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生产队那片瓜园
/耕读岁月长
有句俗语说的好“歪瓜裂枣,谁见谁咬”。
这话一点也不假,
七月中旬八月初,骄阳似火,田野里一片碧绿。
在这瓜果飘香时季节里
,每当大街小巷,卖瓜车吆喝声传来,我都情不自尽地围绕瓜车,转一转摸一摸,眼前立刻会浮现出了六七十年代,生产队种瓜,放瓜,看瓜那些难忘的场景。
(一)
我所在的老家双城堡东,十八华里的陈镶白旗头屯,是户型较大的村,人囗众多,约有四百多户人家,共有五个生产小队。
那时社员家吃上顿愁下顿,各家小孩都很多,吃水菓更是一种奢望。
只能吃些黄瓜,柿子,卜代替水菓。
生产队领导为了解暑降温,让大伙尝尝鲜,都会拿出一块岗地,来种瓜有十七八亩地(约一垧多左右)。
选择不存水地方搭窝棚,往四周观望一览无余,瓜窝棚首先要用木方或木杆绑人字架,用谷草或稻草彼苫子,两面用塑料布
盖严防止漏雨,有门冲南的,也有门冲东的。
门前木杆探出一米多,还要搭阴凉棚,用麻代片或被褥放在杆上边遮挡防止进雨,,。
我记得三队的瓜地在西张家莹,离屯子有三华里。瓜地远离屯子好处多,首先防止大人偷山偷瓜造成不必要損失,其次防备小孩祸害沒成熟瓜蛋乱扔,看瓜有两个人,一个叫张喜胜,一个叫高振才,有时地里看庄稼的护青员,还能在瓜窝棚里帮助照看点睡会觉,所以多数瓜地都离屯子远,起伙吃住在地里。
看瓜的人叫瓜把式,必须有威望,不小心眼占便宜,公而忘私,原则性强。
这个活儿较为辛苦,一般人不愿干,夏天蚊虫叮咬,轧蔓,掐尖打扠防止瓜狂长,这个人选拔,队长说了算。
瓜窝棚一搭起来,就证明香瓜要成熟了。
所以屯子小孩淘气的,就互相串通起來去爬瓜。
瓜地两侧有种高粮和玉米的,也有种矮颗庄稼
黄豆的。
小孩偷瓜两头去人,一帮分散瓜把式注意力,另一伙爬着进瓜地,有的瓜不熟捞着瓜秧就走,你说看瓜人能不生气吗!有心肠好的瓜把式摘半土篮瓜分给几个淘气包子,他们喜形于色得到了“战利品”满载而归,类似这样故事例子还有很多。
(二)
种瓜是在4月未5月初下籽,从种完瓜到开花需要一个月时间。
开花到采摘大约三十五天。
有句农谚叫“吃饭在牙口,种地在茬口”。这话一点也不假。
种瓜最好前茬是玉米茬,小麦茬,谷糜茬。种瓜怕重茬(西瓜也同样)八年轮作一次。
那时我记得香瓜品种有:金道子,八里香,顶心红,铁把青,大麻瓜,白沙蜜,红糖罐等。早瓜产量低,秋后瓜产量高。
为了区分瓜的品种,生产队时期,为提高香瓜座果率,风仙花(芨芨草花,)八辨梅花,芍药花,灯笼花一池子一池子骄艳无比,种在瓜地四周,即好看,又美观,那时女孩都有一个习惯,用风仙花辨染指甲,红红的经久不退。
绿菌菌瓜秧上,蜂飞蝶舞,各式昆虫鸣个不停。
为了使瓜达到纯绿色无污染,六七十年代,种瓜时用烀好的黄豆作底肥,上鸡粪,因鸡粪发酵后含钾元素较多,瓜喜欢钾肥在生长期。
过去讲妇女不允许进瓜地,擦胭抹粉影响瓜坐果率,谢绝入内。
这话也有它的道理。
岗地种瓜,沙土地瓜囗头好甜脆面,越旱瓜越甜。瓜阴面不易t底子,卖相挺主要。
〈三)
八月上旬,生产队瓜就完全成熟了,大人小孩昐望已久的奢望,
终于到来了。
队里放瓜按人口,一人分几斤要根据地里下瓜量,来临时定!瓜少了就按户分。
我家离生产队近二百多米,一放学听到敲钟声,我便夾着面代子,乐颠颠去排号,生怕把自已落下,,,。
放瓜有时去瓜地领,这样就得徒步三里多地,又累又喝,
即使这样也非常高兴去领。
那时瓜香沁人心脾,
脆甜沾嘴。
离地头一二百米就能闻到瓜香。
那久违的瓜香飘进了小屯,馋得我们这些小孩直淌汗喇子,,,。
立秋之后,天气渐凉,青纱帳密不透风。
高粮摇摆着向人们频频招手,谷穗沉甸甸压弯了腰,风吹稻浪连绵起伏是向人民在叙说今年一定又是一个丰收年,,。甜香瓜六七十年代没有抹药的,也没有甜蜜素,那纯天然味蕾,口齿留香,甜在舌尖美在内!
那一首首甜歌,那一幅幅美丽田园风光,让我怎能不回忆?
看瓜熟没熟:一,声音发空,不能发闷熟瓜。
二,手感太硬,有毛毛表皮,生瓜。
三,大头有残花干巴,小头未蒂熟瓜。
四,看瓜如果微黄就是熟瓜。
五,买瓜表皮有勾起棱子厚皮瓜。
授权首发作者简介:于忠海,男,中共党员。网名:耕读岁月长、山川秀美,1954年10月出生双城县(陈厢白旗头屯)安强大队。1976年参加政府机关工作。历任文革公社(后改联兴)经管会副主任。团委书记,联兴乡副乡长职务。1985年10月黑龙讧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学习,大专文化。2014年11月退休。笔耕不辍,与新闻结伴,在省内报刋发表新闻作品400余篇。多次获奖。现为《老年日报》特约通迅员。爰好散文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