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司城
池国芳
在莽莽苍苍的武陵山脉腹地,群山合抱之中,便是那奇绝于世的恩施土司城了。它凌驾于八百米海拔之上,仿佛一座停驻于半空的城池;三百亩方圆里,古意盘踞,层层叠叠的吊脚楼依山而筑,从山脚直铺上山腰,像是被群山怀抱的奇异木舟群,停泊于云雾之间。此地风貌,便是人类与自然交缠对话所镌刻下的史诗。
城中山水,亦自有其精魄。清江绕城而行,水色澄澈如碧玉,潺潺流过城脚,倒映着两岸古木与嶙峋山石,如一面映照天地的明镜。山间雾气不时飘来,薄纱般缠绕楼阁与飞檐,山峦被点染得愈发朦胧幽深。城里,土家儿女的生活节奏缓慢而悠然,风雨桥上常见三两老人摇扇闲坐,对弈谈天,仿佛时光也悄悄放缓了脚步。檐角下悬垂的金黄玉米与艳红辣椒,在风中轻轻摇曳,它们与山风一道,悄然拨动岁月深处那根沉静的心弦。
因此,恩施土司城便成为世上最宏大的奇特景观。每年夏至,酷暑席卷平野,此处却如清凉洞天,游人便如溪流般汇涌而来。暑气消融于城里的山风树影之间,人们畅游于城中的九进堂建筑群,穿行于曲折回环的吊脚楼长廊,每每流连忘返。我也曾在此间游走,脚下的青石板沁着凉意,抚摸着风雨桥的栏杆,看那溪水在桥下轻快地奔流——一种欢悦之情便自心底油然升起:这尘嚣之外的山间古城,竟如此慷慨地赠予人一片沁入骨髓的清凉,仿佛灵魂也被濯洗得通体透亮。
立于城中最高的烽火台之上,放眼望去,整个土司城依偎在青山的怀抱里,宛如自然山川孕育出的奇异果实。我不禁默然沉思:此处并非人类对自然的蛮横征服,而是先民向山势低头、向石壁借力,将生命智慧与自然之形巧妙缝合——风雨桥凌波飞渡,吊脚楼悬于峭壁,宛如惊险而精巧的空中楼阁。斧凿与风雨的对话,在时光中刻下痕迹,亦在岁月里留下回声。如今游人如织,亦仿佛成了朝圣者,来此向这山与城的古老智慧虔诚致敬。
恩施土司城的未来,如同眼前山色,明朗而蕴藏生机。我看见吊脚楼群的修缮正悄然进行,新栽下的杜鹃花在古墙下吐露新蕾,清亮亮的溪流继续唱着山歌。这城,在山水怀抱间苏醒,它如同自然与人文共同写就的一篇大文章,其墨迹未干,其意境正待舒展——恩施土司城这奇绝的山水文章,正以它不可复制的生命姿态,在时间深处继续从容书写新的华章。
这土司城,是山魂水魄凝成的一方印章,重重盖在武陵的胸膛;它那木石交错的筋骨里,藏着一部人与自然互相雕琢的无字天书——待你立于风中城堞,心静下来,便能听到书页翻动时,那古老又年轻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