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苦难中淬炼真言
——论刘文水的现实主义
写作实践与写作精神
文/刘代银
在当代中国文坛,刘文水以其独特的生命轨迹与创作姿态,构筑起一道粗粝而真实的风景线。这位从巴蜀大地走来的作家,用半生颠沛铺就的创作道路,践行着"文学不是唱赞歌的工具"的铮铮誓言,将现实主义的笔触深深扎进时代的褶皱。
刘文水的写作根基源于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从文革失学的少年到生产队长,从石匠到民办教师,多重身份的转换赋予其观察社会的立体视角。在教育教学讲台上与田间地头的双重滋养下,他既保持着民间艺术的鲜活灵动,又沉淀出知识分子的批判理性。这种特殊的文化基因,使其作品既有《四川金钱板·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市井烟火气,又兼具《请不要为豆腐渣工程开脱》的思辨锋芒。
在《流水悠悠》等诗集中,作家将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关怀升华为艺术表达。"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的创作信条,化作《啊!仙山峨眉》中劳动者的汗渍,凝结成《评电影芳华》里对历史伤痛的沉思。其散文诗与教学论文的互文性写作,展现出知识分子介入现实的独特方式——既要用《谈谈作文教学中的审题与谋篇布局》培养独立思考,更要以《喜迎香港回归》等作品守护文化认同。
面对"为执政者提供真言诤语"的文学使命,刘文水显示出知识分子的清醒与担当。在合著作品中,他既参与构建《中国当代传世诗文大辞典》的文化记忆,又通过邮册诗词传递家国情怀。这种"不盲目歌功颂德"的现实主义立场,不是简单的否定性批判,而是如《守望栖息地》般饱含建设性期待,在揭露时弊与守护理想之间寻找平衡支点。
当某些作家沉迷于语言的空中楼阁时,刘文水始终保持着"与泥土对话"的写作姿态。他的创作生涯印证:真正的现实主义精神,既需要《世界华语童谣童诗大赛精品选》中赤子之心的温度,更需《建国70年以来知名实力诗人作家名录》里见证时代的勇气。这种扎根大地、直面真实的写作理念,恰是医治当代文学"失重症候"的良方。
刘文水在文学艺术上具有以下成就:
创作形式创新
刘文水以七言八句古体诗形式创作自传体诗集《流水悠悠》,开创了诗歌自传的先河。这种形式既继承了杜甫、 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风,又以质朴生动的文字直抒胸臆,真实记录了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的中国社会变迁、国家民族兴衰、世事百态。
文学作品丰富
刘文水的代表作除《流水悠悠》外,还有专著《流水诗歌集》、《流水散文选》、肖像以及十余首格律诗词入选国家邮政部门出版的大型纪念邮册;合著:《守望栖息地》、《建国70年以来知名实力诗人作家名录》、《中国当代传世诗文大辞典》、《世界华语童谣童诗大赛精品选》;以及待出版专著:《刘文水格律诗选》、《刘文水杂文选》、《流水新冠疫情文集》、《刘文水诗词书法作品选》、《中国客家丧葬文化》(流水著)、《阴阳八卦与二十四节气养身》(流水著)、《旅游诗日记汇集》、《婚姻与性》(流水著)、《刘文水文集汇编》等。
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流水悠悠》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记录。它以个人成长经历为线索,反映了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为历史学家研究相关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其作品中展现的奋斗精神、家国情怀等,对后人具有启迪和激励作用。
文学成就的认可
刘文水的文学成就得到了众多文学界人士的认可。如历史学教授《大新王莽》作者刘文杰、中华词赋家联合会副主席刘昌文、国家一级作家牛放、四川省直机关党校常务副校长刘代银、市作协副秘书长杨代军、文学评论家罗兴田等, 都对其作品的文学价值、社会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
(2025年7月)
附:贺 《流水悠悠》出版
文/刘代银
《流水悠悠》中的诗篇,我跟随作者边写、边发网上的写作过程,都断断续续地拜读过。
我是通过“四川刘氏宗亲群”、“四川汉文化群”,认识作者“流水”(实名刘文水)的。对“流水”总的印象是:他,出身贫寒,阅历丰富,顺境中镶嵌曲折,但始终不移自小立下的当“作家”、“诗人”之志向。他,秉性耿直,挚着较真;伸张正义、嫉恶如仇;具不媚权贵、刚正不阿之血性!他,勤学博览,笔耕不辍,终成大器,其独创七言古风、朴实无华之自传《流水悠悠》,敢为天下之先。其精品散文随笔、时政评论、文学评论等皆已盛誉网坛。
(庚子年五月初七日)
文水先生七十寿联:
犟牛拐拐凸显执着秉性
流水悠悠铸就古稀人生
横额:文誉网坛
[作者简介] 刘代银,系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正厅级巡视员、副教授,曾担任多部社科著作的主编、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