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的归途——致破壁者
文/邓晓北(江西)
(一)铁锈的命名
他们说:这是归来摘桃的手——
在梧桐长成青铜枝干的七月,
在麦穗低垂的国度。
可谁看见冻土下,
那枚被1978年电报机
烫伤的种子?
当邓公的烟蒂点亮大洋彼岸,
十万羽翼刺穿浓雾,
他们衔着的不是行囊,
是待燃的火种。
(二)逆流的星群
“二流光谱”的标签被反复拓印,
而风暴证明飞翔的重量:
被剜去的透镜后,
是过于锐利的光芒。
解冻的实验室里,
试管正翻译另一种母语——
那被封锁的密码,
终在故土显影成
芯片上奔涌的河。
(三)原罪的解冻
若远行是种背叛,
为何每架归航的银翼
都载着长城新的砖?
当詹天佑的锤声
仍在铁轨间震荡,
当钱学森草稿里未冷的星图
突然在酒泉复燃。
旧课本里“师夷长技”的墨迹
突然洇开成
新能源车掠过地平线的弧光。
(四)共生的焊点
停止丈量海与岸的裂缝吧!
看显微镜的银针
正缝合两种星光:
本土深耕的根须,
缠绕异域嫁接的枝条。
在超算中心幽蓝的腹地,
数据流冲垮所有标签的堤坝——
海归与土博的掌纹,
在同一个控制台
烙下华夏的焊点。
(终章)破壁者说
候鸟终将认领自己的季风。
当梧桐的年轮裹紧四海云图,
当所有“摘桃论”的冰凌
坠入春汛的轰鸣。
我们以基因编辑剪除偏见的癌变,
用航天器焊接天际的裂痕。
看呐!那芯片丛林深处,
每片硅晶圆都折射着
同一轮东升的日冕——
在国界消融处,
春天正拔节成
不可阻挡的合金。
作者简介:
邓晓北,笔名:北戈,现就职江西铜业徳兴铜矿。半朵中文网专栏作家,中外诗人注册会员,《文海诗轩传媒》常驻作家。作品散见于《中外诗人》、《顶端新闻》、《文海诗轩》、《作家地带》、《诗之光·周刊》、《抚临文学》、《大美德铜》、《新京都文艺》、《赣雩文艺》、《枫叶诗刊》、《紫烟悦读吧》、《严冬笔谈》、《都市头条》、《东方兰亭诗社》、《金土地文化传媒》、《馨语随笔》《高行诗社诗歌廊》等网络传媒平台。诗词歌赋、散文及杂文发于报刋微刊等网络传媒平台几百余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