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袭
——一次别开生面的考试
刘上恭

7月3日下午,是我们隶书班这个学期的最后一堂课。上午,虞老师在班级群里发了一个通知:
同学们好!今天下午上课,请都带上印章和印泥,做个小结。
“带印章印泥”干什么?同学们一头雾水,不知虞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随着景班长一声“上课”,师生们互致敬礼后,虞老师开门见山:“今天,这最后一节课,我们考试。”
啊?考试,台下一片哗然,都没有思想准备啊!军旅出身的虞老师,高大魁梧,做事雷厉风行,既有军人的气质,又有文人的风范。上他的书法课,大家不仅收获大,而且兴趣盎然。可今天,他用突然袭击的办法来对付我们,我们有些措手不及。
“裁开四尺对开的纸,写长条横幅,至少八个字,要写有意义的内容,用曹全碑,张迁碑太王碑,都可以。现在开始。”说完,他率先在台案上裁起纸来。
同学们有的裁纸,有的找内容。到底写什么呢?有的抓耳挠腮,有的苦思冥想,有的显然胸有成竹,裁好纸张,正挥毫泼墨。
台下同学们都在忙活,虞老师也没有闲着,只见他在台上写他的作品。
有的同学写完了,先交给老师阅卷。“字不错,你的格式不对”,“你写的内容不好,换一个”。
刘敏同学,将写好的“德艺双馨“四个大字,交给老师。他说这是对老师的评价。老师说感谢你的评价,但你写了四个字,至少八个字啊!于是他又回去写了。
我写好后,呈给老师”“你写得字太大,再小一点。我赶紧又写了一遍。”老师逐一点评,可以说,一次过关的是极少数的,多数都被老师罚下重写,我就罚下重写了两遍才过关。写好审核通过的,即盖上印章交卷,老师满意地收下。接着,老师按你写的内容,用草书写一幅,回赠于你。凡交卷的同学,都得到了虞老师的墨宝。
看吧,大家的内容虽不尽相同,但都健康向上,启迪人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能成
这都是强调坚持实践的重要性。
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强调了做人的底线。
有的学友喜欢清新闲适,写下了:
一颗静心观世界
半盏清茶悟人生
有的学友对下面这幅对联情有独钟:
家为近山多野兴
人于对月有新诗
这种恬淡闲适的人生态度,让人很自然地想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不于其中起妄想
自是此处多吉祥。
这出自邓石如的隶书对联,此联常被用来表达淡泊心境与禅意。
人生哪能尽如意
万事只求半称心
这是杭州灵隐寺内悬挂的对联。该联以禅意哲理闻名,倡导豁达的人生态度。表现出该学友的豁达人生。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是勉励自己,也是鼓励别人,要有更高的境界,站得高,看得远。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学友们书写的内容,有的富有哲理,有的充满励志,有的清幽淡雅,有的直抒胸臆……丰富多彩,都是人生态度的自然呈现,给以启迪,美不胜收。说明大家涉及的领域之宽和各自的心灵与境界。
这时,尊国同学认认真真写了一幅,最后交卷。老师说,内容不错,写得也不错,落款填满了位置,印章盖哪里啊?
他又回去裁纸、重写。这一次,他书写完以后,直接把落款位置空出来,战战兢兢地交上。虞老师看了笑了笑,给他落了款,才算过关。
这天一共来了14个同学,交了14幅作品。虞老师是军旅书法家,有着多年的军旅生涯,平时看似粗粗拉拉,不拘小节,实则是个做事严谨细致的人。他写了一个篇头,叫“水墨年华”,先写了“前言”,收齐答卷后,又写了“题跋”,然后他把同学们的作业答卷,按照交稿顺序,一幅幅,仔仔细细地粘贴在一起,就像巧手的女红做针线活一样,最后做成了一幅几十米的长卷,蔚为壮观。
大家小心翼翼地提着长卷,在教室里围了大半圈。虞老师被大家簇拥到中间,像个孩子一样开心,满脸的胡子都笑起来了。史军同学赶忙录了像,大家情绪高涨,兴奋热烈,好像集体做了一项文创大工程。
虞老师对这次考试基本满意,但强调有待提升。他说,暑假你们每一人都用今天这么大的纸,写同样的内容,写十四幅,开学后与其他同学交换。你们也可做成长卷,留作纪念。多少年以后,你拿出来一看,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这场突袭的书法考试结束了,但同学们还沉浸在那种紧张又愉悦的气氛之中。它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快乐和思考。学习有时是枯燥的,有时又是快乐的。暑假,同学们将要忙活那十四幅作品了,同时对下学期的学习,又充满了热切期待。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