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甄小龙 郭涛报道)当前,防汛工作已进入“七下八上”关键期,江河流域防汛形势严峻。国家华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的水域救援训练场上,锤炼水域救援硬功夫的实战化训练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主教练张浩彤站在岸边临时指挥点,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每一片水域、每一艘舟艇,他不时通过对讲机下达一连串纠正动作的指令。队员们身穿橙色救援服一遍遍的悉心体会防御式泳姿、翻船自救等动作要领。他们都在思考着同样一个问题——破解水上救援实战制胜的密码。
危机预演:翻船自救的生死淬炼
要想救人,得先学会自救。
在模拟极端环境下翻舟自救训练中,一艘训练舟艇在队员配合下被猛地掀翻,冰冷的湖水瞬间将所有人吞没。平静的水面被打破,现场气氛骤然紧绷。
“冷静!按预案动作!”张教练的吼声如定海神针。李奥落水瞬间,巨大的冲击与窒息感几乎让他慌乱。但刻进肌肉的记忆瞬间启动:闭气、睁眼、辨方位、果断踢水,几秒内便从翻覆的舟底钻出水面。浮起后,他没有丝毫停顿,立即游向倾覆的舟体,与其他队员默契配合,一手死死扣住舟绳,另一手与队友协同发力,身体如弓弦般绷紧蹬踩船体一侧。在一声整齐的呐喊中,沉重的橡皮艇竟被数人之力硬生生扳正!湖水从船舷两侧哗然退下,如同生命从倾覆边缘被重新扶正。每一次成功的翻覆自救演练,都是对“生命至上”最直接、最深刻的诠释,将自救互救的本能深深刻进骨髓。
动力驰援:IRB离靠岸的精准之舞
“注意角度!油门收放要细腻!船头对准目标点!”教练的声音在引擎轰鸣中依然清晰。
训练焦点迅速转向IRB(充气式救援快艇)的实战操控。离靠岸技术看似寻常,却是救援中争分夺秒的关键环节,毫厘之差,可能咫尺天涯。
老队员李润驾驶着IRB,首次尝试快速靠近模拟“落水者”的浮标。他看准时机果断收油,但船艇仍因惯性微微越过目标。教练立即指出:“动力收早了半秒,对水流惯性预判不足!”李润毫不气馁,一遍遍调整入水角度、油门收放时机和船体姿态。终于,在一次近乎完美的操作中,IRB如轻盈的水鸟,船头精准地轻触岸边,艇身稳稳停泊在预定位置,几乎未激起多余浪花。岸上队员爆发出喝彩——这精准的“一靠”,背后是无数次失败淬炼出的肌肉记忆与水流直觉,是将时间抢回来的硬功夫。
极速穿行:OSZ绕标的速度与掌控
“全速!注意离心力!身体压住!”张教练亲自跳上指挥艇压阵。
训练高潮在OSZ(障碍蛇形绕标)驾驶科目上演。湖面上,数个浮标如星辰般散落,构成一条蜿蜒曲折的挑战之路。IRB引擎轰鸣陡然加剧,艇首高高昂起,如离弦之箭般射向赛道。
首名队员在高速冲刺中切入第一个弯道,巨大的离心力几乎将人甩出艇外,绕标时艇体失控般剧烈侧倾。教练精准点出其问题:“入弯太急,重心偏移未同步!”后续队员们汲取教训,将身体化作船艇平衡的一部分:高速逼近浮标时提前调整航向,入弯瞬间身体如磐石般协同艇身向内压去,油门与舵的配合妙到毫巅。一艘艘IRB如灵动的飞鱼,在浮标间划出惊险而流畅的S形轨迹,浪花在艇尾激荡成一条条白色的缎带。每一次惊险的压弯与精准的贴标而过,都是对复杂水域环境下高速机动救援能力的极致预演,将“快、准、稳”熔铸成救援本能。
夕阳熔金,为疲惫却坚毅的面庞镀上荣光。一天的极限训练尘埃落定,教练召集队员围拢岸边。他目光扫过一张张晒得通红、挂着汗珠却眼神炯炯的脸庞,声音沉稳而有力:“今天流的每一滴汗,磨破的每一块皮,甚至呛的每一口水,都是明天从洪魔手中抢回生命的底气!水域无常,唯有千锤百炼,方能在惊涛骇浪中成为那道最牢固的生命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