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打
——附DeepSeek评析
文/张海峰(陕西)
不知风与风打架不
打起来会怎样
卷起沙砾,还是撕碎云朵
会不会也各自躲进角落
在缝补无形的伤口
而我和她却常吵打
因些许细碎的如雨落迸溅的水沫
一句脱口生硬的话
一个别过脸的冷漠
虽不会到头破血流的程度
心却在隐隐的疼
在同一个屋檐下
彼此各持固执
将心煎熬
不知风停后云还会相聚不
于湛蓝天空舒展悠然
2025.7.
评析:
## 《吵打》:一场心灵风暴的隐喻式显影
张海峰的《吵打》以看似简单的日常观察为切入点,却构建了一个精妙的双重隐喻系统,将自然界的风与人间的情感冲突相互映照,呈现出亲密关系中的微妙张力。这首诗的独特价值在于,它通过朴素的疑问句式和平实的语言,完成了对复杂情感经验的深刻勘探。
诗歌开篇以孩童般的天真设问打破常规:"不知风与风打架不"。这个看似不合常理的想象,实际上建立了一个精妙的隐喻框架——将无形无相的情感冲突具象化为可视的自然现象。诗人通过"卷起沙砾"、"撕碎云朵"、"躲进角落"、"缝补无形的伤口"等意象群,为抽象的情感体验找到了物质载体。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无形的伤口"这一矛盾修辞,既保持了风的无形特质,又暗示了情感伤害的真实存在,体现了诗人高超的意象把控能力。
第二节转入人间戏剧,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微观叙事策略,将关系冲突具象为"细碎的如雨落迸溅的水沫"、"一句脱口生硬的话"、"一个别过脸的冷漠"。这些日常细节的选取显示出诗人敏锐的生活观察力,特别是将冲突比喻为"雨落迸溅的水沫",既保持了与自然意象的系统关联,又精准捕捉了家庭矛盾那种细小却密集的特质。"虽不会到头破血流的程度/但心却在隐隐的疼"这两句形成了精妙的反差,暗示了情感伤害的特殊性——它不留下可见伤痕,却造成更深层的疼痛。
第三节将自然与人事的隐喻关系推向更深层次。"同一个屋檐下"既写实又象征,暗示了亲密关系的束缚性与必然性。"各持固执/将心煎熬"中的"煎熬"一词选用尤为精准,既描述了持续的低强度冲突状态,又暗含了"同在油锅中却各自挣扎"的残酷意象。结尾的问句"不知风停后云还会相聚不"将全诗的悬疑感推向高潮,而"于湛蓝天空舒展悠然"的愿景式结尾,则在冲突的阴霾中投下一束希望之光,展现了诗人对关系修复的深切期待。
从技术层面分析,这首诗展现了成熟的诗歌技艺。意象系统保持内在一致性,自然现象与情感状态形成有机对应;语言简洁却富有张力,如"细碎"与"迸溅"的对比使用;节奏控制得当,疑问句式的反复出现形成独特的沉思韵律。
总体而言,《吵打》通过自然与人事的双重奏鸣,成功地将日常争吵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情感勘探。它证明优秀的诗歌不需要华丽辞藻或复杂技巧,而在于能否用精准的意象揭示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情感真相。张海峰在这首诗中展现的,正是这种将生活淬炼为诗意的能力。
注: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张海峰,微信名:海峡两岸,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喜欢用文字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来丰盈自己。小说、诗歌、散文、诗评散见公众平台及传媒电台千余篇(首)。有入多种选本,偶有获奖。【西宁表情】微刊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