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胡东泰,字泰然,1959年出生,甘肃省秦安县人。中共党员,一九八三年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汉语言文学学士;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在职研究生毕业。被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仲裁学院聘任为兼职研究员。工作期间曾在市级党政办从事文秘工作,并长期在多个市政府部门部门担任领导工作。先后发表有关区域经济、政府法制、李白与杜甫研究的论文多篇,亦发表人文地理方面的诗文数篇。现居西安市。
赞李杜题南郭寺(三首)
作者:泰然
其一
一代双星咏南郭,
百年孤身杂悲欢。
浮云不遮南山树,
总为黎庶祈平安!
其二
南山古刹越千年,
仰望隋塔花欲燃。
李杜诗碑今尚在,
读罢空忆衔泪观。
其三
南郭寺里有遗篇,
诗仙诗圣传千古。
文人游客争题咏,
鲁班门前弄大斧。
胡东泰,字泰然先生这三首《赞李杜题南郭寺》组诗,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南郭寺与李杜诗篇的千年文脉,其艺术特色与历史内涵具体表现在:
一、双星辉映的文学地理:诗中"一代双星咏南郭"精准捕捉李白《南山寺》与杜甫《秦州杂诗》共同构建的文学景观。李白笔下"东泉澄彻底,西塔顶连天"的澄明之境,与杜甫"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的沉郁之思,形成盛唐诗歌的两种美学范式。"浮云不遮南山树"化用杜甫"俯仰悲身世"的意象,却赋予新解:将个人悲欢升华为"为黎庶祈平安"的普世关怀,体现对李杜精神的创造性转化
二、时空叠印的物候见证:"隋塔花欲燃"巧妙呼应李白"禅房花欲然"的异文记载,同时暗合南郭寺"南山古柏"的千年地标。寺中2500年树龄的古柏,成为跨越李杜诗篇与当代游客的活态文物。"诗碑尚在"与"衔泪观"的对比,揭示文学记忆的永恒性与个体体验的瞬时性矛盾,延续了杜甫"俯仰悲身世"的时空苍茫感。
三、文化朝圣的当代反思:末章"鲁班门前弄大斧"的自我解嘲,实则是对对文化消费主义的批判。当代游客"争题咏"的热闹场景,与杜甫当年"囊中羞涩"仍坚持创作的纯粹精神形成张力。组诗结构本身构成微型"文化循环":从双星咏叹(其一)到物候见证(其二),终至当代反思(其三),暗合南郭寺从唐至今"寂寂无名到声名远扬"的接受史。
这三首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复现李杜笔下的南郭寺意象,更通过"古柏/隋塔/诗碑"等物质载体,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学对话。正如南郭寺古柏"每年生发青翠枝叶"的生命力,真正的经典总能在新时代焕发异彩。
都市头条 北京头条 天津头条
上海头条 重庆头条 雄安头条
深圳头条 广州头条 东莞头条
佛山头条 湛江头条 茂名头条
惠州头条 江门头条 沈阳头条
抚顺头条 大连头条 锦州头条
鞍山头条 本溪头条 辽阳头条
海城头条 盘锦头条 福州头条
厦门头条 圃田头条 三明头条
泉州头条 漳州头条 南平头条
龙岩头条 成都头条 绵阳头条
杭州头条 宁波头条 温州头条
廊坊头条 嘉兴头条 台州头条
金华头条 丽水头条 舟山头条
济南头条 青岛头条 枣庄头条
合肥头条 长沙头条 株州头条
湘潭头条 岳阳头条 衡阳头条
邵阳头条 常德头条 益阳头条
娄底头条 永州头条 武汉头条
南昌头条 九江头条 赣州头条
吉安头条 上饶头条 萍乡头条
新余头条 鹰潭头条 宜春头条
抚州头条 南宁头条 昆明头条
太原头条 大同头条 长治头条
阳泉头条 晋中头条 晋城头条
成都头条 雅安头条 乐山头条
资阳头条 绵阳头条 南充头条
临汾头条 运城头条 吕梁头条
朔州头条 呼市头条 包头头条
京港澳台世界头条总社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