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点滴
文/樊志刚(辽宁)
一
一旦证到无我
所有的一切
都会脱落
你就是整个世界
二
所谓的苦乐悲欢
爱恨情仇
都是被你的
情绪左右
看破一个空字
什么都没有
三
梦中的我
为着个小小误会
苦苦的纠结
清晨醒来方知
一场空悲切
四
迎面来的
都是你命中有的
欣然接受了
因果就了了
五
所谓对与错
因人分别
同样都是是水
人渇能喝
鬼见成脓血
六
既然一切
都是唯心所现
那你的苦乐
就与外界无关
你看那些朝拜者
何计山高水远
七
一片真诚
成就了你的人生
所谓的得失
要归宗到你的心
是否安宁
八
人的最大差别
是认知局限
你是阳光
就抒发一片暖
你是小草
就把大地装点
九
既然你承认
这个世界非虚
为何怀疑极乐
殊妙真奇
两土世尊苦苦劝说
佛无妄语
以心为镜照世相,以悟为笔写禅思——樊志刚《随感点滴》诗评
樊志刚的《随感点滴》是一组饱含禅意与哲思的短章,诗人以通透的洞察解构生命表象,在九则精炼的感悟中,铺展着对心性、因果与世界本质的深刻探寻,字里行间藏着洗尽铅华的清醒与温暖。
全诗以“心”为核心线索,层层递进地展开认知的觉醒。第一则“一旦证到无我/所有的一切/都会脱落/你就是整个世界”,开篇便直击修行的核心——“无我”并非否定存在,而是打破自我的桎梏,在消融边界中与世界相融,寥寥数语道破“小己”与“大我”的辩证关系。第二则承接“无我”的智慧,点破苦乐的本质:“所谓的苦乐悲欢/爱恨情仇/都是被你的/情绪左右/看破一个空字/什么都没有”,将外在的境遇归结于内心的执着,“空”并非虚无,而是对情绪绑架的解脱。
中间几则以生活化的意象诠释抽象哲理,更显生动真切。第三则“梦中的我/为着个小小误会/苦苦的纠结/清晨醒来方知/一场空悲切”,以“梦”为喻,道出现实中诸多烦恼如同梦境般虚幻,唯有跳出执念方能看清本质。第四则“迎面来的/都是你命中有的/欣然接受了/因果就了了”,将因果法则融入处世态度,“接受”并非消极认命,而是以坦然之心消解对抗,在顺势中完成生命的和解。第五则“所谓对与错/因人分别/同样都是水/人渴能喝/鬼见成脓血”,以精妙的比喻打破二元对立的认知,揭示“分别心”是烦恼的根源,世界本无绝对对错,只因视角而异。
后四则进一步将哲思引向实践与信仰,赋予感悟更切实的力量。第六则“既然一切/都是唯心所现/那你的苦乐/就与外界无关/你看那些朝拜者/何计山高水远”,以“朝拜者”的执着印证心的力量——外在境遇无法定义苦乐,唯有内心的方向能支撑人穿越艰难。第七则“一片真诚/成就了你的人生/所谓的得失/要归宗到你的心/是否安宁”,将“真诚”与“心安”作为人生的标尺,超越世俗的得失计较,直指生命的本真需求。第八则“人的最大差别/是认知局限/你是阳光/就抒发一片暖/你是小草/就把大地装点”,以自然意象喻示生命的价值:不必强求外在的统一,在各自的位置上绽放本真,便是意义。第九则以信仰收束:“既然你承认/这个世界非虚/为何怀疑极乐/殊妙真奇/两土世尊苦苦劝说/佛无妄语”,将现实认知与精神信仰相连,在理性与信仰的平衡中,给予心灵终极的安顿。
整首诗语言朴素如话,却字字珠玑,没有晦涩的术语,却处处透着禅者的通透。诗人如同一位引路者,将深奥的哲理拆解为日常的感悟,让“无我”“空性”“因果”等抽象概念变得可感可触。九则随感独立成篇又相互呼应,从破执到认命,从心造境到归安宁,最终指向对生命本质的信任与接纳,读来如饮清泉,在浮躁中予人沉静的力量,在迷茫中点亮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