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角偷瓜记
文/汪海滨(江西)
(题记:文中描写的是真人真事,一群少年们在观音角的奇妙经历,展现那个特殊年代少年群体的冒险精神与成长蜕变。)
修江的水面泛着银光,正午的阳光像火一样烤着皮肤。一群少年站在船头,一箱箱碑酒散落一地。只有船主申国来坐在船舱里,手握方向舵,嘴里叼着根稻草,眼睛却盯着远处的观音角。
“老汪,你看!”刘北宁突然指着前方喊道,“那观音角沙洲上好像有瓜田!”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观音角的沙洲上,一片绿色的西瓜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河南人种的瓜!”付更宁兴奋地喊道,“咱们去偷瓜!”
“不行!”王忠庭反对道,“要是被发现了怎么办?”
“怕什么!”刘建宁兴奋地站起身,“咱们这么多人,他们敢怎么样?”
“对!”卢小君附和道,“大不了给他们留几个瓜钱!”
“哈哈,卢小君你还会做生意了!”陈春林打趣道。
“那当然!”卢小君得意地扬起下巴,“我可是未来的商业奇才!”
“行了行了,别吹牛了!”申国来笑着打断他,“咱们还是赶紧过去吧,别让瓜跑了!”
于是,我们把船划向沙洲。靠近沙洲时,我们闻到了一股清新的西瓜香。大家咽了咽口水,心里有些紧张,但也充满了期待。
我们把船停在沙洲边,然后跳下船,纷纷脱去上衣,露出晒得黝黑的脊梁。刘少华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激起一片水花。吴小刚和卢小君紧随其后,像两条鱼儿一样在水里穿梭。
“快看,老刘游得像只青蛙!”申国来指着刘北宁大笑起来。
“去你的!”刘北宁摆出一个夸张的蛙泳姿势,“这叫专业!”
王忠庭、付更宁和陈春林则在水里玩起了捉迷藏,一个潜入水底,另一个则在水面上四处寻找。我虽然不太擅长游泳,但也勇敢地跳进水里,努力地划动着四肢。
“老汪,小心点!”申国来担心地喊道,“别呛到水了!”
“没事!”我努力地向前游着,“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卢小君和刘建宁则在水里进行了一场游泳比赛。两人并肩而行,奋力向前游去。最终,卢小君以微弱的优势赢得了比赛,刘建宁则不甘心地喊道:“再来一次!”
“不行了,我累死了!”卢小君喘着气说,“咱们还是赶紧去摘瓜吧!”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们终于游到了西瓜田边。刘北宁兴奋地喊道:“快来!这里的瓜又大又甜!”
其他少年也纷纷游到西瓜田,开始挑选西瓜。我们把选好的西瓜往山下滚,看着西瓜在沙地上摔得汁水四溅,大家哈哈大笑。
“别滚了!”吴小刚眼尖,最先发现情况不对,大声喊道,“瓜棚那边有人来了!”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西边的山丘上有个草棚,草棚前站着几个河南人。他们手里拿着铁锹,正看着这边。
“操!”申国来破口大骂,“被发现了!”
大家慌忙往回游,但河南人已经朝他们奔来。大家都有心理准备,仗着人多谁怕谁?
但出乎意料的是,河南种瓜人并没有骂我们,反而笑着邀请我们去吃瓜。“别怕!”一个光着膀子的河南小伙说,“瓜随便吃!……昨天一伙偷瓜的都被我们打跑了!”
我们愣住了,没想到河南种瓜人话里虽有威胁之意,但面上表现得很友好。犹豫了一下,我们尽量与其斗智斗勇。
“你们是哪里的?”河南小伙问。
“我们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我回答道。
“哦,”河南小伙笑了笑,“你们胆子挺大,敢来偷瓜。”
“我们不是来偷瓜的,”申国来说,“我们是来看看的。”
“哈哈,看瓜?”河南小伙笑了起来,“好吧,算你们运气好,今天不跟你们计较。”
“谢谢大叔!”刘北宁笑着说道,“您的瓜真甜!”
“喜欢就多吃点!”河南小伙爽朗地笑着,“以后常来啊!”
我们也乐了,气氛变得轻松起来。我们和河南人聊起了天,了解了他们在沙洲上种瓜的艰辛。
“以后常来!”送我们下船时,河南小伙把几只完整的西瓜塞进船舱。木船摇晃着驶离沙洲,我们齐刷刷地回头,向瓜农致谢。可眼里尽是观音角的瓜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今天真是太刺激了!”刘建宁兴奋地说,“下次我们还要来!”
“不能来了,”申国来说,“瓜农也辛苦,离乡背井来到我们这儿也不易。”
大家沉默了一会儿,心中五味杂陈。这次的经历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冒险的乐趣,更让我们明白了理解与包容的重要性。
“没错,”我说,“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夕阳西下,修江河畔的笑声依旧回荡在空中,仿佛永远不会散去。这次观音角偷瓜记,成为了我们心中一段难忘的记忆。
作者简介
汪海滨,江西人,少从戎伍,解甲后入银号任职。其间偶著金融论说40余篇,间见于金融与经济等专籍,有诗歌论说等散见于诸报刊,半朵中文网专栏作家。年逾五五,退居二线,始离乡遍历山川,罕归故土;六十致仕,更鲜还乡,唯清明之际,偶返故里祭拜先人。然乡情长念,时挥毫以抒胸臆,非沽名利,实寄情消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