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的石头爷(二)
作者:每小平
冒着炎热,我专程去往南豆角村,有幸参观了南豆角村的“村史馆”,记录了古今大量资料,观看了农器家具、生产生活用品等实物。
2.南豆角村最幸福石头爷
在南豆角村南城门外有尊保存完好,雕工精细的“石头爷”和两棵千年合抱古柏安然在一起(1500年树龄)。古柏栉风沐雨,树干挺拔足有二人合抱之粗。树冠遮天蔽日苍翠碧绿,根系裸露盘根错节,犹如苍龙伏地,巍巍然如两尊守护神并肩屹立。石头爷的石雕像精细、刀法纯熟、方脸剑眉,眉目清秀、鼻直嘴阔,前庭饱满、面部线条流畅;虽然饱经风雨侵蚀,但其剑眉怒竖、端庄凝重的神态依然十分逼真传神。耳朵轮廓清晰,头戴官帽;神态深沉稳重,气势轩昂、栩栩如生、保存完好。因喜爱农耕,故葬身露首、以便掌握物候,督促人们及时耕种与收割。“社公爷”看着地面谷物,为百姓祈福,是关中特大精美的一尊社公爷石像。经考证:千年二人合抱两株古柏树和社公爷石头像,据说古代秀才科举应题中有“二柏一石头”的提法而得名。石头爷和两棵千年合抱古柏树及石碑四周均被一人高的钢筋栅栏封闭,进行有效保护。两棵古柏树现已被录入“陕西省特级名木古树”挂牌保护。

据传:南豆角村的石头爷石雕像险乎被炸药炸毀。上世纪七十年代南豆角村修村南水库,外国友人要来水库工地参观,这个石头爷的石雕像成了有些领导的心病。这么大一个石头爷的神像搁在去水库工地的路边,认为这是封建东西,若让外国人看见了,多不好看,后来决定用炸药炸毀掉。村里有几个热心村民连夜晚将石头爷的神像搬运到它处挖坑深埋。风平浪静后,众人又用铁链子把石头爷拉上来放置到古柏树旁,由此将石头爷石雕像保存至今。
为了防止盗贼,村上给石头爷四周加装了铁栅栏、用铁栅栏围了起来进行有效保护。同时,里面还竖立着半人高的大青石,用红色文字竖写南豆角村简介、石碑见证历史沧桑,祈祷风调雨顺、物阜年丰;小石碑写着“洪山镇定风水”,大淸康熙六十一年仲春竖立。分别对“社公爷”和古柏做了简介,以供游人参观学习。千年古村里的石头爷,是守护村民们的神秘石雕像。
3.递午村北地头的石头爷
递午村石头爷原先竖立在村北头麦田地,因处于垃圾场旁,村民又将石头爷迁移它处,下面还多了个80厘米的底座和香炉,石像被用水泥固定在底座上牢固无比。
乙巳年炎夏,阳光照耀;大地炎热40摄氏度,田间禾苗干枯。吾从公交车下来后冒着太阳流着汗步行近十里,向诸位村民询问,气喘嘘嘘、汗水湿透衣衫终于来到了子午递五村北地头的石头爷处。

石头爷位置在递五村北地头,为了防盗用尖锐梭标形麻钢铁栅栏焊住了四周,将石头爷围在了中间。面西的铁栅栏有块黄色方形“社公”铁制标示牌,文字如下:
“相传自盘古开天辟地始,我们的祖先一直过着部落狩猎生活,时常受到饥饿、疾病、寒冷和死亡的威胁,那时人们只能活到20----30岁。”
“后稷-----社公,是周氏族的祖先。夏朝禹时他发现许多草能吃,就进行了尝百草,植五谷的试验。他酷爱农耕,关爱民生,号召大家勤劳耕作,田园勿荒,从此人们结束了以前的狩猎生活。社公,成了我囯农业的先行者。”
“有一年,到了农忙季节,大雨连绵数日,庄稼烂在了地里,后稷急的得了重病。临死前对大家说:我死后把我身子埋了,把头留下,盯着庄稼。看到有人偷懒,就会有很多虫鸟从他眼睛里飞出、叫人赶紧起来收割庄稼。”

“后人为纪念社公,就用石头刻了像立在田边路旁,供俸这位农业的先导者,祈求平安、五谷丰登、安居乐业。”
递五村的石头爷,村民用水泥砌成半人高三层平台,石头爷面部平和,有八字胡须、鼻尖破损、目视下方、面部平静。石头爷的头背后还用水泥砌成半圆形以图牢固,南面有石槽香炉,水泥平台上还放有供俸石头爷的白细瓷碗、白细瓷杯、白细瓷小香炉和燃后未烬的红烛余座,青草围住了铁栅栏四周;麻钢铁栅栏外还放置有1.5尺、近1尺高被烟火熏黑的青石香炉,以供众人焚香燃烛、祈求平安、五谷丰登。”
4.曹村整容版的石头爷
在曹村东北角水渠旁该石像竖立在一个巨大的石磨盘上,上面又用大石碾做底座、上面再用水泥固定好石头爷石像。石像有一个雕刻用的石槽,以供村民焚香点烛,祭祀石头爷。其额头、鼻子和两只耳朵都是用水泥做成的,旁边还散落着一个大石柱,与整容版的石头爷为邻。此外,在曹村一组村民王浩吉家门囗路边,有个石头爷已经被水泥固定在路面上。村民讲:在二十多年前,石头爷的石像倒在田地里,村民们齐心协力将石头爷扶起来放在王浩吉家门囗,后来因修路盖房就又挪到路边。王浩吉的妻子和村民会在每月初一、十五给石头爷烧香,平时还会将石头爷的石雕像洗得干干净净。
5.西湖村最敦厚的石头爷
太阳当头照,我在满村跑。炎热午时,街巷空无一人。我从西湖村大门牌楼向西走直到水泥路尽头田地,四处搜寻无果。返回向一女士打听,她将我带到懂文史的原省文物局副局长86岁常宁州家,交流石头爷的历史情况。

在西湖村西北路边民宅旁路北边的石头爷,被用钢筋从上到下、为了防盗用尖锐梭标形麻花形铁栅栏焊住了四周成为一个整体石头爷。石头爷石雕头像保存完整无损,头顶、眉目间线条清晰、双眼圆大目视下方,鼻梁隆起、嘴唇微张,佛像轮廓圆厚,造型成弧状,显得温和敦厚。石头爷石雕头像高1.3米、宽70公分。原先石头爷安放在麦田地,由于村民盖房及垃圾等影响,就又挪到了路边。村民们很重视石头爷,逢年过节都会给最敦厚的石头爷来祭祀上香。
6.东古城村被遗忘的石头爷
东古城村处于子午大道和何子公路之间,因不通公交,我就步行数公里路程,专程调查“石头爷”。
原来在东古城村小桥下和子午张村“石头爷”一样,这尊石像也被用做桥墩常年压在石桥下,只是这里桥下的小河流水减少,河水污浊、垃圾遍布,石头爷的面部受损严重。石头爷的石像是1966年被村民当做石桥砌入桥下当桥墩的,石头爷的处境令人忧,因而被称为被遗忘的石头爷。
时来运转,1966年被村民当做石桥砌入桥下当桥墩的石头爷,现已从石桥下当桥墩的石头爷,被村民搬迁到东古城村南坡上建身广场西边,为了防盗用尖锐梭标形麻花形铁栅栏焊住了四周,面朝南立在洁净的砖石上,西南边有株碗囗粗、郁郁葱葱2米多高的柏树。东古城村的石头爷保护相对完整、破损少且弯眉大眼,目视前方。石头爷的前面有一长方形大青石槽,内有沙灰可放燃烛插入焚香,以供村民逢年过节日祭祀石头爷(后稷)。

每小平 笔名 每牧 每文 网名 长安美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主任 区诗词学会监事长 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文艺评论分会会长 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诗词分会会员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乡土文学委员 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理事 副秘书长 陕西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原长安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长安区武术协会名誉顾问 西安地名协会特聘专家 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长安分会副秘书长 杜曲乡贤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 秦腔 社火 武术 民协文化研究者。

