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乡愁
王永标
叶落归根未可期,长空遥望雁来迟。
浮云梦里寻幽径,流水河边折柳枝。
初愿在,卷涟漪,当年衣物系娘思。
临行犹记南塘藕,化作羹汤尚有丝。
《鹧鸪天·乡愁》:以词为舟,载满乡愁
王永标这首《鹧鸪天·乡愁》,以细腻笔触编织乡愁经纬,于古典词牌韵律间,将游子对故乡的眷恋、对亲恩的牵念,化作可触可感的意象,让乡愁既有古典的韵致,又饱含现代的深情。
起笔“叶落归根未可期,长空遥望雁来迟”,以“叶落归根”的传统意象起兴,“未可期” 三字,将归乡的无奈与渴望拧成绳,拽住读者的心;“雁来迟” 借候鸟传书的古典意涵,添了几分等待的焦灼,开篇便定下乡愁的惆怅基调。“浮云梦里寻幽径,流水河边折柳枝” ,“浮云” 喻漂泊,“寻幽径” 是对故乡旧迹的执念;“折柳枝” 化用送别典故,可这里反向成思,是故乡的水、故乡的柳,勾着游子的魂,在梦里回绕。
过片“初愿在,卷涟漪” ,“初愿” 是归乡、是承欢,可现实如投石入水,搅乱乡愁的一池静水。“当年衣物系娘思” ,笔锋陡转,聚焦 “衣物” 这一日常物什,母亲把思念缝进针脚,衣物成了乡愁的具象载体,轻描淡写却重若千钧,将个人乡愁与母爱牵挂缠作一团。末句“临行犹记南塘藕,化作羹汤尚有丝” ,“南塘藕” 是故乡风物的微缩,“羹汤有丝” 谐音 “相思” ,把味觉记忆、故乡情味,都熬进这碗藕汤,丝缕相连,既是藕丝,更是扯不断的乡愁,余味悠长,让乡愁在舌尖、在心底,久久萦回。
全词借景、事、物层层递进,从大处的归乡难、雁来迟,到小处的衣物、藕汤,以小见大,把乡愁拆解成可触摸的生活碎片,又以古典意象打底,词牌韵律为纲,让乡愁既有传统诗词的含蓄美,又有现代情感的细腻真,读来如饮陈酿,初觉惆怅,再品回甘,尽显乡愁的深沉与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