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松文化 红松精神
是伊春的金卡名片》
作者:王荣辉
朗诵:大梅
伊春,是世界红松分布的中心之一,拥有中国目前最典型、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林,世界60%的红松在中国,中国50%的红松在伊春,这使得伊春成为名副其实的“红松故乡”,为红松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红松,高大挺拔,身躯伟岸,树干通直,剑指苍穹。树冠呈塔形,层层叠叠,与周围的针阔叶混交林相互映衬,形成了小兴安岭独特的原始森林景观。
伊春是红松的故乡,坚韧不拔、奋发向上、勇于奉献的红松精神,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谱系。在红松文化的熏陶和精神力量感召下,伊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坚韧不拔的定力加强生态保护,以奋发向上的勇气加快经济转型,以勇于奉献的担当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
文化是一种传承、一种审美、一种态度,甚至是一种精神的表达。
文化从来不是空洞的,它是一种承载历史、审美、态度与愿景的力量。从一段历史文脉,到一块器物的家国情怀,再到千年红松的历史传承,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中华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通过真正感知和理解文化,才能领略到它背后的力量与意义。
红松文化,是森林博物馆里的标本,是流淌在林区百姓生活血脉中的基因。
红松文化,是伊春林区几代人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默契,是伊春林区无需言传的共识。它更像空气般无处不在,却又难以具象捕捉。
红松文化,是记忆与情感的儲存罐,承载着伊春林区森林生态文化的精神密码。
红松文化,是动态的溪流,在传承与创新中永葆生机。
红松文化,是在细微处触摸文明的温度,是九珍十八品特色的野味,是方言中藏着的乡愁密码,是节日仪式里流淌的精神血液。不是博物馆的标本,而是活在我们呼吸中的生命基因。不是静止的符号,而是动态奔涌的智慧长河。
红松文化,是一个生命体,携带着自然生态的基因,传承着林区开发建设激情燃烧岁月的记忆,唯有生生不息的流动活水,不断养分充足,才能保持红松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红松文化的力量,还体现在自然生态历史赋予伊春林区人,深刻的历史资源和独特的森林生态保护智慧。
红松文化记忆,代表着世界级森林小城一种个性文化的光环和荣耀,留下了世界级森林小城的文化印迹。
“林区三唱”是小兴安岭红松文化的记忆。这记忆,永远散发着浓浓的松脂芳香。这记忆,永远都在诉说边陲小城林都伊春的故事和传奇。这记忆,永远是伊春红松文化的根和魂。
伊春林区人的生活离不开郭小川森林诗歌,《林区三唱》是伊春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我们都有责任继承、传播享誉海内外的红松文化里的森林诗歌。
红松文化,是伊春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它将伊春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增强了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无论是在过去艰苦的林业生产时期,还是在如今的转型发展过程中,红松精神都成为了伊春人团结奋斗、共克时艰的精神动力,激励着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红松精神,是山里人的认同,是山里人的精神支柱,是森林文化的核心,是林都伊春的金卡名片,是林都伊春独有的地域个性特征,是小城重新崛起的力量源泉。
红松精神,是伊春的形态格局、历史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情操、道德素养、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集中体现,是红松文化的实质和核心,对林区未来发展具有非常强大的牵引和推动作用。
红松精神和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等都是新时代追梦路上宝贵的精神文化。
红松文化,是山里人的根和魂,林区开发建设的先行者,铸就了红松精神。林区开发建设的岁月虽然跨越了七十多年,红松精神依旧,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林区儿女追梦前行。
千年红松,从稚嫩到古化,演绎一方寓言。
红松,用千年时光造就一道伟岸风景。红松,诉说一个亘古未有的故事。红松,传承可歌可泣的山中之神。
国宝红松,伊春标志,中国稀有,世界珍贵。
国宝红松,你从远古走来,守护万顷林海,你是林都象征,你是伊春记忆。
国宝红松,寒风知劲松,冰雪见贞心。蕴藏着小兴安岭红松文化的丰富内涵。一种精神就是文化,一种文化就是精神。
伊春红松文化,宛如一条从远古走来的汤旺河,承载着森林生态文明的基因密码,而其中浩瀚林海之巅的一座座满是红松的山峰,便是这红松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
红松文化,为伊春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窗口和平台。伊春通过举办红松文化季、森林音乐会、艺术展览等活动,展示了红松文化、红松精神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艺术家、学者等前来交流和学习,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了伊春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松涛激荡迎八方客,星火璀璨启文化章。7月12日晚,启幕的伊春红松文化季,是对红松文化、红松精神的生动诠释,更是对文化事业、文旅产业发展的有力促进,红松文化季必将汇聚起林区人民奋进新时代、逐梦新未来的磅礴力量。
红松文化、红松精神,是伊春的金卡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