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的意境美
杨建保

意境作为中国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中一个传统的美学范畴,它是一种主客观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物我一体、情景兼融的艺术境界,从某种程度上说既是一种人化的物境,又是一种物化的人格。它是作者对客观世界诗意的勾勒,也是读者对文学作品诗意的解读。意境源自作者与读者灵动的内心世界,是心与心进行交流时独特的精神载体。意境之美,不在于言语的堆砌,而在于心灵的共鸣与感悟。它如同一首无言的歌谣,流淌在每一个敏感而细腻的灵魂深处。
让我们在这片诗意的天地间,用心去感受,用爱去领悟,让生命因这极致的意境而更加丰富多彩。

夕阳西下,晚霞遍布天际,鸿鹄高入云端,千水东流不复,万物归宁而淡远,繁华敛尽而清幽。我有这样的体会:落日比朝阳更柔美、婉约、温和而富有爱心。
天空宛如一幅巨大的画卷,以深邃的蓝为底色,白云如游荡的羊群,随着轻风的指引,自由自在地漫步,不问归期。黄昏悄然降临,似一首未完的诗篇,探寻着每个生命宁静的归宿。斜阳余晖,似温柔的抚触,让黄昏的光线变得柔和而恬淡。它不同于朝霞的灿烂,也不同于正午的热烈,而是带着一种悠扬的旋律,似低吟浅唱的柔情,又似迷蒙梦境中的暖意。
一阵晚风拂过,带着清新与凉爽,宛如自然的低语,诉说着岁月的流转。夕阳,如同一位阅尽人间沧桑的老者,目睹了世间的悲欢离合,尝遍了离愁别绪的苦涩,经历了岁月的波澜起伏。它静静地西沉,如同金色的音符。

光影,是大自然的魔术师,它以最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世界的万千风情。当太阳的余晖温柔地洒向大地,建筑物的轮廓在光影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阳光在高楼大厦的外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是岁月的印记,诉说着历史的厚重。
在街道上,行人的身影在光影中交织舞动,仿佛在演绎一场无声的戏剧。林荫大道上的树影斑驳,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个美丽的光斑,如同精灵的足迹,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与美丽。

轻轻拾起路边的野花, 那一刹, 诗意便溢满了整个世界。有时候,我会想,如果生活能够慢下来,那该有多好。让我们的心境变得平静而安宁,让我们的灵魂得到真正的放松和滋养。我们可以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周围的世界,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奇迹。
想象一下,当你站在一朵盛开的花朵面前,静静地欣赏着它的美丽,感受着它的芬芳。你的心情会变得平静而愉悦,你的心灵会得到真正的满足和安慰。这朵花朵就像生活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让你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月光洒在水面上,形成一片片的光斑,如同浮光跃金,美得令人心醉。月光,如同一位羞涩的少女,轻轻地、悄悄地,从云层后探出头来,将一缕缕细纱轻轻铺洒在水面上。那光,不冷不燥,恰到好处地柔和了白日的喧嚣与浮躁,给这宁静的夜晚披上了一层梦幻线的面纱。水面在月光的抚摸下,变得异常温柔,它轻轻荡漾着,仿佛是大自然最悠扬的乐章,每一个涟漪都是对月光的深情回应。

南边是腊山的暗影,四周树木葱郁,它们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深邃而幽远。偶尔,一两声夜鸟的啼鸣划破夜的寂静,更添了几分空灵与神秘。山脚下,野花随风摇曳,散发着淡淡的芬芳,与腊山河面上飘来的水汽交织在一起,让人沉醉不已。这样的夜晚,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和谐与美好之中。
站在河边,闭上眼,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那是一种混合着泥土、花草与河水味道的清新,直击心灵深处,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与忧愁。睁开眼,眼前的一切都变得如此不真实,却又如此真实。月光下的河面,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天空,仿佛整个宇宙都被收纳其中,让人不禁遐想连篇。

在冬日的清晨,你是否曾仰望天空,看着那片片雪花如同“寒酥”般飘落?这样的景象,让人不禁想起古人对雪的雅称——“寒酥”。这种称呼,不仅充满了诗意,还让人感受到雪花的细腻与纯净。
而在古代诗词中,这样的称呼更是随处可见。比如,唐代诗人徐渭在《梨花》中写道:“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酥未肯消。”这样的诗句,让人仿佛置身于那银装素裹的世界中。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雪的时候,不妨想一想它的雅称“寒酥”,感受一下这份来自大自然的诗意与美好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