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 劳 人 家
文/严肃人
瓦舍青青花自开
栅栏油亮绿成排
勤劳人影不知处
无尽生机滚滚来
附记:
搏 击 长 空 赞 雄 鹰
淡淡的云雾未能遮住远处起伏的山脉,一棵棵大树,一片片绿色的田野,将眼前这座院落围的严严实实,院子里只有几间青砖瓦舍,一棵开满白花的杏树招来了不计其数的蜜蜂,朝阳刚刚照射到院子的那一刻,小生灵们正兴致勃勃地蠕动飞舞在飘逸着芳香的花枝间,不大的院子除了干净的地面,便是一畦畦长势喜人的菜苗,是围着栅栏的一行行一尺来高碧绿可人的玉米苗,没有嘈杂的人声,没见忙碌的身影,一切都是那样的静悄悄,仿佛可以听到蜜蜂的窸窸窣窣声……
当这幅惬意迷人的画面进入我的眼帘的时候,不经意间,一幅幅珍藏了大半生的美丽的场景也便扑面而来……
一个偌大的院子,仅有三间西厢房两间伙房,干净的院心并不很大,更多的是高耸的榆椿,是蔽日的槐荫,是绿叶藏黄杏,是红枣压弯枝,是石榴开口笑,是柿叶翩翩飞,是株株高粱红朴朴,是红薯绿秧满地爬,是国光红玉枝头挂,是鲜桃酥梨嘎嘣脆,是蹶锨扫帚常挥舞,是纺车日夜转,是织机飞梭永不困,是满脸汗水无怨悔,是合家欢乐岁月美!这是父母曾经打理的故园,也是兄嫂既往的青春!其实,村子里,四邻间,这样的院落,家家都很美!半个世纪了,还记得,记得,刘家奶奶的炕,棉被齐整,床单平展展,木板炕沿不染尘;李家奶奶,小方饭桌碟碟菜,巧夺天工,色香形味美;岳家娘娘,门口纺线穗,吱吱咛咛故事多,日薄西山不喊累;张家婶子,五谷杂粮巧搭配,不辞辛劳朝前奔!
田野里,放眼望,中条山南孤山北,麦熟千重浪,棉朵雪片飞,黄花遍地迎新春,青纱帐里玉米美,阡陌纵横载粪忙,秋分时节耧铃响,夜里麦田马灯舞,守望秋野看谷郎,打麦场上汗浃背,大车小辆送粮忙,赶车把式喜洋洋,喜洋洋!
远景近景,交相辉映,田野的美,不只是色彩的缤纷迷人,也不只是音响的悦耳动听,更是一种自然美与社会美的和谐与交融。
看那,庙西菜地,一个用于歇息、看护和分发蔬菜的窝棚式的菜庵,菜庵远近是茁壮的羊角葱,碧绿的菠菜,辣椒花重重,紫茄沉甸甸,卷心白菜脆生生,畦畦韭菜绿油油,红白萝卜抿嘴笑,胖胖冬瓜满地滚!菜庵下,头一天已开始准备,几根葱一把辣子一个西葫芦,早已码整齐,一堆又一堆,张三的婆娘来了,李四的姝子跟着,王五的爷爷左手还托着一个孙子也走近了,你一竹篮,她一提兜,公平公正,种菜老汉迎客送客,你乐呵呵,我笑盈盈,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偌大的菜地,付出了多少辛苦,种菜老人从不在乎。默默耕耘的张叔在村后,无怨无悔的王叔在沟口,几位种菜老人憨厚朴实的模样,至今还清晰地留存在村里人的心中!
那些年岁,十里八村,读书识字的人不多,“人勤地不懒”,这些老实巴交的庄稼人这个道理都懂,出些力气不算啥,歇一歇又有啦,挑战大自然,争取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是每个人最真实最朴素的想法!
如今,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我们正从事着史无前例的民族复兴的伟业,与仅有些许文化的祖辈们相比,我们更应不吝力气,撸起袖子埋头苦干,向着光辉灿烂的明天冲刺!
雄鹰能够翱翔蓝天,那是她们乐意并勇于搏击长空,不是吗?
原创于2025年2月12日
修改于2025年7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