路冲在前,遇水架桥通四方。
重温军旅叙衷肠,话语真挚情谊长,
亲如手足一家人,彼此珍重添荣光。
民和牵动我心房,一别已近半世长。
魂牵梦绕心中念,再温哨位心激荡。
曾经那棵小白杨,风雨同舟已成长。
记忆中的老营区,难忘曾经练兵场。
两行热泪夺盈眶,两鬓斑白细凝望。
回不去的青春貌,坚毅军礼没变样。
昔日戎装穿身上,军人本色永担当。
祖国召唤势必达,我们永远忠于党。
八一 永远是青春的模样
(散文)
作者:隋卫民
2025.7.19
戎装是我们儿时的梦想,西行的列车带我们从四面八方奔向湟水河旁,青春我们筑守国防。湟水河畔的营房成为我们第二故乡。披星戴月练本领,人生磨炼有了模样。
八一军旗迎风飘扬,身背钢枪刺刀银光闪亮,我在哨位上站岗。夜色,抬头仰望那枚月亮,月光洒在流淌的湟水河上;月亮伴着波光粼粼流向远方。月儿照亮了周围的营房,让我联想起母亲缝补衣服的针脚,呈现在眼前起伏成行。放眼望去我们训练的操场,地面如同镜子闪闪发光,哦,那正是军人的脚步踏出的印迹,在夜色中才有的光亮。
初升的太阳已从东方昇起,照耀着军营的四周漫坡野花自顾自地香。第一缕阳光把春夏秋冬洒在身上,水中蛙鸣与军号声合上。我们迎着霞光去出操,一、二、三、四的口号声响彻军营四面八方。
阳光伴我去站岗,哨位轮换在不同的地方,练兵的操场杀声震天响,整齐的步伐铿锵有力量。队列的注目礼向首长报告,我们已准备好了,随时出征奔向沙场。打靶场上的枪声印证着每一滴汗水的负出,胸前的红花彰显着战士们坚毅的力量。日落西山红霞飞,我们永远走在前进的路上。
追忆起曾经的我们,已不是在村头村尾捉迷藏的小伙,时光偷走了几粒秋霜,捧住了几瓣冬雪凉。往事如烟,如同霓虹漫过眼眶,今天,我们又站在这里回望,我们的营房已移交换防,身边的湟水河依然流淌,昔日的哨所已成模糊发黄的相框。
我们用青春播下的汗水浇落在青海民和湟水河旁,军营的每一株植物,都是我们精心的护养。今天,他已长成参天大树,营房的周边在也不那么荒凉,如今的操场更加敞亮,还记得我们在大礼堂看过的电影《英雄儿女》不知看过多少场。军营已成高楼屹立,昔日的点兵场仍然坚守在那里,所有的命令将通过空间网络传递到每一个哨位上。
今天,我们用坚定的脚步来丈量,我们用亲切的目光去探望,八一军旗迎风飘扬,当空的月亮照耀军营,回眸一望那湟水河的波光,仍然那么清澈,晨曦的光茫射向湟水桥上,那熟悉的军号声依然响彻在耳旁,仿佛就象春风一样,呼唤我们归来;回到昔别已久的军营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