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山公园:“艾”“爱”交替为哪般?
(故事新编)
李 皓
[作者按]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曾有位主政过山东的国民政府省主席,名字叫作韩复榘。此人虽出身书香家庭,且书法造诣也较深厚(篆隶魏碑兼通),但由于其性格上的胆大妄为与精明算计并存、虚荣好奇与务实求真交织,以及其行为上的好逸恶劳不拘小节,民间便编有许多段子讽刺其为“草包”。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传播甚广的他作的打油诗,例如:“千佛山,山千佛,上头尖尖下头粗。有朝一日倒过来,下头尖尖上头粗”。又如:“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叶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更耐人寻味的是他的行为,如,某日在视察学校过程中,当其看到许多学生在篮球场上争抢一个篮球时,立马动了恻隐之心,“这么多人抢一个球,孩子们多可怜啊!”于是,当即责成陪同视察的学校领导:“立马多买一些,给孩子们一人发一个,让他们皆大欢喜。”
说起来,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人、类似的事,还真不老少。因性格和理解能力所限,出于好心却办了坏事的情况,也并非凤毛麟角。今天,小可就再信手拈来一则坊间故事博读者一笑。有关情节中人物,现实生活中人千万不要对号入座,否则,就只能是文化不自信级别的“自寻烦恼”了。如此而已,而已!

在历史的长河中,“艾陵之战”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在公元前484年的天空。是年间,吴国与鲁国携手,于艾陵之地大败齐军。这场著名战役,既在中国战争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成为了艾山这片土地独有的历史记忆。
艾山,虽史学界关于其确切位置略有争论,但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它位于今山东济南市莱芜区东南的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境内。
钢城区,这个当年因服务莱芜钢铁总厂建设需要,而在莱芜升格为地级市时设立的新行政区,人口不过三十多万,面积也不算广袤,只下辖区区几个乡镇街道。区政府驻地所在的街道,原名叫城子坡,后因境内承载着“艾陵之战”厚重历史的艾山,而正式更名为艾山街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艾山街道越“坡”上“山”,街容街貌焕然一新。那原本不起眼的艾山土岭,也被精心规划开发成“艾山公园”,成为当地大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深受百姓喜爱。
然而,某年某月,一位新调任此地的县丞勇敢地打破了这份宁静。这位县丞一心想显示自己主政一方的“小城大爱”理念,遂自作主张,带领治下大大小小的官员,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造爱运动”。运动中,艾山公园首当其冲,被更名为“爱山公园”。不仅如此,县丞还在半山腰垒砌起四四方方一面高墙,墙上镌刻了一个号称“全国最大”的欧阳中石体“爱”字,并涂以红漆,醒目夺眼,使得整个小城之内的居民,只要略抬头,便能清晰地看到这个大“爱”,的确蔚为大观。山顶之上新建建的“爱心亭”,更是让登临者脚下生风、心中生爱。
只是,这大张旗鼓的“爱”,却将“艾陵之战”的历史文化深深遮盖。许多知晓这段历史的有识之士,虽心有不甘,却因种种顾虑不敢发声。
时光悄然流转,正所谓“政声人去后,百姓闲谈中”。好在这位县丞在任时间不长,便获高升,后又调任新地。他的这一番折腾,让坊间“胡搞八搞”的非议声此起彼伏。继任者似乎也察觉到了由“艾”变“爱”背后的庸俗与肤浅。不久之后,“爱山公园”的进山牌坊上,便又重新变回了“艾山公园”。半山腰那大大的“爱”字,也被铲平,取而代之的是展现“艾陵之战”场景的大型浮雕。如此这般,历史的记忆仿佛又重新回到了这片古老的土地,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金戈铁马”……

作者简介:
李皓,笔名浩泉、泉歌,山东平度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新闻正高级职称,退休前供职于某地级新闻媒体,担任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现社会兼职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写作学会莱芜写作中心副主任,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