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上涌起的光影
徐可顺
阳春5月,南京浦口火车站旧址。
灰白色斑驳旧楚的站台,浅褐色锈迹爬满几条单薄的铁轨.....霎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浮现眼前:“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篇经典散文写于1925年。这时,已为人父的他,七年拉扯孩子的经历,勾起1917年在浦口火车站父送子的情景,遂在北京清华园写就了百年名篇。所不同的是,当年老站现在已经出落成繁盛的浦口站文化街区。
望景生情。刻骨父爱,恍惚涌动身心。
那年,父亲来城里收废铁,想运回铁匠之乡,赚个差价贴补日子,我正好刚来城里。那天,他喊我到东郊抬一块很厚的铁板。“呀!”我尖叫起来,由于我手脚慢,铁板落地时产,深深地砸在我的左食指上,先是白肉泛出,旋即鲜血涌湃,眨眼间食指模糊了。父亲二话不说,拉着我往西走。一间小卫生室里,白大褂医生帮我清洗伤口,用紫药水消毒,白纱布缠紧……父亲付了5块钱:一位炼钢工人,头戴钢盔,手持钢钎、专注地炼钢......
几个月后我回家,父亲洗脚,哟!他的右脚大拇指甲变成了黑色,鼓鼓的,像蒸熟了的新疆大枣。
这是咋弄得?
就是那天抬铁板,落地,砸的。那天,就剩下那5块钱了。
我心里就生出隐隐的痛。
记得上小学时,家里生活还比较苦,父亲一年忙到头,照样粮食不够吃,一开春就得借粮食。那天放学回家,一进家门,满院的西红柿秧,一沟一沟排列着,泛着清香,直扑鼻孔,半生不熟、青里泛白、青里微红的西红柿(那个时候乡下叫洋柿子)一个个缀在枝头,微风中撩拨我的心房,搅动着胃蕾。看着那个最大、还泛着清色的,向阳面略有点泛红的洋柿子,我忍不住把它揪下来,在衣角上擦去雨天溅上的泥土,三下五去二,就下了肚......晚上收工回来,父亲绕着那几沟西红柿转,突然转脸问我:那个最大的洋柿子谁吃了?我也没敢说话,眼盯着父亲。显然,他在生气。
我心里小兔子就直跳。
父亲一阵风上来,把我按在他的左腿上,右手上来就朝屁股一巴掌--父亲断定是我吃的,因为那时候做这事的,就我,妹妹还小。打的疼不疼我忘了,只记得他指根上结满黄色硬茧子的手掌,轻轻在脸上一滑,就生疼。
后来,父亲看着我们姊妹仨都长大了,就说,从小我没大打过你们,打也是最多一次。
嗯,我还记得那次呢。
你当时咋知道是我吃的?
还用说嘛,你嘴角上有洋柿子的汁迹呢。
我的脸泛起一阵红,像那个洋柿子的微红。
吃个洋柿子就打?
你说来,那些年,日子不好过,五天一个集,我和你娘正寻思着过两天拿到集上卖呢,卖了钱,才能给你买铅笔本子啊!
如今,耄耋老父亲越长越矮了,说话也慢了,性格也不执拗了,手上的老茧没有了,像极了小时候的我。
夕阳西下,金色光线,条条缕缕洒在站台上,不舍地从地面往上升。
徐可顺,笔名,泉城可顺,济南市学习强国“十佳学习达人”,《济南日报》新闻公益“十佳市民记者”,《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社会监督员,济南市图书馆“阅读达人”“最励志读者”2008年被山东省人事厅、济南市人民政府记三等功; 2009年,在济南市政府“我为《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建议,获“金点子”奖;2014年9月在开创和建设济南市党委信息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被市委办公厅授予“济南党委信息工作杰出贡献人员”称号;2020年向省政协民声连线提交《关于在省会济南设立名士公园的建议》被评为优秀百姓提案;2023年被槐荫区委区政府给予嘉奖奖励。
自幼爱好文学,1996年发表处女作《慎用权力》,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中国日报》《中文学刊》《作家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文苑》《诗探索》等文学期刊、报纸杂志等,入选多种年选、年展,叙事散文《读年》作为教育部现代文阅读理解组卷试题,入选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中考阅读理解题,部编、上海市、河北省也从中遴选,同时成为湖北省中学八年级语文课堂案例。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张炜读书会、济南周三读书会、济南市阅读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随笔集《马上相逢》(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题写书名,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2025年5月全文搬上《掌阅》数字阅读平台)《槐夏里》(山东省散文学会出版策划),《读年》均收入其中。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