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弓杂文——
“浮躁”面面观
作者:木弓
菜市口斩首的时辰未到,看客们已挤掉了三双皂靴。如今这场景换了新装,千万双眼睛黏在屏幕上,饥渴地等待下一个企业暴雷、明星塌房。当代人的耐心,比不得灶台上煨着的老火汤,倒像是泡面桶里翻滚的沸水,三分钟等不得便要掀盖。更有甚者,连这三分钟都等不及,手指一划,便跳转到下一个热闹处——我们连看杀头的耐心都没有了,只求速死,速看,速忘。
写字楼里的张科长,案头摆着《道德经》,手机里刷着“十分钟速成班”。此般分裂,恰似那庙门口卖开光饰品的商贩——黄绸布上印着收钱码,菩萨低眉看付款码。我们的灵魂早被切成碎片,一半泡在成功学的调味汤里,一半晾在快餐文化的烤架上。隔壁办公室的李主任更胜一筹,墙上挂着“淡泊明志”,桌上摆着“年度业绩冲刺表”,嘴里念叨着“随缘人生”,手上签着“末位淘汰令”。这年头,连虚伪都懒得掩饰了,人人都活成了行走的讽刺剧。
教育这条流水线上,孩子们成了贴着“速成”标签的罐头。少年宫琴班里,五岁女童泪眼婆娑地弹着《月光曲》,窗外梧桐树上,真正的黄鹂倒无人倾听。家长们揣着算盘当听诊器,把名家曲谱折算成升学加分项,将《兰亭集序》兑换作特长生通行证。而所谓的“名师”们,个个练就了“三分钟看出状元相”的火眼金睛,实则不过是把教育做成了赌玉生意——剖开一个神童,够吃三年红利。
房产商把售楼处修成宫殿模样,地基却掺着水分。那些连夜排队抢购的“刚需”们,像极了暴雨前搬家的蚂蚁,只不过它们驮的是口粮,人扛的是三十年债单。当学区房的价格比圣贤书院的牌匾还金贵时,我们终于把“安居乐业”四个字,活生生写成了“债台高筑”。中介小伙唾沫横飞地推销“稀世华宅”,却对墙上裂缝视而不见——这年头,连房子都学会了乔装打扮,何况人心?
文坛更是个沸腾的大锅灶。作家们把键盘当炒勺,日更万字不嫌多,传世之作熬不过三集连续剧。某著名杂志主编酒后吐真言:“现在来投稿的,开头没有死个把人,结尾不安排绝症,我们编辑连眼皮都懒得抬。”原来所谓文学,早从“批阅十载”沦落为“点击十秒”。印书馆的仓库里,精装典籍落满灰尘,而地摊上“三天学会写畅销书”的盗版册子却卖得火热。有个诗人朋友苦笑说,现在出诗集要自费,印收钱码比印诗句重要——扫一扫,打赏一元,听作者亲自吟诵。
地方官的政绩簿上,绿化带会开花,扶贫数字能结果。某县“百日脱贫”的锦旗还在风中招展,村民已把分到的种羊炖成了火锅——横竖养不活,不如先解馋。检查组的车轮刚碾过新铺的柏油路,路边的“小康示范户”就忙着把大彩电搬回电器行。这些年在基层见多了“数字戏法”,才明白为什么《山海经》里的妖怪都绝迹了——它们都修炼成人形,在报表上腾云驾雾呢。
学界也不遑多让。教授们的论文产量快赶上纺织女工,只是织出来的都是皇帝的新衣。有个实验室的“重大突破”还没来得及重复验证,新闻通稿已经满天飞。研究生们管导师叫“东家”,把学术论文当绩效指标,学术研讨开得像促销会场。某学府引进的“顶尖人才”,履历光鲜得能当镜子照,只是这面镜子照出来的,全是修图工具修饰过的倒影。
追根溯源,这集体性的躁动,活像得了疟疾的世道。体温计里的水银柱上蹿下跳,一会儿是“赶超列强”的高烧,一会儿是“消极度日”的低热。我们既学不会匠人在作坊打磨三十年的专注,又丢掉了古人“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倒把《孙子兵法》的“疾如风”单独拎出来,当成了处世信条。地铁里的人群永远在奔跑,却不知去向何方;手机屏幕永远在刷新,却刷不出半点真知。
医治这时弊,或该去药铺称几钱沉淀,抓半两坚守。王羲之练字染黑池塘时,可曾想过他的《兰亭集序》日后能价值连城?曹雪芹举家食粥著书时,哪料到“红学”会成为显学?古人所谓“慢工出细活”,不是磨洋工的托词,恰是对光阴的敬畏。可惜现在的人,连等一杯好茶的时间都没有,却妄想品出人生真味。
都道“欲速则不达”,我们却总爱和老祖宗唱反调。看那茶艺里的“一期一会”,观棋时的“观棋不语”,养花时的“静待花开”,哪个不是给狂奔的灵魂系上缰绳?可惜当下人把“沉淀”当迂腐,将“反思”看作无能,就像嫌弃自家窖藏的陈酿,反倒去抢购流水线上的汽水。有个老匠人花了三个月打一把银壶,年轻人笑他傻:“机器加工半小时就搞定。”老人不语,只是将壶对着阳光——那上面跃动的光芒,是机器永远复制不出的岁月痕迹。
天桥上说书人醒木一拍:“列位看官,当年愚公移山感动上苍,放今天怕是要被举报违规施工。”满座哄笑中,我瞥见地铁口涌出的人潮——他们奔跑的姿势,多像在逃离什么,又像在追逐什么。或许我们终将明白,对付浮躁这头怪兽,最锋利的剑叫“沉淀”,最坚固的盾是“坚守”。只是到那时,不知还有几人记得,曾几何时,我们也有过“采菊东篱下”的悠然,“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雅致。
当整个时代在跑长路时,智者会选择系紧鞋带,而愚人,早就光着脚冲了出去。那些跑得最快的,往往最先看见自己的影子——扭曲,模糊,支离破碎。
——2025.7.17 古都西安
【作者简介】
木弓,另有笔名斯谦、鲁燕、汉竹。字翼良。世隶耕。笔墨修为,放牧为生,曾在汇河岸边牧羊,现在秦岭脚下放牛。捧一盏心灯照夜路,送一缕微光慰牛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