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周原,穿越“封神之旅”
——寻找真实的周王朝
文/刘欢欢
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自2023年7月20日上映后,大获成功,打破多项纪录,斩获众多奖项。这部影片不仅是对流传3000多年国民神话的重述,也是对商周早期历史的一次文学化探索。该片以西伯侯之子姬发的视角展开,讲述商王殷寿与狐妖妲己勾结,暴虐无道,引发天谴,昆仑仙人姜子牙携“封神榜”下山,寻找天下共主,以救苍生。姬发之父西伯侯(姬昌)身陷囹圄,其兄伯邑考惨死。影片中那句柔软却坚定的言语——“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为姬发铺垫好反出朝歌回西岐的归途。
西岐是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地名,为周武王姬发的家乡。电影里西岐地名同样来自小说《封神演义》,即今天我们常说的古周原。
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周原镇,因辖区地处古“周原”之一隅而得名。
古周原,周人的发祥地。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地域范围包括今天的凤翔、岐山、扶风、武功四县的大部分,兼有宝鸡县(今陈仓区)、眉县、乾县三县的小部分。它北倚岐山,南临渭河,千河和漆水河分别由东西两侧流过。整个原面东西延袤七十余公里,南北宽二十余公里,面积辽阔广达一千多平方公里。
今天,我们考古发现所说的周原遗址,指的则是岐山、扶风两县接壤处的周原核心区,面积三十平方公里。《诗经·大雅·绵》谈及周人早期历史时这样写道:“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自此之后,这支来自西方的族群定名为“周”,而以岐山为中心的地区也正式定名为“周原”。
一.宝鸡周原博物院
走进周原遗址,恢宏大气、方座庑殿顶的复原建筑,引入眼帘,走进第一个展馆,主要展示出土的西周周城建筑特点,以召陈大型宫殿建筑的平面格局为例,均为纵向分隔为三部分,即中间是堂、两侧为箱夹。傅熹年先生的研究认为:“F3可能是中间一个堂,东西墙外背靠背各有两个小室,小室前各有一个敞廊。”F8南北向夯土墙是序,“序之间是F8的主要部分,我们也暂称之为堂……在夯土墙的外侧、东西山墙的内侧,夹在两墙之间的部分可能是前面敞开,后部封闭,我们暂称之为“夹”。
周原博物院导游说,后面的方座圆顶建筑和北京天坛造型类似,它们共同的历史渊源是,召公奭始封的燕国后来建都于蓟城,地址即今北京市西城区。
往里下到负一层,进入周原遗址考古成果展,内容更加丰富,展示了一个不经意发现的“青铜器之乡”。《诗经》有云:“周原膴膴,堇荼如饴。”意即“周原土地真肥美,苦菜甜如饴糖”。山川秀丽的周原,一直是繁衍生息、生产生活的好地方。三千年前,古公亶父率领周族迁徙定居于此,筚路蓝缕,辛勤劳作,奠定了周人崛起的基石。周人以后的周原,受自然演变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在悠长的岁月中不断变迁。三千年前的繁华都邑——周人的生活痕迹,逐渐被掩埋于黄土之中。
展馆展示有这样的文字:公元前771年,西戎、犬戎和申侯伐周,杀周幽王于骊山下。周王室为避犬戎难,东徙洛邑,秦襄公以兵护送周平王。平王遂封秦襄公为诸侯,赐以岐以西之地。周原于是成为秦、戎必争之地,发生了几次大战役,致使故城毁废殆尽。许多奴隶主贵族仓皇逃窜,留下许多青铜器窖藏。此后,列国之争日剧,人们无意重视这块废墟,岁月既久,遂渐堙没,沦为农田。
直至西汉,“美阳得鼎”成为周原出土文物的最早史证。此后出土青铜器历代不绝。“何以为尊 我有中国”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何尊,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建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尊里的“中国”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何尊因此登上最新版本的中学历史课本封面。
至晚清民国期间,每次发现铜器数量少则几十件,多则上百件。大量青铜重器都是不可多得的国宝文物,使得“青铜器之乡”的面貌由此逐渐为世人所见,周原遗址的重要性也逐步被人们所认识。
古周原作为周文化的发祥地,是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西岐,也被称为岐邑,是先周的都城,文王迁丰后,周原作为周王室的宗庙、祖坟所在地,周王室重大册命和祭祀活动仍在此举行,因此,周原是西周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当不断的重要青铜器出土;珍贵的甲骨文被发现;玉器、陶器、瓷器、骨器、蚌器、石器等成堆被挖掘、标识,周原博物馆内,今天的工人们还在整理1976年出土的陶器、瓷器、骨器,“赫赫宗周,万邦之方”呈现在世人的眼前,1999年,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李伯谦教授说:周原是中国之源,是中国之根。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的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均出自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
周原博物院对面的周原博物馆,是周原遗址大规模考古发掘基础上,于1987年建立起来的一个专题性博物馆。门上有启功所书的门楣,入内,看到馆内现在已经成为对过去文物整理、归类的后院,当地人被聘请做前期的清洗、归类工作,最后由专家教授们复员、粘合。整理师傅做着功德无量的大事,攀谈中了解到他们的日常工作,感觉神圣又肃穆。
从此地出土的毛公鼎,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被发现挖掘,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00公斤。口饰重环纹一道,敞口,双立耳,三蹄足。
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重器,鼎内壁铸有铭文,32行,近500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堪称西周青铜器中铭文之最。其内容叙事完整,记载详实,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
二.钓鱼台风景区
周原这片古老的土地在三千年前拥有的盛世里,绕不开有故事的励志的姜子牙。《封神榜》中的姜子牙,是一个被老婆嫌弃养不了家的男人;《封神第一部》中受师傅元始天尊之命,下界帮助文王。后面的故事合二为一:在文王回都途中,渭河边上,姜子牙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文王觉得他是个奇人,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他是个大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武王推翻商纣王统治,建立周朝。今天留下大家耳熟能详的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区往东40余公里,有著名景点“磻溪姜子牙钓鱼台”。钓鱼台历史悠久,文献记载丰富。唐贞观年间,蟠溪河畔开始建立庙宇,至清乾隆年间,庙宇数量达到17处,著名的有太公庙、文王庙等。太公庙供奉姜太公,香火鼎盛,后人尊他为武圣人,称其为“韬略鼻祖,百代尊师”。文王庙纪念周文王,体现了文王求贤若渴的精神。景区内的古建筑群、碑刻和雕塑展示了姜子牙的生平和周朝的历史文化,成为探访西周历史的重要场所。漫步在蟠溪河畔,感受山水之美,了解姜子牙与周文王的历史故事。作为秦岭西段延伸出来的两段支脉形成的峡谷,景区内翠柏密布、清泉淙淙、精致玲珑,是追思休闲的好去处。
三.周公庙
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在《新书·礼容下》评价周公曰:“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同母弟,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殷商,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
周公辅政七年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辅政期间,提出并制定完善了宗法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和井田制等各种典章制度,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为周朝近八百年统治奠定了基础。
周公的一生,始终将勤廉二字作为思想基石和行为准则,他佐兄武王,勤字当头,起草《牧誓》,把钺夹王;他辅佐成王,勤字当先,握发吐哺,夜以继日工作。针对成王的骄奢淫逸,他发现苗头后,以廉字为本,对成王殷殷告诫,写下了《尚书·酒谐》《尚书·无逸》等篇章。“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没有勤廉二字做支撑,就没有经天纬地的周礼,更没有周初的天下大治,周公当推我国勤廉典范第一人。
陕西的周公庙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城西北6.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始建于唐代,经过宋、元、明、清历代的修葺和扩建,形成了以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的建筑群,包括财神殿、大成殿、郊谋殿、元始天尊洞、太上老君洞、普贤洞、观音洞等殿堂洞窟。庙区占地面积约62万平方米,是中国同类建筑中存世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周公庙。周公庙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周公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这里是周公旦晚年归隐的地方。庙区地势三面环山,环境清幽,古木参天,清泉长流,被誉为中华礼乐文明的发源地。庙内主要建筑包括周公殿、润德泉和玄武玉像等,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美工艺,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2003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对周公庙区域的凤凰山遗址进行大规模勘探发掘,发现了大量西周甲骨以及高等级贵族墓葬、大型建筑基址、制陶、铸铜作坊、夯土城墙等重要遗迹。通过对有字甲骨的辨识厘定和四墓道高等级贵族墓葬的清理,学者们认为凤凰山遗址及附近地方,应该是周初重臣周公的采邑所在。学者们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开了唐初选择在古卷阿修建周公庙的谜团。
古卷阿的意思是“弯曲的大陵”,其中“卷”意为弯曲,“阿”指大陵。古卷阿是《诗经·大雅·卷阿》的创作背景地之一。这首诗通过描绘君子之游,反映了周代的献诗制度,展现了雍容祥和的盛世气象。古卷阿的具体地理位置即今岐山县城西北7.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背靠凤鸣岗,东、西、北三面环山,南边与平地相接,形似簸箕状如倒凹字,地势幽静且险要。这里不仅是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也是《诗经》中多首诗歌的创作地,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真实的周王朝,从中国陕西,西北最低调的一座城市——宝鸡开始穿越。

[作者简介]:刘欢欢,陕西省作协会员、西安市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乡土委员会副主任,陕西师大长安笔会驻会校友作家。多篇散文发表或获奖,参编地方图书四部,出版散文集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