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沧桑,百年伟业。
从1911年广九铁路建成通车迄今已经整整114年了。114年来的广九铁路历经坎坷,看尽中华起伏,她见证了满清帝国的衰落、古老文明的危机,她目睹了辛亥革命的硝烟、日军的炮火、两种社会制度的隔绝和“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她听到了大陆小商贩的叫卖声、中国向世界打开大门的第一声春雷,她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巨大变化,也亲身感受着自身的巨大变化。她的变化,何尝不是百年华夏的变化?
从詹天佑到孙中山,及至邓小平,这是三位对广九铁路有着深刻影响的伟人。三位不同时代的人物,是中国帝制时代、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铁路建设引领者,他们在不同的时光里谱写了中国社会变迁和时代进步的生动教科书。
历史指向晚清。作为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是广九铁路的顾问,他亲自建造了中国早期的数条铁路,而广九铁路,则是其中意义非凡的一条。它是晚清修建的最后一条铁路,也是民国迎来的第一条铁路。它目睹了辛亥革命的一声枪响,在帝制倒塌中获得新生。
广九铁路建设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不仅在于这是中英共同建设的铁路,纠葛纷争不断,还因为仅修建铁路拱桥一项就创造了当时世界铁路筑路史之最。铁路全线共修建7座铁路桥,其中石厦桥、东莞桥、石龙桥都是相当复杂的工程,耗费资金、人力巨大。但中国悠久的建桥历史,为修筑这7座铁路桥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华段铁路仅用了4年时间,便建造完成。而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便是罗湖桥的建设,在詹天佑的坚持下,罗湖桥被建成了铁路桥。60多年后,罗湖桥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建筑。历史总是在看似偶然的决定中成就着必然。
因为铁路,孙中山与詹天佑并肩走在了一起。民国肇建,孙中山所选择的实业救国路便是兴建铁路。辞去临时大总统之后,他宣称自己“十年不预政治”,专心一意,为国家筑造20万里铁路。他说“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又曰“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又为交通之母”,“今日修筑铁路实为目前唯一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对国家独立和强盛的满腔热血,使孙中山和詹天佑通过铁路紧紧联系在一起。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孙中山的第一个职务便是全国铁路督办。1912年5月,孙中山视察粤汉铁路时,詹天佑以粤路公司经理的身份,率领公司成员隆重欢迎孙中山视察,并请他帮助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困难。这是两位中国近代伟大人物的第一次会面。此后,二人在铁路建设上心心相印,1919年8月,孙中山发表了大气磅礴的宏伟长卷《实业计划》,计划中最精彩的部分是铁路规划,是他多年研究铁路的总结。这其中融有詹天佑的智慧和经验,是他和詹天佑铁路情缘的最高升华。
一切都是为了中华复兴,为了民族强大。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世纪梦想,广九铁路才不断得以重生。再度聚焦广九铁路的一个关键节点:深圳罗湖桥。国家很多富含意味的历史画面,累积在这座桥上。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里是意识形态中国的“鼻孔”。1949年10月,广九铁路直通车中断,乘客必须步行过罗湖桥。饶是如此,偌大的中国除了北部与苏联接壤的关口,也便只有这座与香港相连的小桥,维系着与外部世界的沟通。
新中国铁路建设,离不开邓小平。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便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分管铁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铁路部门在邓小平的直接领导下,铁路建设实现了巨大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最辉煌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无愧为中国人民铁路的奠基人。1975年,邓小平复出以后,其工作抓手便是铁路整顿。197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出访日本,日本新干线的快速高效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发展快速铁路成为邓小平的夙愿,广九铁路直通车的再度开启,离不开邓小平的直接关注,而这次开启,不仅仅是内地与香港直接来往的加速,更是改革开放大幕的上演。1992年那个非同凡响的春天,这位世纪伟人正是乘坐火车来到深圳,发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时代强音。自此,中国迎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广九铁路也旧貌换新颜,满载着中国梦川流不息。
川流不息。虽然有过中断,有过屈辱,有过跌宕。但总是饱含着希望,憧憬着美好,迎接属于我们的光荣与骄傲。这是广九铁路的梦,更是中国梦。
百年梦想,于今照进现实。
东方风来,满眼春光。
百年来,广九铁路对于沟通粤港,以及香港与内地的联系,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作为广九铁路重要组成部分的广深铁路,更是厥功至伟。如今,当年的蒸汽火车早已变成了高速火车,广深铁路业已为中国铁路改革发展和广东经济发展及中国的对外开放事业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广深铁路是中国铁路改革的第一号种子。1984年,广深铁路公司成立,在中国铁路领域率先实行现代公司制度;1996年,通过股份制改造,成功在香港联交所和纽约证交所上市,是中国铁路运输企业第一家上市企业,是第一批在境外上市的22家公司之一,后又在A股上市。作为直接联系香港的桥梁,广九铁路承担着为改革试水的重任。改革,又让广九铁路始终葆有生机与活力。
广深铁路是一国两制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1979年4月4日,广九铁路直通车的恢复开行,直接架设了粤港两地人员往来的便捷通道。人便其行,货畅其流,成为广东吸收外来投资、人员的有力支撑。没有广九铁路,就不会有广东经济发展奇迹和经济第一大省的地位;没有广九铁路,就谈不上香港甚至澳门的繁荣发展;没有广九铁路,内地人员到香港的自由行就难以实现,也就不会有成功实践一国两制的基础性依托。广九铁路,是经济繁荣的见证,亦富有鲜明的政治意义。这种政治意义,不是简单的经贸往来,而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就近学习,是市场经济理念的逐渐辐射。之所以是广东而不是别的地方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香港的存在可谓是关键原因。香港是全球自由港,是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当广九铁路再度重开以后,来自香港的投资者撬动了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块蛋糕,而广东则在习仲勋、任仲夷、吴南生、袁庚等一大批改革先贤的率领下,向香港学习,向香港要经验,开创了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契机。
广深铁路是中国铁路提速战略的试验基地。1994年10月20日,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深铁路试车成功,列车最高时速达到174公里,行车时间由原来的两个多小时缩短为一个小时。第一列和谐号动车组的运行,使中国铁路加快了装备国际化、现代化的步伐。提速,让粤港两地的来往更加高效,也让外界直接感受到中国铁路的发展与变化。如今,高速铁路在中国得到赶超式发展,广九铁路的贡献可谓不可或缺、不可磨灭。广九铁路又是中国铁路运输的黄金通道。全长147公里的广深铁路,是中国铁路车流密度最高的一段,创造了高于全国铁路平均水平数倍的经济效益,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通道。效益上的丰收既来源于粤港两地交往的频繁,也获益于铁路系统体制改革的成功。
广深铁路还是中国铁路文明的形象代表。广九列车的优质服务,是中国铁路的文明之师,在国内外广大旅客中赢得了一流的口碑,享有盛誉的服务是广九铁路的品牌。广深客运服务部门始终以做到世界一流水平为标准,制订了“广九列车航空化、广深列车公交化、客运服务人性化”的高位目标。品牌决定影响,品牌决定形象,广九铁路能够做到的,别的铁路也能做到,广九铁路所取得的经验,是中国铁路发展的宝库。正是越来越多“广九”品牌的出现,提升了中国铁路文明的新高度,也提高了中国铁路的美誉度,让每一个铁路人都为之自豪。
广深铁路的文明,早已超越一般的文明范式,这不仅是铁路系统的文明,更是中国社会文明发展的走廊。30余年改革开放,30余年文明发展,广九铁路逐渐走向成熟,迎来百年之交的辉煌。
广深铁路,由此既是粤港经济大动脉,也是改革开放的大动脉。
雄关漫道,巨龙奔腾。
这条铁路历经百年生涯:她曾长期是一条华段与英段分割的路。特别是从1937年到1949年的战火动荡时期,她是一条饱受苦难的路。从1949到1979年长达30年的隔绝期,她是一条冷漠的路。只是从1979年起到现今,她才真正成为一条辉煌的路。百年巨变的广九铁路,承载的是历史,昭示的是未来。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广九铁路如何迈步走向新的百年?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新辉煌?如何继续承担中国铁路改革排头兵的历史重任?
伴随着《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迎来了新一轮铁路建设高潮。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世界级的都市群,打造一小时城市圈。珠三角一体化如火如荼,珠三角和港澳地区将逐步形成粤港澳城市集群,从高铁到轻轨,日益拉近的珠三角给广东铁路特别是广九铁路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正在崛起的城市文明圈将成为世界上令人瞩目的新兴文明模式,而广九铁路如果能够抓住机遇,为新一轮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提供铁路保障,那将不仅是珠三角一体化成功的典型,更是广九铁路开启新使命、实现新价值的标志。
中国的高铁时代已经到来。高铁将从根本上打破过去传统的地理概念,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铁路一度被认为是“夕阳产业”,而高铁的出现特别是中国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使世界铁路焕发了青春,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兴。广九铁路,必然将因此迎来新的高速革命,粤港两地的空间距离将因飞速发展的高速技术而再度缩短。这是粤港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何尝不是广九铁路进行自身改革的诉求?
高铁时代,铁路改革将进入快车道,庞大的硬件更新必然需要庞大的软件更新。中国铁路新一轮体制改革的钟声正在敲响,昔日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飞速发展的铁路建设需要,铁路必须在实现路网现代化的基础上实现管理现代化、体制现代化。作为连通香港的大动脉,广九铁路的改革总是率先而为,它不仅是现代化的窗口,也是向世界先进管理经验学习的桥头堡,是推动中国铁路转型的试验田。为全国铁路改革探索新路,为中国铁路的新兴提供经验,广九铁路,由此而任重道远,却又更添一分春色。
改革总是需要先行者和开创者,百年来的广九铁路从一路跌宕走向繁荣复兴,改革是中兴之砥柱,而也只有继续改革,才能让广九铁路始终走在发展的最前方。当先行者并不容易,当先行者本身就是一种冒险,但一个时代要进步,一个行业要发展,必须有大胆试水、大胆探索的先行者。这是中国改革多年来的经验总结,更是广九铁路的使命所在。
历史,总是在回旋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百年的广九,写尽中华百年来的兴亡与求索,百年的铁路,歌唱着百年来的祈盼与辛劳。今天,中国的铁路水平已经从昔日的输入国变成了输出国,中国已经站在了世界铁路建设的最前沿,中国铁路人正在全世界铺设铁路,为世界之沟通尽中华之伟力。孙中山的铁路强国梦不仅已为现实,更实现了巨大超越,当年列强在中国架桥,如今中国为世界铺路,这是中国铁路人的荣光,更是一个民族改革和发展的骄傲。不管承认与否,一个铁路企业现代化和铁路人全面发展、一个中国铁路建设迈向全球的崭新时代已经来临。
大风起兮云飞扬,百岁又发少年狂。新的百年,新的广九,新的理想,新的中国梦。唯有快马加鞭,奋力而为,我们才能在新的时代书写光耀千秋的新传奇。
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