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责编】扈建新 王秀芳 李志疆 李丽
【主编】李永玲
【出题】王秀芳
【推送】诗艺天空 都市头条
2025年7月14日
出句:烈日熔金煎世味(龙文)
对句:
1. 重山织锦品清欢(杨兰英)
2. 龙江煮雪慰诗魂(听雨)
3. 清流涤俗润冰心(喀秋莎)
4. 锦章纳海荡尘心(细雨如烟)
5. 清茶润肺解尘忧(优雅芳菲)
6. 寒冬落雪见人心(忆往昔)
7. 青荷擎盖洗诗心(讷言敏行)
8. 清泉漱玉涤尘心(文心)
9. 清风扫榻濯凡尘(陈湘勇)
10. 清荷出水映禅心(惜缘)
11. 凉光照野静尘氛(户向发)
12. 炎风煮茗净心尘(竹风)
13. 孤灯照夜静文心(燕子)
14. 寒冰铸铁策民魂(磊硌)
15. 清风带雨沁花香(心海)
16. 华年逐梦惜时光(高海峰)
17. 清风漱玉涤尘心(仰望星空)
18. 难关识友验真心(李世杰)
19. 清风入户动诗情(沉默羔羊)
20. 清泉漱玉荡尘缘(倚澜凭风)
21. 寒江淬玉照禅心(倚澜凭风)
22. 烟霞炫彩逸华芳(佳音)
23. 薰风浴面洗红尘(刘景兴)

2025年7月15日
钟题:“夏·荷” 魁斗格
1.惜缘
夏柳随风摇碧水;
池鱼逐浪动清荷。
2.喀秋莎
夏影铺池添秀色;
蛙声绕岸伴香荷。
3.忆往昔
夏日风情惟戏水;
湖滨意韵在观荷。
4.李丽
夏雨欢歌蜓点柳;
夜风劲舞蝶观荷。
5.仰望星空
夏蝉高卧鸣红日;
暮雨狂歌吻碧荷。
6.听雨
夏雨缠绵研韵墨;
野塘馥郁润清荷。
7.讷言敏行
夏岸柔风欢绿柳;
清波雅韵醉青荷。
8. 优雅芳菲
夏木阴浓长柳叶;
清池水碧出莲荷。
9.高海峰
夏雨知时催细柳;
薰风识面唤新荷。
10,马秀艳
夏雨凉风摇绿柳;
晴初玉露绕红荷。
11.陈湘勇
夏日波光鸥掠水;
柳堤枝舞客观荷。
12.倚澜凭风
夏雨忽临驱暑热:
莹珠枕叶戏娇荷。
13.磊硌
夏汛涌来千壑浪;
胡杨浮起一湾荷。
14.户向发
夏令追凉依绮树;
夜光流韵卧轻荷。
15.竹风
夏至清池浮翠盖;
日高断岸映红荷。
16.文心
夏浦烟浮摇翠盖;
秋塘露滴湿红荷。
17.杨兰英
夏日蔷薇香满院;
朝晖岸柳悦娇荷。
18.心海
夏雨惊蝉藏翠柳;
青蛙躲鲤扰红荷。
19.沐浴
夏日骄阳腾热浪;
薰风细雨洗青荷。
20.沉默羔羊
夏夜轩窗笼淡月;
池塘蛙鼓出新荷。
21.李世杰
夏汛云阴迎暴雨;
湖光水碧浴香荷。
22.刘景兴
夏夜轻云遮皎月;
池塘绿水出青荷。
23.靳贵法
夏云翻脸倾盆雨;
池水磨风运剑荷。
24.细雨如烟
夏风酐饮千江水;
秋月柔吞半亩荷。
2025年7月16-18日
盛夏雨水增多,各地出现洪涝灾害。请诗友们以抗洪救灾为主题写一首诗。题目自拟,不限韵部。绝句,律诗均可。每位诗友限投一到两首。
1.七绝•抗洪战歌
文/仰望星空
水漫长堤暴雨连,军民挽臂勇争先。
红旗指处狂澜定,护得家山灯火全。
2.七绝•抗洪
文/杨兰英
山洪肆虐水灾濒,屋毁人伤众里邻。
抢险排危生死度,军民骨肉一家亲。
3.七绝•抗洪壮歌
文/讷言敏行
暴雨翻盆浊浪狞,军民挽手筑坚城。
同心力战洪魔遁,重建家园旭日迎。
4..五绝•抗洪抢险
文/陈湘勇
骤雨江河急,城乡浊浪吞。
军民齐挽臂,大禹亦倾樽。
5.七绝•洪灾无惧
文/李丽
雨荡河川瀑水狂,过眼田间随处泱。
欲与天宫长短论,众心同守汇诗章。
6.七绝·抗洪抢险
文/惜缘
连天暴雨溢清池,抢险军民何惧危。
除淤开渠巧疏导,不教洪水过藩篱。
7.七绝•赞抗洪抢险的军人
文/忆往昔
奔腾水势成灾难,共对危情速比肩。
视死如归真猛士,军威赫赫震云天。
8.七绝•赞抗洪英雄
文/刘景兴
水神狂暴毁家园,千万英雄战在前。
缚住苍龙民乐业,丰碑一座立心田。
9..五绝•抗洪抢险
文/细雨如烟
暴雨似天倾,堤前浊浪狞。
旌旗高举处,自教水东行。
10.七律•抢险
文/高海峰
暑日欣逢降雨频,伏天未至汗潮身。
垂云如墨深幽近,落水成流浩荡真。
汛报江河添满溢,抗洪勇士更危辛。
守牢国业家门幸,确保民生骨肉亲。
11.五律•榕江抗洪军民一心
文/马秀艳
怒水吞乡际,红旗逆浪行。
人墙拦溃坝,沙袋筑坚营。
汗共江流涌,心随堤岸平。
灾前浑忘我,血肉作长城。
12.五律•抗洪抢险
文/惜缘
夏日倾盆雨,苍茫水接天。
救援分次第,解困勇当先。
情共千钧力,心同百姓连。
军民齐协作,决胜大堤前。
13.七律•抗台防洪
文/山越夫
南方多雨惨遭殃,洪水滔天欲发狂。
十万农田成泽国,三千众力堵汪洋。
军民携手终无险。父老同心自是强。
捍卫家园甘付出,灾情恢复到平常。
14.五律•故里抗洪救灾
文/竹风
连天雾掩丘,满野汇洪流。
花落山林地,水侵民户楼。
三年惟少遇,百姓自成愁。
即事情无尽,救灾人不休。
15.五律•抗洪抢险
文/文心
骤雨倾天裂,洪流决地奔。
千畴浮骇浪,万户失柴门。
旗展狂涛里,身投浊水村。
不辞精力尽,只为护黎元。
16.七律•津门水患今昔感
文/喀秋莎
墙标犹记八旬前,尺丈深痕蚀旧砖。
浪拍津门街作海,尸浮城郭户成船。
红旗指处堤防固,众志甘抛乡土捐。
几度洪峰皆敛迹,平途又复起炊烟。
17.七律•阿山抗洪救畜
文/磊 硌
云崩雪岭怒涛寒,草没羊蹄浊浪湍。
倒泻天河吞牧野,腾身烈马跃危峦。
长竿探处漩涡裂,赤手抽时血浪看。
谁道大山无水手?犹驰风雨缚苍澜!
18.五律•津门启动防汛减灾令
文/倚澜凭风
汛至雨连绵,城防备战先。
观天知预警,巡坝固危渊。
雷雨休临险,车船慎涉悬。
同心迎挑战,家国万安牵。
19.五律•军民抗洪抢险感赋
文/陈湘勇
暴雨倾盆注,山川化泽渊。
平畴翻浊浪,稻穗殁洪煎。
将士深泥搏,旌旗耀眼先。
军民携手战,誓缚涝龙眠。
20.七律•抗洪
文/李永玲
连天暴雨怒冲疆,累积成灾扰健康。
军警齐心洪水抗,难民脱险笑声扬。
筑堤修坝沟渠理,垫路抬堤房舍装。
党政合谋千事利,一衣带水意情长。

出句:烈日熔金煎世味(龙文)
对句:清茶润肺解尘忧 (优雅芳菲)
上联:“烈日熔金煎世味”,是一句极具画面感与隐喻性的诗化表达。“烈日熔金”视觉与触觉的双重冲击:“烈日”强调高温灼烤的极致环境,“熔金”化用金属在烈日下融化的意象(典出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此处改“落日”为“烈日”,强化灼热感),以金属的坚硬与高温下的液态变形形成张力,暗喻外界环境的严酷或内心的炙烤。 “金”既指金属的色泽,又暗含辉煌或沉重之感,与“烈日”的明黄形成热烈的视觉呼应,奠定全联炽烈、灼热的基调。 “煎世味” “煎”的双关隐喻:既是烹饪手法(如煎饺时热油煎制的过程),又象征对“世味”(世间滋味、人生经历)的淬炼。“煎”需持续高温,且食物在锅中翻滚,暗合人在现实中被磨砺、煎熬的状态。 “世味”的多重指向:可指世态炎凉(如人情冷暖、生存压力),也可指生命体验的复杂(酸甜苦辣),“煎”字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赋予生活以烟火气的厚重感。
下联:“清茶润肺解尘忧”则以柔和的笔触形成呼应与转折。烈日带来的燥热与煎熬,恰被一杯清茶化解——“润肺”写出茶的温润功效,“解尘忧”则升华至精神层面,将尘世的烦忧、生活的疲惫轻轻拂去。与出句的浓烈炽热相比,对句的清雅淡然形成鲜明对比,却又精准承接,如同在焦灼生活中寻得一处清凉慰藉,让意境豁然开朗。
整体脉络清晰,连贯自然流畅。两句词性相对(烈日对清茶、熔金对润肺、煎世味对解尘忧),平仄协调,更在内容上形成“困境—解脱”的逻辑闭环。出句写生活的沉重与焦灼,对句写心灵的疗愈与释然,于对比中见平衡,于日常景象中蕴含人生智慧,读来余味悠长。既有画面的冲击,又有心灵的共鸣。不错的一副联。赏学了!
赏评:武瑞娥,网名,文心。
。
钟题:“夏·荷” 魁斗格
1.沐浴
夏日骄阳腾热浪;
薰风细雨洗青荷。
2.心海
夏雨惊蝉藏翠柳;
青蛙躲鲤扰红荷。
春兰秋菊冬梅夏荷,是古往今来文人们吟诗作赋的最爱。兰花,以其幽香、清雅、高洁被誉为美好的象征。菊花,色彩缤纷、妩媚多姿、美若天仙,曹植赞其“翩若惊鸿”。梅花,不与百花争艳、在寒冬独自绽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品质高尚。更因其别称“青莲”与清廉同音而备受世人爱戴。
本周练笔,正值盛夏。把“夏、荷”作为诗钟题格很合时宜。诗友们从各个角度抒发了对荷花的赞美之情。现精选几组做个欣赏。
沐浴老师的“夏日骄阳腾热浪,薰风细雨洗青荷”。让热浪与细雨的强烈对比,表现出荷花的坚强性格,表现出诗人对荷花的怜爱之情。在词汇的运用上“薰风对夏日、细雨对骄阳、青荷对热浪”都属于偏正名词,对仗非常工整。
心海老师的“夏雨惊蝉藏翠柳;青蛙躲鲤扰红荷”。写出了两组精彩的画面。尤其是下联的描绘非常有趣。在词汇的运用上“青蛙对夏雨、红荷对翠柳”同是偏正名词。“躲鲤对惊蝉”都是动宾词组。对仗非常工整。
另外:“夏柳随风摇碧水;池鱼逐浪动清荷”(惜缘)。
“夏雨知时催细柳;薰风识面唤新荷”(高海峰)。
“夏浦烟浮摇翠盖;秋塘露滴湿红荷”(文心)。
“夏夜轻云遮皎月;池塘绿水出青荷”(刘景兴)。
以上几位老师的钟联在意象和词性对仗方面也是非常优秀的,在此推荐给大家共同欣赏。此外,还有许多词性和意象不错的作品,因篇幅所限,不再一一列举了。
赏评:扈建新,网名,星河船夫
五律·榕江抗洪军民一心
文/马秀艳
怒水吞乡际,红旗逆浪行。
人墙拦溃坝,沙袋筑坚营。
汗共江流涌,心随堤岸平。
灾前浑忘我,血肉作长城。
这首诗仅仅四十字,却如同一部浓缩的抗洪纪录片,将灾难的紧迫与军民同心的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联“怒水吞乡际,红旗逆浪行”以强烈对比开篇。“怒水”拟人化写出洪水的狂暴,“吞”字尽显其吞噬乡村的凶猛;而“红旗逆浪”如暗夜微光,“逆”字凸显救援队伍迎险而上的无畏,一毁一救间,抗争的基调已然奠定。
颔联“人墙拦溃坝,沙袋筑坚营”聚焦具体行动。“人墙”是血肉之躯的凝聚,“拦溃坝”见危急中的担当;“沙袋”为朴素工具,“筑坚营”显防守时的稳固。两句对仗工整,画面感极强,仿佛能看见军民并肩抗险的实景。
颈联“汗共江流涌,心随堤岸平”由形及神深化情感。汗水与江水共涌,是抗洪艰辛的具象;“心随堤岸平”则道破初心——堤岸稳固,心才安定,情与景交融,尽显守护家园的决心。
尾联“灾前浑忘我,血肉作长城”以抒情收束,升华主题。“浑忘我”点出舍生忘死的境界,“血肉作长城”更是神来之笔,将军民同心化作比砖石更坚固的防线,呼应首联“红旗”,形成完美闭环。
全诗无华丽辞藻,却以“怒”“吞”“逆”“拦”等精准动词,将灾难的酷烈、救援的英勇熔铸一体,读来热血沸腾,尽显“一心”之力,堪称思想与艺术兼具的佳作。
赏评:郝清文,网名,龙文。
七绝·赞抗洪英雄
文/刘景兴
水神狂暴毁家园,千万英雄战在前。
缚住苍龙民乐业,丰碑一座立心田。
惜缘赏评:
刘景兴老师这首小诗《赞抗洪英雄》以简洁的文字讴歌了在暴雨倾盆,洪水来临之际,军民同心协力共同奋战在一线,最终战胜自然灾害,重建家园的英雄们。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起句:“水神狂暴毁家园”,直接破题,点明狂风暴雨给人们造成了摧毁家园的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承句:“千万英雄战在前”,简短的七个字,浓缩了千言万语。当洪水来临之际,千万抗洪英雄用沙袋筑堤,用身躯挡浪,在洪水中谱写出一曲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 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们,有的是日夜坚守堤坝的解放军战士,有的是自发组织救援的普通村民,有的是彻夜监测水情的防汛人员。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在齐腰深的洪水中转移群众,在暴雨中抢修堤坝,用无私无畏的担当诠释了千万英雄奋战在一线的情怀。
转句:“缚住苍龙民乐业”,这里作者化用了伟人的诗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正是这些抗洪英雄们的英勇奋战,最终“缚住苍龙”,战胜肆虐的洪水,他们用生命和汗水换来了百姓的安宁和重建家园,安居乐业。
合句:“丰碑一座立心田”,在人们的心中为英雄们树起了一座丰碑,这座丰碑不仅铭刻着抗洪斗争的胜利,更镌刻着这种精神必将代代相传,成为推动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小诗主题明确,层次清晰,起承转合构架合理,诗句质朴自然,表情达意上用词简洁明快。整体表达了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伟大精神。
赏评:王秀芳,网名,惜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