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载千秋意 赋传超然心
——读宋俊忠先生的《超然楼赋》
魏佑湖
济南的超然楼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历代文人墨客为超然楼留下了众多诗作,如明代诗人杨衍嗣的“近水亭台草木欣,朱楼百尺回波濆”,蒲松龄在《僦居湖楼》中也写道“半亩荒庭水四周,旅人终日对闲鸥。湖光返照青连屋,荷气随风香入楼”。2008年8月超然楼重建开工,2010年4月正式开放投用。超然楼的亮灯仪式极具特色,日落灯起时,灯光由下至上层层绽放,直至整座楼“金碧辉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成为济南的网红打卡点之一。济南赤子宋俊忠先生携家登楼欣然赋诗,赋予了超然楼新的生命与生机,让超然楼焕发出新的活力,实乃济南文坛之雅事!超然楼幸甚、大明湖幸甚、泉城幸甚!
济南的文脉,总与水相关。趵突泉的三股水脉奔涌千年,大明湖的荷风柳浪拂过四季,而超然楼,恰是这水脉与文脉交汇的支点。当超然楼的灯光在暮色中次第亮起,那片金碧辉煌不仅照亮了明湖的波心,更照见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宋俊忠先生的《超然楼赋》,以笔为桨,溯流而上,既打捞起楼的千年往事,更摆渡出济南人的精神家园。恰如这束穿透时空的光,以凝练的笔墨串联起济南的地理灵韵、历史沧桑与精神内核,让这座千年名楼在纸页间再度 "超然" 起来。
《超然楼赋》的开篇便显气象,先立其骨。"齐鲁之疆,泉城济南,有楼名曰超然",十四字定乾坤,将楼的身份嵌入地域基因。它不是孤立的建筑,而是济南 "山水城林" 格局的点睛之笔。"西眺太行之峻,东凭黄渤之渊;北拥黄河之浪,南仰泰岳之巅",寥寥数语铺开的,锚定了超然楼的地理坐标,更将其置于齐鲁大地的壮阔格局中,太行的雄、黄渤的浩、黄河的奔、泰岳的尊,共同托举起这座楼的 "超然" 底气,这是济南作为 "天下之中" 的地理气度。楼在其中,既是观察者,也是被滋养者,这种以山川为背景的书写,恰是济南 "山水洲城" 格局的诗意浓缩,让读者一眼便识得:此楼之 "超然",源于天地的馈赠。"元代李泂始建,风雨沧桑历遍。几多兴衰沉浮,数番毁废重建",二十四字道尽楼的命运,却不止于楼。它何尝不是济南城的缩影?从元代的初立到明清的兴废,从新世纪的复建到今日的灯火璀璨,楼的 "重生" 与城市的 "新生" 相互映照。"丁亥动土,次年秋成。丹桂飘香起,新楼再挺雄",字里行间藏着对时代的礼赞:当文化复兴成为浪潮,那些沉睡的历史地标,终会在一代人的守护中苏醒。这里的 "挺雄",不仅是建筑的巍峨,更是一座城市在文化复兴中的自信。
宋俊忠先生写风物,从不用浓墨重彩,却能让济南的灵韵扑面而来。对自然时序的描摹,是济南灵韵的活态呈现。"春则桃夭灼灼,夏融荷韵田田;秋望雁阵南翔,冬观雪舞楼前",四季的转换,是济南最生动的表情:春桃如靥,是护城河畔的娇羞;夏荷似盖,是明湖深处的清凉;秋雁成行,是天空写满的诗意;冬雪覆楼,是古城披上的素衣。这些意象,是济南人刻在骨子里的记忆,荷是明湖的魂,柳是泉边的骨,雪是古城的韵,它们共同构成了济南 "草木有灵" 的诗性基因。老济南人记得,明湖的荷花要配着柳丝看才有意境;新济南人知道,超然楼的雪天,是朋友圈里最动人的留白。
最妙的是将楼的"静"与景的"动"相融。楼是"立明湖之畔"的恒定,而春桃、夏荷、秋雁、冬雪是流动的韵脚,一动一静间,恰如济南的性格:既有千年古城的沉稳,又有泉水滋养的灵动。当"荷鱼共欢腾" 的画面跃然纸上,楼不再是冰冷的砖瓦,而成了有温度的见证者。更动人的是从"观物"到"悟道"的跃升。作者写己亥年的文旅盛景:"灯光灿灿,金碧荧荧。游客云集,接踵而行",是楼的"显";写甲辰孟春携家同登:"天清气朗,顿然心畅神澄",是心的"隐"。当 "与儿极目望远,胸广阔容天穹" 时,楼已不再是单纯的观景台,而成了精神的锚点,父亲带孩子登楼,看的是风景,传的是心境。"人生逆顺无常,当守超然之道,顺不骄纵,逆勿颓倾",这是登楼所见的顿悟,也是这篇赋的灵魂。"超然" 二字,从楼名到人生哲学,完成了一次升华。济南人懂这种 "超然":泉水遇石则绕,不与顽石争;垂柳临水而照,不因风动而乱;明湖纳百川而静,不因雨骤而慌。这种 "顺不骄纵,逆勿颓倾" 的智慧,正是这座城市历经千年而文脉不断的密码。更是对济南人精神特质的提炼:就像泉水,遇阻则绕,遇坎则穿,始终保持着"心若湖明"的从容。
在传统文化复兴的今天,《超然楼赋》的价值不止于文字之美。它更像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元代李泂的湖上别业、明清文人的题咏诗篇,一头连着当代济南人的生活场景。那些在亮灯时刻举起手机的游客,那些在明湖畔晨练的老人,那些从楼前匆匆走过的学子,都在这篇赋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坐标。
宋俊忠先生以泉为魂、以草木为韵的书写,让 "超然" 二字有了新的注解:它不是遗世独立的孤傲,而是融入烟火的通透;不是对历史的复刻,而是与当下的对话。当 "超然之悟" 从楼中走出,成为济南人面对生活的态度,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就真正活了起来,就像泉水,千年不息,始终奔涌在时代的脉搏里,就像是那束让古今相遇的光。宋俊忠先生的赋,恰是那盏引路灯,那束让古今相遇的光,让我们在文字里读懂:一座楼的历史,就是一座城的心事,就是一种 "超然" 的心境,就是一代人的传承。
魏佑湖简介:济南莱芜人,莱芜文化英才,莱芜好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作家交流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理事,济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诗词楹联协会副主席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文学作品在四十余家报刊杂志平台发表四百余万字,被《齐鲁文学作品展》收入,被竹庐文艺评为全省“十大散文家”,曾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报告文学金奖,“羊祜文学奖”,“孙犁散文奖”,“全国散文评选”一等奖,“吴伯箫全国散文”大赛散文奖、理论奖,“鲁新知”杯首届全国吕剑诗歌大赛金奖。有上百篇报告文学、散文、诗歌获省以上奖。著有文集《鱼跃鸢飞》,诗集《山音海韵》、《清柳河溪》,散文集《文心荷境》、《杖藜行歌》。
链接:
超然楼赋
宋俊忠
齐鲁之疆,泉城济南,有楼名曰超然。立明湖之畔,彰古韵之显。西眺太行之峻,东凭黄渤之渊;北拥黄河之浪,南仰泰岳之巅。
春秋迭代,岁月绵延。春则桃夭灼灼,夏融荷韵田田。秋望雁阵南翔,冬观雪舞楼前。元代李泂始建,风雨沧桑历遍。几多兴衰沉浮,数番毁废重建。
幸逢新纪之昌,张公筹策有方。念明湖之狭促,谋扩域以增光。殚精竭力,复建此楼,丁亥动土,次年秋成。丹桂飘香起,新楼再挺雄。
至若己亥,文旅大兴。灯光灿灿,金碧荧荧。游客云集,接踵而行。夜赏明湖之秀,彩光照天碧;曲随和风飘逸,荷鱼共欢腾。
甲辰孟春,予携家同登。此刻天清气朗,顿然心畅神澄。宫灯摇曳,鞭炮远鸣。与儿极目望远,胸广阔容天穹。人生逆顺无常,当守超然之道,顺不骄纵,逆勿颓倾。塞翁之告,浮现于膺。心若湖明,耳聆泉声,方能宠辱皆忘,笑看枯荣。
嗟夫!超然之楼,非独观景之所在,实乃悟道之修省。处繁华而神定,历风雨而和宁。悟此真谛,心田自明。愿君常登此楼,方臻超然之高境,得旷达绚静之心灵。超然之悟,岂不妙哉!
(作者宋俊忠,山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都市头条·济南头条》主编,济南市作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副主席,山东省诗词学会省直分会副秘书长等,著有《玫瑰诗情》《旅踪游思》《心香一瓣》等,主编、参编《济南文学大系》《济南作家论》《大家风范文库》系列、《网事如歌》等。)







(原载《山东教育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