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儒经网
场景一:蹄花汤店(0-3 分钟)
场景:人民公园旁 “张记蹄花汤”,店内人声鼎沸,食客排成长队
人物:肖宏宇、郝青
郝青端着号牌穿过人群,在肖宏宇对面坐下,桌上摆着蹄花汤、回锅肉和番茄鸡蛋汤。
“总共才九十三,” 郝青把号牌放在桌角,“这店生意太好,都得先付钱拿号,找着座才上餐。”
肖宏宇点头:“刚排队时看了,满堂都是回头客。”
两人快速扒饭,周围食客吃完便起身离座,桌位周转飞快。郝青擦嘴时提议:“认识这么久,还没好好聊过。去公园散散步?就当锻炼。”
肖宏宇抬眼看向窗外的人民公园:“行啊。”
场景二:鹤鸣老茶馆(3-8 分钟)
场景:人民公园内 “鹤鸣老茶馆”,竹椅竹桌错落有致,远处传来广场舞音乐
人物:肖宏宇、郝青、茶师
郝青引着肖宏宇穿过茶客:“前面是百年的鹤鸣老茶馆,坐下来感受下老成都的悠闲。”
两人在临湖竹椅坐下,茶师提着长嘴壶过来,“啪” 地将两碗盖碗茶放在船木桌上:“先生,两碗茶,十元。”
郝青递过钱:“再来碟花生瓜子。” 又添了二十元。
茶师刚走开,郝青把零食推到肖宏宇面前:“尝尝,成都人饭后‘冲壳子’(闲聊),就靠这些打发时间。”
肖宏宇拿起一颗花生笑出声:“原来老成都的日子这么惬意。” 她的笑声在茶客的谈笑声中格外清亮。
郝青试探着问:“小肖,你说普通话,老家是哪里的?”
“山西运城,” 肖宏宇转动茶盖,“本科在武汉读经济管理,研究生来四川学国际贸易,毕业后就留成都了。”
郝青惊叹:“难怪你英语那么好,我真是望尘莫及。”
“也就是选修课学得多,” 肖宏宇摆手,“不小心过了专八而已。倒是郝老师,你的毛笔字和钢笔字,我这辈子都赶不上。”
郝青眼睛一亮:“要不咱合作做事?这叫优势互补。”
肖宏宇脸颊微红,低头抿了口茶:“郝老师,让我想想。”
“好说。” 郝青剥着瓜子,两人继续闲聊,直到茶馆灯笼亮起,才并肩牵手离开,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
(画外音)那之后,他们往来渐密,终于走到了一起。
场景三:物是人非(8-12 分钟)
场景:成都双流机场到达口,人来人往;穿插回忆画面(郝青与肖宏宇在婚房收拾行李、婴儿床旁逗孩子)
人物:郝青、肖彼得(郝青儿子)
(回忆画面:郝青接过李勇递来的钥匙)“中和镇那套空着也是空着,你们结婚先用。” 李勇拍着他的肩。
(画面切换:肖宏宇抱着婴儿站在客厅,皱眉看着桌上的毛笔字:“整天就知道写字,家里开销怎么办?”)
(现实场景:郝青在机场举着 “肖彼得” 的牌子,看见穿卫衣的青年走来,眼眶瞬间发红。)
“爸。” 肖彼得的中文带着美式口音。
郝青冲上去拥抱,喉咙发紧。松开时才发现,儿子说的英语他一句不懂,急忙掏出手机打开翻译器。
“彼得,哈佛医学院读生物工程,太厉害了,” 郝青对着屏幕打字,“学成回来报效国家好不好?”
肖彼得看着翻译内容,平静地说:“我是来探望您的。但我已经是美国公民了。” 他顿了顿,“如果将来有研究成果,您可以找中国公司来跟我合作。”
郝青握着手机的手微微颤抖,机场广播的提示音盖过了他轻声的叹息。
(剧终)(作者:黄怡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