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盖吉忠
离别家乡二十多年,始终没有回去,我心里时时刻刻思念家乡,那里有我儿时的玩伴,有与我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有生我养我的父母,那里留下了我成长的经历,那里才是我的根,是我的魂,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又是一年春风度。年前回了一次老家,我惊讶地发现那些高龄老人相继离世,以前常在村口聚集的老人不见了,与父母年纪差不多的街坊邻居,都已经走了。走到路上碰到一些孩子,也不知道是谁家的。他们用异样的目光盯着我,我仿佛是异乡来客。其实,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这里才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才是我心灵归属。我在这里读完了小学和初中,当年教我的老师都已经两鬓花白,岁月的沧桑已悄然爬上额头。想起这些,我的心里有一种难以说出的苦楚,一种莫名的孤独和寂寞涌上心头,心里泛起阵阵涟漪,我怀念的不仅是村庄,还有生我养我的父母,他们已经离开了人世,所谓的“家”也不在了,我是失去父母的孩子,我成了浮在小山村与大城市之间的游子。
每次回家,看到的都是一张张生疏的面孔,那些熟悉的面孔消失不见了,他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这个不速之客,我猜测着他们是谁家的后裔。在这里长大的我仿佛是时间的过客,只不过是走过路过。这时,我的大脑里浮现出贺知章的诗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父母都已离开人世,我真的不知道,我身归何处,哪里是我容身之所?
魂牵梦绕的地方承载着我的青春年华,山清水秀的家乡养育了我二十三年,二十三岁时,我离开了家乡,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我的记忆还停留在二十几年前,那时的家乡一座座低矮的草坯房,木栅栏高低不齐。仄仄斜斜的土路留下了我不规则的脚印。现在回到老家,风雨飘摇的老屋仍然屹立在那里,断瓦残垣,惨不忍睹。院子里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白璧泛黄,旧日历还停留在主人走的那一页上。被烟熏黑的墙壁上已经没有了人间烟火的气息,父母都走了,何以为家?父母的坟前洒满了我的泪水,留下了我许多的痛苦,记忆又把我拉回从前。
儿时的玩伴不知你们身在何处,你们都安好吗?没有他们的音信,我更像一只断线的风筝,失去方向和目标,不知飘到何处,但是我的心依然思念着你们,就像门前的小河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一样。心恋同伴,情在故乡。
时光匆匆,岁月无情。二十几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犹如昨天发生的一样。看到家乡的炊烟,好像闻到母亲饭菜的香味,伤感油然而生。抚摸老物件,我的内心再次泛起波澜,老物件的辉煌在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
故乡是亲切的,每当我踏上家乡的土地,就能嗅到家乡泥土的芳香。家乡的每一条路都留下了我的脚步,留下岁月的痕迹。从前的玩伴,如今成了引领乡亲们致富的头雁,在家乡的这块沃土上,奋发有为。家乡的变化,我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短短的二十几年,纵横交错的水泥板路贯穿整个村子,一座座整齐的红砖房矗立在路的两旁,统一的铁栅栏和绿色的铁大门守护着乡村的和谐与安宁。栅栏的外边栽种了各种花卉,每到夏天,鲜花盛开,蜜蜂在花间飞舞,引来无数游人驻足观看。每到晚上,街上的路灯次第亮起,映红了人们的张张笑脸。我不由得感叹,这是我日夜思念的家乡吗?家乡的变化今非昔比!
我看得见家乡巍峨高大的群山,我忘得见滔滔不绝的呼兰河水,但忘不掉的依然是藏于心头深处的那一缕缕乡愁。
作者简介:
盖吉忠,黑龙江省庆安县大罗镇中学高级教师。北林区作协会员,小说、散文、诗歌发表在《绥化晚报》《伊春日报》《北极光》《青年文学家》《中国作家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