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凝思,心悟人生——评樊志刚《随感点滴》
随感点滴
文/樊志刚(辽宁)
一
一旦证到无我
所有的一切
都会脱落
你就是整个世界
二
所谓的苦乐悲欢
爱恨情仇
都是被你的
情绪左右
看破一个空字
什么都没有
三
梦中的我
为着个小小误会
苦苦的纠结
清晨醒来方知
一场空悲切
四
迎面来的
都是你命中有的
欣然接受了
因果就了了
五
所谓对与错
因人分别
同样都是是水
人渇能喝
鬼见成脓血
六
既然一切
都是唯心所现
那你的苦乐
就与外界无关
你看那些朝拜者
何计山高水远
七
一片真诚
成就了你的人生
所谓的得失
要归宗到你的心
是否安宁
八
人的最大差别
是认知局限
你是阳光
就抒发一片暖
你是小草
就把大地装点
九
既然你承认
这个世界非虚
为何怀疑极乐
殊妙真奇
两土世尊苦苦劝说
佛无妄语
诗评
樊志刚的《随感点滴》以九则短章勾勒出对生命、认知与世界的哲思,字里行间浸透着禅意与通透,如秋日清泉涤荡心灵,在极简的文字中藏着对人生本质的深刻洞察。
破执见真:“无我”境界的生命观照
开篇“一旦证到无我/所有的一切/都会脱落/你就是整个世界”,直击核心的哲学命题。“无我”并非否定存在,而是打破个体执念的枷锁,当“一切脱落”,反而与世界相融,这种“小己消亡,大我显现”的境界,为全篇奠定了通透的基调。
勘破表象:情绪与分别心的虚妄
第二则直指苦乐根源——“都是被你的情绪左右”,而“看破一个空字/什么都没有”,将佛教“诸法空相”的智慧化为通俗感悟;第五则以“同样都是水/人渴能喝/鬼见成脓血”作喻,点出“对与错”皆因“分别心”而起,外界本无绝对善恶,差异只在观者之心。这种对表象的勘破,如拨云见日,让人跳出情绪与评判的桎梏。
借梦喻世:因果与接纳的人生智慧
“梦中的纠结”与“清晨的空悲切”(第三则),以梦境喻现实,道尽世人在虚幻执念中的沉沦;“迎面来的/都是你命中有的/欣然接受了/因果就了了”(第四则),则将因果观转化为生活态度,不抗拒、不抱怨,在接纳中完成生命的和解,字里行间透着“顺其自然”的豁达。
回归本心:真诚与认知的生命维度
第七则强调“一片真诚/成就了你的人生”,将“真诚”视为生命的根基,而得失的终极衡量是“心是否安宁”,回归内在的关照;第八则以“阳光”“小草”为喻,说明“人的最大差别是认知局限”,生命本无高低,各有其价值,关键在于能否认清自我、绽放本真。
全篇语言质朴如白话,却蕴含深刻的生命哲理,如禅师点化,于点滴感悟中揭示“破执、观心、接纳、真诚”的人生智慧。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真诚的感悟直击人心,让读者在简短的文字中,照见自己的内心,领悟生命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