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爱斌,1979年生、河北邢台人,自幼习书。主攻欧阳询楷书,兼修王羲之、张即之、姜夔、文征明书法。现担任威县多家中小学书法指导教师,曾出版多套书法教材资料。多次组织学生在县、市、省、国家教育机构组织的书法大赛中获奖、同时其个人也多次获奖并多次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汲古润今,楷范新风——品读郝爱斌老师的书法艺术
在当代书坛多元发展的浪潮中,河北邢台籍书家郝爱斌以其一脉相承的传统笔墨根基与兼容并蓄的艺术视野,逐渐勾勒出独树一帜的书法风貌。这位1979年出生的中生代书家,自垂髫之年便与笔墨结缘,在数十载的临池不辍中,既深耕于欧阳询楷书的森严法度,又旁涉王羲之、张即之、姜夔、文征明等诸家精髓,最终在传统与个性的平衡中,走出了一条“以楷立骨、以韵丰神”的艺术路径。


郝爱斌老师笔下的楷书,既保留了欧体横画的“抗肩”之势、竖画的“中宫紧缩”之态,又在长期的临摹中锤炼出对细节的极致把控:起笔的“切刀”爽利干脆,收笔的“回锋”含蓄有力,转折处的“方折”如断崖截壁,却又暗藏一丝灵动之气,避免了机械摹古的板滞之病。这种对欧体的研习,并非停留在“形似”的表层模仿。细观其作品,可见他在恪守法度的同时,悄然融入了对当代审美的理解:笔画的粗细对比更为灵动,结体的疏密布局偶尔打破欧体的绝对对称,于“险绝”中求“平正”,于“严谨”中留“透气”,使经典范式焕发出贴合时代语境的生命力。这种“入古出新”的探索,恰是他对传统书法“活态传承”理念的生动诠释。


郝爱斌老师取其“硬毫”之意,强化了欧体中“瘦硬通神”的特质;文征明楷书的“精整雅致”则赋予其作品更多书卷气,使险峻的结体中透出温润平和的文人风度,避免了一味追求“险劲”可能导致的生硬感。在“展厅时代”书法追求视觉冲击的当下,郝爱斌始终坚守传统文人书法的内核,这种选择本身便具有特殊意义。他的作品不刻意追求形式的新奇,而是以扎实的笔墨功底为支点,在“笔、墨、纸、砚”的传统对话中,传递出对汉字美学的深刻理解。


从其书法轨迹中不难看出,“自幼习书”的童子功为他奠定了对笔墨的敏感度,而对诸家经典的广泛涉猎,则让他跳出了“专工一体”的局限。欧阳询的“法”是其骨架,王羲之的“韵”是其血脉,张即之的“骨”是其筋络,姜夔与文征明的“雅”是其神采——这种“以一家为宗,融诸家为我”的学书路径,恰是中国书法“转益多师是汝师”传统的当代延续。


郝爱斌的书法艺术,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书家在传统与创新之间的探索轨迹。他以欧阳询楷书为根基,深耕不辍;以诸家经典为羽翼,博采众长,最终在笔墨间构建起“法、韵、骨、雅”兼具的艺术世界。对于一位正值盛年的书家而言,这种坚守与包容,既是对书法传统的致敬,更是面向未来的底气——我们有理由期待,在持续的临池与感悟中,他将为当代楷书艺术注入更多属于这个时代的鲜活气息,让千年笔墨在新的语境中焕发永恒生机。


郝爱斌老师的硬笔书法,在线条的运用上堪称一绝。他笔下的线条刚劲有力,如铁画银钩,展现出硬笔特有的质感;同时又不失流畅婉转,似行云流水,蕴含着灵动的气韵。每一笔的起承转合都恰到好处,提按顿挫之间,将汉字的韵律之美发挥到极致。无论是横画的平稳舒展,还是竖画的挺拔坚毅,亦或是撇捺的飘逸洒脱,都彰显出他对线条极强的掌控能力。


郝爱斌老师对硬笔笔画的掌控十分精湛。在书写时,起笔、行笔、收笔都极为讲究。起笔沉稳,或藏锋蓄势,或露锋取妍,为笔画奠定基调;行笔过程中,能够巧妙地控制力度和速度,使线条富有节奏感,如同音乐中的旋律,时而舒缓,时而急促。收笔干净利落,毫不拖沓,或回锋饱满,或出锋锐利,使得每一个笔画都完整且富有表现力。通过对笔画的精妙处理,他的硬笔书法作品摆脱了硬笔线条容易出现的单调感,充满毛笔书法般的韵味。

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相信郝爱斌老师将继续笔耕不辍,不断探索创新,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他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我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文/田野)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