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南沙

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肖峰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8日14时30分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去世,享年93岁。
肖峰自白:
“我深信艺术不仅是个体的表达,更是国家民族共振的桥梁。我的作品从未脱离过时代的轨迹,他们既是个人感情的寄托,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深情回应。”肖峰自白。

艺魂不朽
——敬悼肖峰先生
烽烟淬笔丹青史,赤胆长铭天地魄。
桃李春风立雪门,丹心永耀湖山魂。
肖峰先生千古
艺坛大家归道山,丹青不朽。
教苑典范留遗泽,桃李芬芳。
后学 乐石社秘书长南沙 敬悼 于无我斋 乙巳荷月

先驱陨落·缔造永存
——泣悼肖峰先生
文/许江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经过一段时间的抢救无果,肖峰院长还是走了。在宋韧老师辞世130天之后,肖院长亦赴仙山。这对革命夫妻,同志同心,终于要在天堂相聚了。此时,正是肖峰美术馆落成开幕整整3个月的日子,此时也正是肖峰美术馆成为乙巳春夏西湖人文新的打卡点的日子。肖老师悄悄地走了。肖、宋两位老师,将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品500余件捐献给国家。这些作品将永远地留在这里,记录时代,展示风采,激励后人,凝聚艺心。青山常伴佳作,艺馆永结同心。

肖峰(左一)在“浙江美术学院”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的授牌仪式现场
肖峰院长是国美历史上第十任院长。1983年,肖院长走马上任,以他特有的思想活力和改革锐意,带领那一代名师打开了美院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新气象。他的主要贡献在于:
肖院长以他特有的大视野,认清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提出美院发展的宏大蓝图。首先他把握改革、发展的主线,让学校的动脉与国家、与时代的大动脉同频共振。他清醒地意识到国字号校名的重要性,力排众议,提出“中国美术学院”的新校名,并殚精竭虑,奔走呼唤,促成国字号校名更换成功。这一校名更换不仅赓续了老国立艺术院和国立艺专的文脉,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更是以国字号的担当,富于挑战性地强化了学院的使命责任,树立起中国美术教育的鲜明旗帜,这一旗帜不仅提振了学校的使命精神,更是直接把学院的学术提高到全国性影响的高度之上,提高到艺术教育的时代性变革的高度之上。

肖峰与宋韧在作画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突出的时代担当,在肖院长的领导下,美院在各个方面都展开了突破性的拓展。在教学上,大力强调基础训练,强调下乡生活的安排。在人才方面,破格引进一批优秀的青年艺术家,为学院上世纪末、新世纪初的锐意发展奠定基础。尤其在国际交流方面,国美率先在巴黎国际艺术城设立三个工作室,让一代教学骨干有机会提升视野,放眼世界。他及时引进万曼先生,建立万曼壁挂研究所,引进赵无极讲习班,以纤维艺术和当代油画新形态,来激活东方传统,引领开放年代的时代创新,形成全院上下的中国精神与全球视野的融合热潮,推动八五新潮的涌现。他主动地与国际名校建立校际交流,争取青年出国深造,我自己正是这一热潮中出国进修的一员。他还高瞻远瞩,买下了滨江地块,为二十一世纪南山重建等历史发展赢得生机,奠定基础。他还创立了中国美院出版社,与浙江日报社联合创办美术报……国美后来所有的发展中,处处都有肖院长的布局,都有他创新性战略的安排与思考。

肖峰陪同江泽民同志观看“中国现代壁挂艺术展
肖院长秉持敢为人先的实验性、创新性的思考与识见,推进学院的学科布局。在国画系支持当代水墨画实验班;在油画系支持具象表现绘画试点班;专项支持综合绘画试点教学,专项支持环艺专业的创建,直至综合艺术系和环艺系的建立,在全国独树一帜。肖院长创新开放的思路,不仅打造了世纪之交美院教学的新格局,而且深深地塑造了我们后来者的治校和变革的胸怀,铸造了国美后来突破性发展的拓展理念。
肖院长以中国美院的旗帜为心,以时代担当为基,以创新性思考为纲,为美院新世界的发展奠定格局和基础,为今天的中国艺术教育和中国美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以这么说,肖院长是国美发展的时代先驱和缔造者。肖老师和宋老师都是充满激情的师者,又是卓越的艺术家。他们拥有几个突出的特点尤让我难忘:
第一个特点,肖老师的澎湃激情与宋老师的持重刚毅。肖老师是国美激情讲演的祖师爷。他的讲话总是那样热潮漾溢,气势磅礴。他总是能够把他的思考,把他的创见,融化在语言中,来掀起国美式的发展和建设的热情,并深深地感染着大家,从而造就了国美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宋老师是贤内助,她以她的沉稳、坚韧,不仅在“文革”期间救了肖老师的命,而且在后来的长时间里,在大事上为学校的发展与决策提供助攻与思考,在创作上共同砥砺前行。患难树同志,艺创结同心。他们的互补展示了同志同心的磅礴之力。

肖峰《辞江南》,布面油画,114x210cm,1959,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藏

1960年,肖峰创作《辞江南》
第二个特点,在他们不同的性格之中,都包裹着艺术的激情,存持着率真的赤子之心。早年,肖老师留苏,展示了他的独特才华,以华美的色彩树立卓越的形象。在后来的岁月中,肖峰老师、宋韧老师一道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画作。这些画作许多都与他的革命经历和记忆相关,存持着从革命烽火中熏陶而来的文化视野和浓浓的艺术情怀,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战士的激情与胸怀。他们总将笔头对准革命领袖和革命人民,为他们写照、为他们树魂。肖峰美术馆中的画作,正是他和宋老师的创作的优秀代表。

1999年肖峰、宋韧夫妇在维也纳
第三个特点,在于他们共同的慈怀善意和乐于助人。他们对待生活,总有一种特殊的炽热,有一种感动人心的乐观和宽容。他们身上总是蕴涵着一种师者与老八路的温文和侠意。这是我每当想起总是絪缊在心的。
肖峰美术馆的墙上有四句话:携手同志同心,打造国美国标,创作人民艺术,奉献绘画人生。这四句话是肖、宋两位老师的写照,也是肖峰美术馆的立馆宗旨。据说,肖老师在宋老师仙逝之时,有一段时间犯糊涂,竟不知宋老师已去。一个月前的一天,肖老师猛然清醒,明白了噩耗,沉吟了一会儿说:“小宋还是不够坚强啊!”这是一句噎人心扉的别语!这是革命者生离死别的告白!衷心地祝愿他们两人,天堂之上,形影不离,永远坚强。
2025年7月9日

肖峰与宋韧在家中阅读

肖峰在艺术馆开幕现场
革命艺术伉俪肖峰、宋韧捐赠503件作品
彰显其深厚热忱的家国情怀
2025年4月9日,坐落在杭州西湖畔、大慈山脚下的肖峰艺术馆正式开馆。这座艺术馆永久收藏和展出肖峰、宋韧的重要艺术作品,从而成为这对“时代之子”革命文艺的精神闪耀之地。
在开幕式上,93岁高龄的肖峰捐赠了他与宋韧80年艺术生涯的核心作品共503件,涵盖其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创作全貌。
开馆首展以“时代之子——肖峰、宋韧艺术展”分为“旅苏菁华——肖峰留苏作品”“激情赋彩——肖峰归国作品”“同志同心——肖峰、宋韧合作作品”“韧心写照——宋韧作品”四个篇章,呈现肖峰与宋韧笔下的历史现场、人民生活与祖国河山,通过色彩和线条凝聚时代的精神,传递民族的坚韧与力量,迸发出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时代最强音。
这批凝结毕生心血的艺术珍品,既是对肖峰、宋韧这对“时代之子”的个人创作脉络的完整梳理,更以赤子之心诠释艺术家的文化使命,为现当代艺术研究提供珍贵范本,彰显深厚热忱的家国情怀与不忘初心的时代感召。

留苏岁月

留苏岁月
肖峰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动荡岁月,成长于革命和战争年代。他们的艺术人生,与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共和国革命艺术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与民族独立振兴、文化融合自强的漫漫长途的梳理和反省休戚相关。他将革命人生与艺术生涯紧密相连,将自己的艺术创造融入时代革命的洪流之中。

1954年,肖峰在苏联与林岗、全山石参观农展会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院长西蒙·米哈伊洛夫斯基向肖峰先生赠予列宾美院建校260周年杰出贡献纪念奖章
肖峰青少年投身革命,以文艺为武器,跟随部队转战南北,历经艰险;在经历漫长的战斗岁月后,来到杭州国立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之后又被选派至苏联列宾美术学院学习油画,此间创作了一批蕴含悠长诗意、乐观而不失深沉的代表性作品,后与宋韧结缘,相依相伴,历经风雨,共渡磨难,共同创作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的油画作品。他们将革命与艺术的内涵推向了更为饱满而典型的境界,深刻彰显了革命志向与艺术理想相互融合的人生意义。
从战地宣传员到文艺战士,从现实主义巨擘到教育改革的掌舵者,肖峰用艺术人生诠释了“为时代塑像,与人民同行”的信仰。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颁奖仪式现场,肖峰教授女儿肖戈代父亲接受颁奖
就在今年3月1日,肖峰的妻子、著名艺术家宋韧逝世,生命同样定格在了93岁,令人唏嘘。一对革命艺术伉俪,终相聚于天堂,继续从事他们热爱的艺术事业。
先生千古!

肖峰先生出席艺术中心开馆暨尼古拉·菲钦油画作品展开幕现场

肖峰、宋韧和全山石先生在艺术中心展厅

肖峰简介
肖峰先生1932年出生于江苏江都,1943年参加革命,从事文艺工作,1944年参加新安旅行团,随军转战在苏北、晋、冀、鲁、豫;1949年随军南下到上海;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学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1954年至1960年,赴前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留学;1960年至1973年,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任教;1973年至1982年,在上海画院油画雕塑院从事艺术创作;1983年至1996年担任中国美术学院第十任院长;2004年离休。

1946年,新安旅行团成员于淮阴合影。第二排左起第二人为肖峰。(张爱萍摄影)
他继承了从林风眠到潘天寿的办学思想,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他革故鼎新,克勤克俭,勇于开拓,极大地推进了学院的发展,为中国艺术教育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的逝世是中国艺术界和中国美术学院的重大损失!
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原常委,是党的十三大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等重要兼职。1995年,获法国“艺术与文学勋章”;1999年,获俄罗斯“普希金文化勋章”并被聘为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2000年,获第八届圣彼德堡国际艺术节“艺术大师”称号; 2002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鲁迅文学艺术奖特殊贡献奖”;2012年,获得中国文联“造型与表演艺术成就奖”; 2021年,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2024年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2025年4月,坐落于杭州西子湖畔的肖峰艺术馆正式开馆,肖峰同志捐赠了其与妻子宋韧二人近80年艺术生涯的503件作品作为永久馆藏。

1985年,肖峰(左)与艺术家朱德群、赵无极
主要作品有《辞江南》、《六三罢工》、《创业的年代》、《战斗在罗霄山上》(合作)、《拂晓》(合作)、《收复失地》(合作)、《芦苇丛中任我行》、《白求恩》(合作)、《张思德》(合作)、《饮马扬子江》、《耀邦同志》等。作品先后在国内各地及法国、美国、俄罗斯、吉尔吉斯共和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奥地利、瑞典、摩洛哥、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展出并获奖。出版有《肖峰、宋韧油画集》《岁月履痕——肖峰、宋韧从艺60年回顾展》《肖峰油画集》《肖峰画辑》等十余种。发表有《谈艺论美》《肖峰谈艺录》《油画技法》等文集。
肖峰部分作品

肖峰 《耀邦同志》 布面油画 83x174cm 1999年

肖峰 宋韧 《白求恩》 134x156cm 布面油画 1974年

肖峰,《纳加》,35x49cm,素描,1956年

肖峰、宋韧 拂晓 350×180cm 布面油画 1979年 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肖峰、宋韧《小八路》,80x116cm,1979年

《芦苇丛中任我行》110cmx186cm 布面油画 1988年 肖峰

《战斗在罗霄山上》 138cmx240cm 布面油画 1976年 肖峰、宋韧


责任编辑:何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