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寒假有一天,我在收拾整理自家后院柴屋杂物时,发现有两口大缸闲置又占空间,便向老婆提议移出其中一口完好无损的大缸用来养荷,她也欣然同意,于是,我们便小心翼翼地抬起缸,轻轻缓步移到后院外面一棵柚子树旁,找个空位,平整基土,稳稳当当摆好这口大缸。
接着,我从自家菜地端头的池塘里,用铁锨从枯水几乎见底的边沿,慢慢挖取松软的淤泥放入皮畚箕里,一担担挑到大缸边,缓缓倒入缸里,直到总容量大约三分之二处,再挑了几担水将淤泥浸润。准备工作大体完成,可养荷的种苗还不知从何而来?
今年立春之后,有一天,我大嫂得知我想用缸养荷,她说老四家后院有一缸老荷,他们一家常年不在家,日常养荷是由她代理,好几年没动过,缸底肯定有种藕。果不其然,大嫂直接取出一截藕芽送给我,按照大嫂的要求,我于当日放入这口大缸淤泥里。也不知道行不行?
待春学期开学后,我忙于九年级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前两次月假回家,看看大缸似乎没什么动静,也没当回事,回到学校又一头扎进工作里,有时,也偶尔关注吴汝纶公学校校园西门一隅的“荷花池”,教学之余或傍晚散步于此,留意这里的变化,六月份,只见校园的荷花池,在夏日的热烈氛围中,荷花迎来了它的盛花期。花芽逐渐发育成花蕾,然后挺出水面,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花瓣缓缓展开,荷花绚烂绽放。那粉嫩的花瓣,洁白的花蕊,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艳动人,宛如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此时校园的荷花池,满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美景色,令人陶醉不已。不知我家的那缸之荷如何?
2025中考之后,身为班主任算是送走了我的毕业班。等成绩揭晓,完成《2025中考志愿表》填报,待暑期来临,我于7月5号从桐城回望江,过上属于自己的暑假生活。一回到家,便问老婆:咱家养的那一缸荷咋样?她只是微笑并没有直接回答。补上一句:“你自己看一下不就知道了”。
只见荷叶挨挨挤挤,叶柄也愈发挺拔,撑起一张张倒立伞状的圆叶。有的叶边还卷着,像被谁轻轻折过,待完全展开,便绿得发亮,微风吹来,在缸口摇曳生姿,仔细看时,在荷叶的簇拥下,发现有两株红莲的花苞一大一小崭露头角。它们宛如被精心包裹的礼物,顶端泛着淡淡的粉色,仿佛是大自然为它们涂上的一抹胭脂,绚烂而夺目。我是满眼惊喜,不禁叹道:好一缸美荷!
我也好奇地询问老婆,前几个月回家,似乎没看到什么,咋变化这么快?她说:随着气温升高,嫩绿的幼芽便从藕节间快速生长,这幼芽好似刚破壳的雏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茁壮成长。六七月份是它们生长的鼎盛时期。
养一缸荷,就像把整个夏天的诗意都收揽在了一方小小的天地里。闲暇时,坐在缸边,看着荷叶舒展,荷花绽放,或是莲蓬成熟,都能让思绪放空,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它不只是一种植物的养殖,更是一场心灵的修行,让我在忙碌的生活里,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清凉净土。等到秋风渐起,残荷虽败,却仍带着别样的韵味,那时,我会静静期待来年,期待这缸荷再次带来满目的生机与希望 !
写于2025-盛夏
作者简介:
魏兴付,系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华阳镇人。曾任安徽省望江县吉成双语学校初中部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校刊《青春池》主编。2014年8月~2022年6月应聘加盟合肥八一学校工作,任初中部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并兼职学校官网通讯员);2022年8月始至今,任安徽桐城吴汝纶公学初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热爱写作,作品大多散见于《蜀山文苑》《作家》《当代精英文学》《都市头条》《百度APP》等文学平台,辅导学生原创优文三百余篇发表(其中多篇获奖)。获多家文学平台授予“优秀辅导老师”称号。已出版散文集《瀚海拾贝》约15万字,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2024年8月,获都市头条井冈山群第四届“十佳明星作者”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