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海文:碧血长空铸英魂
一罗培永
1937年的盛夏,上海的天空被战火撕裂。8月17日清晨,中国空军第5航空大队的战机群如利剑般划破云层,19岁的阎海文坐在“霍克-Ⅲ”战斗机的座舱里,紧握着操纵杆的手因激动而微微用力。这是他投身抗战以来的又一次实战,机翼下,是正被日军铁蹄践踏的国土,耳畔,是战友们“誓死报国”的誓言。
作为中国空军早期培养的精英飞行员,阎海文的成长轨迹里刻满了对蓝天的向往与对家国的赤诚。他出生于辽宁北镇,少年时亲眼目睹日军侵占东北的暴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切肤之痛,让他在报考中央航空学校时写下“誓扫倭寇,还我河山”的血书。在航校的日子里,他比任何人都刻苦——天不亮就去机场熟悉机型,深夜还在灯下钻研战术,战友们常说:“海文的眼睛里,除了战机,就是家国。”
这一天的空战格外惨烈。日军战机凭借数量优势形成合围,阎海文与战友们沉着应战,机翼翻转间,他精准锁定一架敌机,一串航炮轰鸣后,敌机冒着黑烟坠落。但很快,数架日机盯上了他,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袭来,战机的发动机突然冒出火光,操纵系统彻底失灵。“跳伞!”耳机里传来队长的嘶吼,阎海文知道,战机已无法挽救。
他拉动跳伞绳,白色的伞花在硝烟中绽放,却不幸被风吹向了日军阵地。当他重重摔在地面上时,周围立刻响起了日军的呼喊声,数十名端着枪的日军围了上来,脸上带着胜利者的狞笑。阎海文挣扎着站起,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目光扫过那些狰狞的面孔,没有丝毫畏惧。
一名日军军官用生硬的中文喊话:“投降吧,给你活命!”阎海文猛地从腰间拔出手枪,指着敌人怒吼:“中国军人,宁死不降!”话音未落,他扣动扳机,一名冲在最前面的日军应声倒地。日军顿时乱作一团,子弹嗖嗖地从他身边飞过。他借着地形掩护,又击倒两名敌人,直到手枪里只剩下最后一颗子弹。
包围圈越来越小,日军士兵举着枪一步步逼近,他们想看看这个敢在绝境中反抗的中国飞行员究竟有何模样。阎海文缓缓站直身体,整理了一下被硝烟熏黑的飞行服,最后望了一眼祖国的天空——那里,战友们的战机仍在与敌机缠斗,云层间仿佛还回荡着他年少时的誓言。他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用尽全身力气喊出那句震撼人心的话语:“中国无被俘空军!”
枪声响起,21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这片他誓死守护的土地上。
寂静,短暂的寂静笼罩了战场。日军士兵看着倒在血泊中的阎海文,脸上的狞笑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神情——有惊愕,有敬畏,更有一丝难以言说的震撼。他们见过太多投降的士兵,却从未见过这样宁死不屈的飞行员。
当天下午,日军破例为阎海文举行了葬礼。没有哀乐,没有鲜花,只有一群穿着军装的敌人,沉默地将他的遗体抬上临时制作的木棺。一名参与葬礼的日军随军记者在日记里写道:“他年仅21岁,却有着比山还重的骨气。我们虽为敌,却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位真正的勇士。”他们在墓前立了一块木碑,上面刻着“支那空军勇士之墓”,甚至在葬礼当天,附近的日军部队还自发停止了炮击,以示对这位对手的尊重。
消息传回中国军队,将士们无不动容。蒋介石亲自下令追赠阎海文为空军上尉,国民政府还将他的事迹编入教科书,让全国军民铭记这位“用生命捍卫尊严”的英雄。而在日军内部,阎海文的故事也悄悄流传,许多士兵在私下里感叹:“这样的民族,是永远无法被征服的。”
如今,80多年过去,上海的天空早已一片澄澈。阎海文的名字或许不再为所有人熟知,但他留在历史长河中的那声呐喊,却始终回荡在岁月里——那是一个民族在危难时刻的骨气,是一个军人对家国的赤诚,更是一片碧血丹心在蓝天上写下的不朽诗行。他用生命告诉我们:有些灵魂,永远不会随时间褪色;有些精神,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照亮前路的灯塔。
沪上长空战气酣
雏鹰振翅破烟岚
弹穿铁翼身难坠
伞落敌营志未甘
怒斥倭奴枪自决
宁为玉碎骨不惭
敌酋亦敬英雄骨
一抔黄土葬忠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